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股市場災難
台灣出口受挫
泰、馬、印、菲四國幣值的貶值幅度大於台幣對美元的貶幅,已對台灣的出口形成壓力。台灣財政部統計長許國忠表示,台灣對印尼的出口在10月份已開始出現負成長,對泰國的出口也是呈現持續衰退的局麵。財政部在公布十月份的進出口統計中,出口仍有104億美元,不過這主要得力於台灣對美國、香港及歐洲的出口成長皆在7%以上所賜。相較之下,亞太地區經濟成長的趨緩,已使今年以來台灣對亞洲地區(香港除外)出口,出現2%的負成長。許國忠說,今年來對亞洲地區肉品出口呈現減少,此外,從10月起,東南亞金融風暴所刮起的貨幣貶值效應,已對台灣出口形成壓力。許國忠表示,一般而言,貨幣貶值對出口的影響多在3至6個月後顯現。而台幣從今年下半年起貶值,10月份台灣對東協五國(泰、馬、印、菲及新加坡)出口已有衰退情形。這次東南亞金融風暴中,貨幣貶值幅度都在40%以上的泰銖及印尼盾,對台灣出口廠商的影響最為嚴重,其中對印尼的出口,更出現近年來首見的負成長,對泰國出口的衰退情況也更為嚴重。許國忠表示,對於東協五國的出口雖然已出現衰退現象,不過台幣本身在7月貶值的效應也即將在11月的出口顯現,許國忠更預估,11月份的出口可能創下曆年來的新高紀錄,將在110億美元以上,至於今年10月台幣第二波的貶值效應,則將在明年初陸續顯現。
台灣中央銀行總裁許遠東11月中透露,台灣外彙存底已降到830多億美元,即最近四個多月外彙存底急遽減少了近70億美元,顯示台灣央行這段期間為幹預彙市而投入的金額相當可觀。據台灣《經濟日報》報道,按台灣央行統計,今年6月底時,台灣外彙存底約900億美元,但在東南亞金融風暴爆發後,央行為穩定新台幣彙率,大量動用外彙存底在彙市幹預;央行最新統計,截至9月底外彙存底餘額是857億美元。許遠東透露新的統計數字是830多億美元,一般看法,這應是截至10月底的外彙存底統計數字。換句話說,從7月到10月的四個月間,外彙存底急降了近70億美元,主要原因即幹預彙市。許遠東宣稱這段期間以來,央行動用外彙存底幹預的金額為50億美元,他並澄清,央行並非把外彙存底“花掉”或“損失”,因為在同期間很多企業與個人把購得美元轉存到銀行外彙存款,外彙存款餘額因此增加了40至5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