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未病
藥膳湯羹作為食療的第一職能是保健強身和延年益壽。“治未病”就藥膳湯羹而言,其含義是在無病或無大病時,選擇有保健作用的湯羹食之,可保持人體營養均衡,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青壯年可選擇一些淡湯羹類,作為正常營養的補充,不須進食藥膳湯羹,更不能進食大補大熱的湯羹類,因為他們體壯陽旺,以免“火上加油”有害身體。而中老年人,因為機體逐漸趨於衰老,而出現或輕或重的虛證,所以可選擇一些健脾、補腎而又具有低脂肪和高蛋白的湯羹進食之,對於防病、抗衰是十分有益的。中老年人如長期服用,將可獲益壽延年之功。
(二)治已病
藥膳湯羹作為食療的第二個職能是利用食物、藥物的偏性來矯正髒腑功能的偏性,或以食物、藥物的寒、熱、溫、涼4種不同特性來增強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其應用原則是補其所需。
這種湯羹治已病,應用範圍不像藥物那樣廣泛,它治病最適宜的是治慢性病、老年病和婦、兒科疾病,且多以滋補虛證為主。急性病則可選擇一些清熱生津的湯羹。因為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或食物,一般屬於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板藍根、紫菜、粟米、蕎麥、綠豆、黃瓜、絲瓜、兔肉等。而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或食物,一般屬於溫性和熱性,如附子、幹薑、桂枝、蔥、秈米、雀肉等。因此,給患溫熱的病人,以綠豆、扁豆、高梁、薏米等為原料製作的湯羹食之,以偏涼之性,可起到清熱解毒作用。給虛寒病人則以麵粉、粳米、糯米等為原料,製作的湯羹食之,可以溫中補虛。
藥膳湯羹的飲用,應根據主客觀條件靈活應用,特別應該注重人體的陰陽五行、五髒六腑與季節氣候變化的關係。因此,飲用藥膳湯羹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適應季節春季大地蘇醒萬物萌發,人們精神煥發、情緒高昂,在髒屬肝,湯羹宜飲疏泄清散之類,春得疏泄則肝氣調和。夏季氣候炎熱,人體喜涼,在髒屬心,宜選擇清涼去暑之湯羹,以增液利汗,清心健腦。秋天氣候漸涼,天高氣爽,在髒屬肺,宜飲甘寒養陰生津之湯羹,“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冬季氣候寒冷,陽氣深藏,在髒屬腎,而寒邪侵入易傷胃,故宜選祛寒溫裏滋補湯羹,如狗肉湯羹、附子湯羹、雙鞭壯陽湯羹等,而中年老人最需要滋補。
2.適應地區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差異甚大。南方炎熱、多雨、潮濕;北方嚴寒、少雨、幹燥。因此,應分清情況區別對待。例如同是溫補湯羹,在北方嚴寒地區則用料重,量多,質地濃;而在南方炎熱地區則用料輕,用量少,質地淡。
3.適應個性不同的個人,有不同的飲用特點,應當因人而異。男子多宜滋補肝腎,女子常宜補氣血;體強者宜平緩,體弱者宜補虛;青少年者不宜熱補,更不需大熱大補;中老年者應常滋常補,平緩久服。總之,一定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萬萬不可千篇一律,弄巧成拙。
四、飲用藥膳湯羹的禁忌
藥膳湯羹的主要原料之一是中藥。4000多年來,常用的中藥中有500多種可作為藥膳原料,如冬蟲夏草、人參、熊掌、燕窩、銀耳、天麻、當歸、貝母等。這些藥物在與食物配伍後具有相互補充、協調一致的作用,否則就會引起相反效果。因此,中醫學對藥膳的配伍有嚴格的要求和禁忌,其主要禁忌如下:
(一)藥物配伍禁忌
藥膳配伍禁忌是以中醫中藥的理論為指導的,應考慮幾種藥物配在一起,各自的性味、作用、功效以及相互關係。藥膳湯羹的藥物配伍禁忌通常參用“十九畏”和“十八反”。其“十九畏”的內容如:“硫磺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牙硝畏三棱,川烏、草烏畏犀角,肉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等”。“十八反”的具體內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斂、白及;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
(二)藥物與食物配伍禁忌
古人對藥物和食物的配伍禁忌有明確的論述,他們的經驗是值得重視的,且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傳統配伍禁忌包括:豬肉反烏梅、桔梗、黃連、胡黃連、百合、蒼術;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銅、丹砂;狗肉反商陸,忌杏仁;鯽魚反厚樸,忌麥冬;豬血忌地黃、何首烏;豬心忌吳茱萸;鯉魚忌朱砂;雀肉忌白術、李子;蔥忌常山、地黃、何首烏、蜜;蒜忌地黃、何首烏;蘿卜忌地黃、何首烏;醋忌茯苓。
(三)食物與食物配伍禁忌
食物與食物配伍也有一些忌諱,我們仍需參考古人經驗,慎重從事。這些忌諱是:豬肉忌蕎麥、鴿肉、鯽魚、黃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鯽魚忌芥菜、豬肝;豬血忌黃豆;豬肝忌蕎麥、豆醬、鯉魚腸子、魚肉;鯉魚忌狗肉;龜肉忌莧菜、酒、果;鱔魚忌狗肉、狗血;雀肉忌豬肝;鴨蛋忌桑椹子、李子;雞肉忌芥末、糯米、李子;鱉肉忌豬肉、兔肉、鴨肉、莧菜、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