八、保衛敘拉古
阿基米德生活的時代,是奴隸製社會的鼎盛時期,地中海沿岸國家由於貿易和商業的發展空前繁榮起來。敘拉古是西西裏島上非常繁華的港口,經濟很發達,是聯結亞、非、歐三大洲經濟貿易的重要港口。但是它的國土很小,軍事力量非常薄弱,曆來是強權國家爭奪的要地。早在公元前264年,羅馬與迦太基爭奪西西裏島的戰爭就爆發了。戰爭初期,強大的羅馬步兵在陸地進展很快,占領了西西裏島的大部分地區,但是,沿海的大多數要塞仍然掌握在迦太基手中。當時由於羅馬隻有一些小型船隻,海上遠不能與迦太基匹敵,所以沒能打敗迦太基。因此,他們大大擴建海軍,隻用了短短一年時間就建立起一支頗具規模、並且配備有某些特殊裝備的艦隊,在公元前260年,慘重地挫敗了迦太基。
公元前256年,羅馬組織了一支龐大的艦隊遠征非洲,企圖一舉占領迦太基本土。最初,羅馬在非洲的進攻比較順利,他們攻城掠地,屠殺居民,或將迦太基人運回羅馬充當奴隸。但隨著時間的延長,兵力和糧食的補給日益困難,許多士兵由於長期離開故土,遠地征戰,思鄉之情日益濃厚,嚴重影響了戰鬥士氣。羅馬統治者不得不把大部分軍隊調回意大利。迦太基乘機籌集兵力,反攻得勝,消滅了羅馬帝國在非洲的主要部隊,羅馬遠征非洲的軍事行動以羅馬的失敗而告結束。
但是,戰爭並未就此停止,兩大強國繼續在西西裏島展開戰鬥。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被重創,一蹶不振,隻得放棄西西裏島,向羅馬求和。羅馬也因連年戰爭,民窮財盡,需要重整國力,也同意媾和。這樣,敘拉古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得到了暫時的和平。但這種和平使敘拉古付出了獨立和尊嚴的代價。
國王亥洛眼見這一場從公元前264年持續到公元前241年的戰爭,給弱小國家帶來的災難,益發堅定了保衛祖國的決心。他認定科學能夠振興民力,拯救國家,便放手重用從亞曆山大裏亞學成歸國的阿基米德等人。同時,在國內大力推行各種有效的科學技術措施。
公元前218年,羅馬人的強勁對手——迦太基向羅馬帝國發動了猛烈進攻。迦太基人在漢尼拔的統帥下,繞道歐洲,越過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直掃意大利北部,給羅馬帝國以重大打擊。附屬於羅馬帝國的各個小城邦,趁此機會繪紛脫離羅馬。敘拉古也就在這個時候,宣布與羅馬帝國決裂,加入迦太基聯盟。長久遭受壓迫的敘拉古人終於獲得了獨立。
公元前215年,敘拉古的國王亥洛去世了。王位傳給他15歲的孫子希耶洛尼斯,由於希耶洛尼斯太年輕,為了幫助他統治國家,成立了一個攝政院,由敘拉古的元老組成。共同輔佐年少的新國王。
公元前213年,羅馬徹底戰勝了迦太基,迦太基人被迫後撤,羅馬人開始了對號稱“地中海穀倉”和“地中海門戶”的西西裏島的野蠻大掃蕩。重新征服敘拉古,就成為羅馬人的戰略目標。羅馬帝國派出羅馬最有名的將領,執政官馬賽拉斯統帥龐大的羅馬軍隊,從海陸兩路向敘拉古進擊。
馬賽拉斯率領的羅馬軍隊在西西裏島上橫衝直撞,島上的城邦在羅馬帝國的鐵蹄下紛紛滅亡,島上的居民遭受著淩侮和蹂躪,美好的家園在羅馬帝國的鐵蹄下消失了,羅馬軍隊踏平西西裏島後,島東部還有一座僅有的敘拉古城。馬賽拉斯曾經對它不屑一顧,他曾大言不慚地宣布,羅馬帝國的軍隊所向披靡,這個微不足道的城邦國家已是甕中之鱉,如果膽敢拒絕投降,不出5天,就會使它化為齏粉。
