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百豬胰湯
〔原料〕山藥50克,百合30克,豬胰髒1具,精鹽適量。
〔製作〕先將豬胰切小塊,洗淨,加入山藥、百合,加水適量,置文火上燉煮50分鍾,起鍋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服法〕食肉,喝湯。
〔功效〕脾肺共補並滋潤生津。適用於食欲不振、咳嗽少痰、消渴喜飲、口舌幹燥、虛煩不寐、大便秘結等病症。
〔宜忌〕本品不可加辛辣調味品,食鹽亦不宜多加。
烏豆腐皮湯
〔原料〕烏豆、豆腐皮各50克,油、鹽適量。
〔製作〕將二者加清水適量煮成湯後,以油、鹽調味即可。
〔服法〕食豆及豆腐皮,喝湯。
〔功效〕滋養補虛、固表止汗。適用於自汗及陰虛盜汗等症。
幹貝豬瘦肉湯
〔原料〕幹貝50克,瘦豬肉200克,蔥、薑、胡椒粉、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
(1)將幹貝泡發好,豬瘦肉切片,蔥切段、薑拍破待用。
(2)將幹貝、瘦豬肉、蔥、薑同放入砂鍋內煲湯。起鍋時放胡椒粉、精鹽、味精調味即可。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滋陰補腎。適用於腎陰虛之心煩口渴、失眠、多夢、夜尿多等症。
山藥鰻鱺湯
〔原料〕淮山藥200克,鰻鱺魚500克,水燙油菜50克,料酒、食鹽、蔥、薑、胡椒粉、味精、熟豬油各適量。
〔製作〕
(1)先將淮山藥洗淨,潤透切片;鰻鱺魚去鰓和內髒,用熱水反複洗去粘液,斬段切條備用。
(2)鍋中放豬油燒熱,烹入料酒,放入蔥、薑、鰻條煸炒片刻,再加入淮山藥和佐料,注入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燒燉30分鍾,揀出蔥、薑,淋上香油,撒上胡椒粉和味精即成。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補虛強壯、益脾胃、止瀉固精。適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少體倦、肺虛咳喘、腎虛尿頻、消渴等症。亦可作為癌症病人的輔助食療。
〔宜忌〕易泄瀉和痰濕盛者不宜食用。
五味子湯
〔原料〕北五味子5克,紫蘇梗、人參各6克,砂糖100克。
〔製作〕將上3味藥水煮熬成汁,去渣澄清,加入砂糖即成。
〔服法〕代茶飲用。
〔功效〕生津止喝、暖肺益氣。主治因肺之氣陰兩傷,腎水不能上承而引起的咳嗽、胸悶、口渴不欲多飲、氣少乏力等症。
五汁湯
〔原料〕梨汁、藕汁各50毫升,鮮葦根汁100毫升,麥冬汁、荸薺汁各30毫升。
〔製作〕將上5味洗淨榨取汁液如上數,和勻涼服。不甚喜涼者,可隔水燉熱。
〔服法〕代茶頻飲。
〔功效〕生津養液、養胃潤燥。主治因燥傷胃津而引起的口幹而渴、尿少便幹、胃納不佳等症。
雲片銀耳湯
〔原料〕銀耳15克,雞蛋清50克,雞脯肉、熟火腿各100克,豌豆葉尖30片,豬油75克,清湯1500毫升,鹽、味精、蔥、薑水適量。
〔製作〕
(1)將銀耳用溫水發好洗淨,用沸水氽一下撈出;將火腿切成小薄片;雞蛋清攪成泡糊;豆葉尖洗淨並用涼水泡上備用。
(2)用刀背將雞脯肉去筋捶成茸,裝碗中加蔥、薑水攪勻,過籮。向過籮後的雞茸中加入鹽、胡椒粉、料酒及味精攪上勁,加入豬油、蛋泡糊及少許濕澱粉,攪勻。
(3)將菊花形小鐵模洗淨,裏麵塗些豬油,將4~5片銀耳擺在鐵模裏,用湯匙將製好的雞茸舀成球形,放在銀耳中間,使雞茸粘在銀耳底部上,再將豆葉尖和火腿片放在雞茸上點綴成花草圖案。製成後放在方盤上,上屜蒸4~5分鍾,取出放小湯碗內。
(4)將鍋置火上,加入清湯燒沸,用精鹽和味精調好味,澆在湯碗裏即成。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滋陰潤肺、補血補腎。可用於胃脾氣虛所致的食欲減退、泄瀉、反胃、體弱、乏力等症。
龍眼燕窩湯
〔原料〕龍眼肉、枸杞子各20克,燕窩50克,冰糖250克。
〔製作〕
(1)將龍眼肉、枸杞子用溫水浸泡脹大備用;燕窩放入碗內加開水浸泡變軟,揀去羽毛及雜物備用。
(2)將碗內加水約150毫升,入籠旺火蒸30分鍾,使燕窩發透膨脹,撈出盛大湯碗內;把龍眼肉、枸杞子、冰糖盛於大碗內,加水約500毫升,入籠蒸至冰糖化開,倒入燕窩碗內即成。
〔服法〕食肉,飲湯。
〔功效〕滋陰養血、寧心安神。適宜於心肺陰虛所致心悸失眠、潮熱盜汗、幹咳血痰等證候。
白果圓子羹
〔原料〕糯米小圓子30隻,白果90克,香蕉、橘子各1隻,生梨半個,紅棗30克,蘋果1/3個,白糖85克,菠蘿蜜、桂花適量。
〔製作〕
(1)將蜜餞和香蕉等水果切成粒。
(2)將糯米洗淨,置在容器中,加入冷水浸泡至用手指碾搓成粉時,然後帶水放入石磨中研磨成細膩的漿,裝入布袋中瀝水,至漿結塊,攥透,攥至不粘手和台板為止。分取小塊,放入餡心包攏,即成糯米小圓子(餡心可用炒熟研細的芝麻、白糖及生板油攥透摘粒,或用玫瑰醬、白果末、紅棗泥攥攏摘粒)。
(3)將鍋洗淨,放入一大碗水(也可適當多一點),加入白糖置武火上燒開,投入糯米小圓子,煮至浮在水上麵時即放入白果(蜜餞)、水果、桂花,燒滾灑上濕澱粉(分幾次灑入),用手勺推勻,出鍋裝碗即可。
〔服法〕隨意食用。
〔功效〕滋陰潤肺、助消化。適用於肺陰虛的幹咳或津液不足的口渴、便結。飯後飲用,尚可解酒、助消化。
玉竹豬瘦肉湯
〔原料〕玉竹15克,豬瘦肉100克,食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將玉竹、豬瘦肉加清水4碗,煎至2碗,用食鹽、味精調味即成。
〔服法〕食肉,飲湯。每日2次。
〔功效〕滋陰潤肺止咳。適用於熱病傷陰之咽幹咳嗽、心煩口渴、秋冬肺燥幹咳及肺結核幹咳等症。冬瓜白鴨湯
〔原料〕冬瓜2000克,淨白鴨1隻,海參、薏米、芡實各50克,瘦豬肉100克,蓮葉數張,調味品各適量。
〔製作〕
(1)將鴨肉切塊;冬瓜不去皮切塊;豬肉切片;海參水發待用。
(2)將以上原料共放鍋中,加調味品和適量清水,以文火燉煮至鴨肉熟爛即可。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補氣健脾、養陰清暑。適宜於食欲不振、口渴喜飲、汗出不爽、舌苔白膩、小便黃赤等症的調補食療。
羊髓羹
〔原料〕羊脊髓50克,生地10克,羊脂油15克,精鹽、生薑、花椒、黃酒、蜂蜜適量。
〔製作〕
(1)將羊脊髓剔去骨屑,洗淨,加水適量與生地同入鍋中煮熟,去生地渣。
(2)在去生地渣的羊脊髓湯中,加入羊脂油、食鹽、薑、黃酒、蜂蜜,煮沸成羹即可。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滋補強壯。適用於身體消瘦、腰膝酸軟、肺癆咳嗽、潮熱盜汗、咳血便血等症。