羅馬大軍登陸後,很快就遇上敘拉古的抵抗部隊,羅馬軍隊勢頭勇猛,所向披靡,輕而易舉地打敗了敘拉古軍隊。敘拉古軍隊被迫撤進城裏,關上厚厚的城門,拚死抵抗羅馬軍隊洪水般的襲擊。羅馬人衝到敘拉古城西北和西南的兩個山口駐紮下來,封鎖了敘拉古附近的海麵,把敘拉古圍得滴水不漏。馬賽拉斯命令往城裏射進一封催降書,他很快就得到了回書;敘拉古的尊嚴不可侮,他們絕不會在侵略者麵前屈膝投降。敘拉古人民誓與孤城共存亡。
敘拉古攝政院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商議對策。對當前大軍壓境的局勢,元老們都很著急,因為他們知道,憑多年修築的厚厚的城牆,雖可抵禦一陣,但他們勢單力薄,力量懸殊太大,終究逃不脫失敗的命運。國王希耶洛尼斯更是心急如焚,他想起他的爺爺、老國王亥洛臨終前的話:“爺爺沒有看到我們國家獨立的那一天,爺爺不甘心啊……你一定要把我們國家,從羅馬人手裏救出來……”希耶洛尼斯知道自己身上擔著民族存亡的重任和敘拉古人民的期望。
正當攝政院的元老們愁眉不解的時候,阿基米德走進來對國王說:“我想請陛下去看一些東西,這些東西也許對您和國家有用。”希耶洛尼斯騰地站起來,他知道,這個智慧的老人,已很少離開他進行研究和計算的沙盤,這時候趕來,一定有很重要的事情。希耶洛尼斯帶領元老們,驅車來到阿基米德指導生產的大型作坊,阿基米德推開大門,說:“先生們,請看吧。”裏麵陳列的,是阿基米德近20年的心血:一排排巨大的投石機,通過大大小小的滑輪聯結,能很容易地吊起巨大的石塊,準確地投射到很遠的地方,還有滿滿一屋其他各式各樣的器具。元老們看到這些武器,興奮不已,勝利的信心倍增。希耶洛尼斯信心十足的說:“好,咱們就拿這些武器碰碰羅馬人。”
希耶洛尼斯一邊派人去請求迦太基人的支援,一麵連夜做好了防禦的準備。阿基米德這時已是71歲高齡的老人了。但他和年輕人一起在陣地前忙碌著。指揮安裝機器,指導士兵們如何掌握和使用這些新式武器。
第二天天剛亮,馬賽拉斯統帥的羅馬大軍,排著整齊的攻城方陣,邁著整齊的步伐,氣勢洶洶地向敘拉古湧來。士兵們用刀劍敲擊著盾牌,以壯軍威。當他們快要靠近城牆時,羅馬方陣中衝出一隊隊雲梯手,向城牆邊飛奔而來。就在這時,靜靜的城牆上,忽然飛出了巨石塊,雨點一般砸在羅馬方陣中。羅馬軍隊趕緊舉起盾牌,但哪裏擋得住冰雹般撲麵而來的巨石。羅馬部隊的士兵被巨石砸昏了頭,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倒在地下了。羅馬士兵紛紛後退,整齊的隊形頓時大亂,正麵攻擊的盾牆刹那間被打破了。羅馬士兵完全暴露在城牆上守城士兵的射殺範圍內。一聲令下,從城牆上飛出阿基米德特製的加長的利箭,緊緊咬住逃跑的羅馬人,毫不留情地射入他們毫無防護的後背,羅馬人一排排地倒下了。馬賽拉斯站在高處,看到自己的軍隊潮水般地後退,又氣又急,他急忙下令停止。重新調動隊伍,羅馬人變換了隊形,又朝城牆衝了過來,一批巨石飛出去,接著又是一批利箭,羅馬人被打得鬼哭狼嚎,卻沒能到達城牆底下。僥幸逃回的羅馬士兵失魂落魄地向馬賽拉斯報告他們見到的情況:隻看到羅馬士兵一排排地被巨大石塊砸傷砸死,卻看不到敘拉古的人是怎麼把這些巨大的石塊扔下來的。馬賽拉斯命令部隊撤回原地,等待明日再戰。
敘拉古的軍隊和居民看到狂妄無比的羅馬軍隊被打得拚命逃跑,高興地歡呼起來,他們第一次嚐到了打敗羅馬人的喜悅,增強了勝利的信心。
馬賽拉斯回到駐地後,陷入了沉思。他對敘拉古的軍隊昨天被打敗,匆忙撤回城內,而一夜之間就出現那麼多大力士,能夠舉起需要三四個精壯漢子才能舉起的大石頭和擁有又長又快的利箭而百思不得其解。在他率領部隊出征之前,就曾聽說,敘拉古正在厲兵秣馬,堅壁清野,準備迎敵的消息,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馬賽拉斯來說,無疑被當成了耳邊風。還有人提醒他,敘拉古有一個神人阿基米德,無所不能,非比尋常,必須多加注意。但馬賽拉斯認為,阿基米德是位呆頭呆腦,隻會畫畫什麼幾何圖形,算算算術的書呆子,能有什麼作為,因而對阿基米德的才能不屑一顧。受到重創後的馬賽拉斯這時意識到,一定是阿基米德設計了一種遠程投射機,隱蔽在城內看不見的角落,能把需要三四人舉起的大石塊投射到城外。所以他命令按照他自己的設計,馬上趕造“攻城機”。
馬賽拉斯不愧是羅馬最著名的將軍,他設計的這種攻城機是用木頭製造的塔樓,比城牆還高,塔底安裝了輪子,可以任意推動。用馬、牛或人力將這個大家夥拉到城牆前,塔上的射手可以居高臨下,用弓弩射擊城牆下的守城士兵。塔的下麵還安裝著“破城錘”,躲在“攻城機”內的士兵可以用錘猛烈撞擊城牆,一般的城牆在巨大的鐵錘撞擊下很容易倒塌,一旦塌出個缺口,步兵就很容易進城了。加之“攻城機”的四周都蒙著塗了油的牛皮,普通的弓箭根本無法穿透它,這是羅馬人發明的最有威力的攻城武器。
羅馬士兵推著4個寵大的“攻城機”同時向城牆進發了,敘拉古的巨石和利箭都對它毫無辦法。城牆上的守軍隱蔽在城牆後麵,從“攻城機”上出來一個羅馬人,就砍殺一個,登城的羅馬人死傷不少,由於“攻城機”上還潛伏著羅馬的射手,不停地向城牆內射箭,敘拉古士兵也死傷不少。馬賽拉斯下令停止登城,隻用破城錘,不停地撞擊城牆,眼看著城牆上的土刷刷地掉,敘拉古的士兵著急起來,馬上去找阿基米德想辦法,而馬賽拉斯卻得意地笑起來,他估計,再有3天,盡管敘拉古的城牆再厚,也會被城錘砸開。但隻過了一天,敘拉古守兵就用上了阿基米德新設計的武器,這是一批拖著長長繩子的箭杆,繩子是浸滿牛油的特製繩,在發射器上,點燃繩子,啟動發射開關,帶火的長箭拖著長長的火舌射入“攻城機”的牛皮上,即使穿不透牛皮,但牛皮上的油遇到火舌,立即燃燒起來,一會兒就將四架“攻城機”燒毀,裏麵的攻城士兵也被燒死。
失敗後的羅馬部隊總結了經驗教訓,認為敘拉古人白天隱蔽在城牆後,可以用投射機準確地投射石塊、鏢槍、利箭,可到了黑夜,他們看不清楚,就不敢盲目地開動投射機浪費“炮彈”。因此采取夜襲,隻要羅馬士兵摸到城根,駕起雲梯,爬上城牆,就可以占領敘拉古城了。於是,到了夜裏,羅馬軍隊借著夜幕的掩護,馬賽拉斯整頓好隊伍,向敘拉古城前進了。敘拉古人全都進入夢鄉。羅馬人非常順利地接近城牆,將一把把雲梯迅速搭過牆頭,接著一個個勇士便往上攀登。就在羅馬勇士奮勇登城的時候,敘拉古的守城士兵迅速開動起樹立在城牆頂端的滑輪裝備,配備著滑輪的桅杆突然全部轉動起來,每套杆上都有一盞亮度很大的燈火,正照射著登城的羅馬士兵,這些桅杆轉來轉去,當獵中目標,停在正對雲梯的頂端,連在滑輪上的繩扣一下子鬆開,隻見一袋袋尚未燃盡的燃灰散落下來,直撲雲梯上那些敢死隊員,他們的頭發燒焦了,衣服也燒著了,眼睛被燃灰眯瞎了,他們不得不撒開梯把,有的人掉了下去。敘拉古士兵趁機用杠杆掀掉雲梯,雲梯上的羅馬士兵與雲梯一起摔落下去,羅馬部隊的攻城又一次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