竹茹湯
〔原料〕竹茹、小麥各60克,麥門冬、生薑、甘草各30克,烏梅15克,大棗12枚。
〔製作〕將竹茹、麥門冬、烏梅、甘草和小麥放入鍋內,先加水4碗,煎至3碗後去渣;而後加入生薑、大棗,煎至湯汁2碗即成。
〔服法〕每日飲服1~2次,趁熱飲用,每次1碗,連用7日。經常服用更好。
〔功效〕清熱除煩、寧心安神、生津養陰。適用於婦女髒躁(癔病)、喜悲傷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心中煩亂、虛煩不眠,以及傷暑煩渴不止等症。
冰糖黃精湯
〔原料〕冰糖50克,黃精30克。
〔製作〕黃精用冷水泡發,加冰糖,用小火煎煮1小時即可。
〔服法〕吃黃精,喝湯。每日2次。
〔功效〕滋陰潤肺。適用於身體虛弱、肺虛咳嗽、肺結核或支氣管擴張、低熱、咯血,以及婦女低熱、白帶等病症。
百合鯽魚湯
〔原料〕百合250克,鯽魚800克,香油、胡椒粉、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
(1)將百合擇除雜質,在清水中浸漂45~60分鍾;鯽魚刮鱗、去鰓、除內髒,洗淨,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備用。
(2)將魚加水、鹽煮爛、湯濾清;再將鯽魚、百合、魚湯倒入砂鍋燉30分鍾,加入味精,撒上胡椒粉調好味即成。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益氣健脾、清熱利水、滋陰潤肺、清心泄降。適用於治療虛熱、虛咳、虛腫或肺陰虛、肺燥、幹咳、癆嗽、吐血等症。
百子銀耳湯
〔原料〕百合、太子參、銀耳各20克,冰糖適量。
〔製作〕將百合、太子參用清水洗淨,銀耳浸泡後去根部黑蒂,加水適量,共煮湯,水沸30分鍾後,加入冰糖見溶化即成。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益氣養陰、潤肺止咳。適用於氣陰兩虛之咳嗽、氣短乏力、口幹舌燥、虛煩不寐、食欲不振、大便幹結、驚悸不安等病症。小兒用之尤為有效。
補陰蛤蜊湯
〔原料〕百合30克,玉竹15克,淮山藥50克,蛤蜊肉250克,薑片、豬油、料酒、食鹽各適量。
〔製作〕
(1)先將蛤蜊肉用熱水浸泡,洗淨沙粒,放入蒸碗中;將浸泡水沉澱,倒取上層清湯至碗中;將蒸碗置沸水鍋內隔水蒸50分鍾;將百合、玉竹、山藥分別洗切(山藥切片)備用。
(2)燒熱鍋加少量豬油,入薑片、料酒及適量清水,倒入碗中的湯和蛤蜊肉,再放入百合、玉竹、山藥,用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燉15分鍾,加味精、精鹽調好味即成。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益肺固腎、益精、補氣力。適用於腎虛所致的口渴、幹咳、五心煩熱,以及虛癆失眠、心神不安、消渴、遺精等病症。
〔宜忌〕陽虛或脾胃虛寒性腹痛、泄瀉之患者忌用。
沃雪湯
〔原料〕生山藥45克、牛蒡子12克,柿霜餅18克。
〔製作〕先將牛蒡子微火炒幹搗碎,再同山藥入砂鍋煮湯,湯成去渣後,入柿霜餅泡溶。
〔服法〕隨意飲用。
〔功效〕清補肺脾、止咳平喘。主治因肺脾氣陰不足而引起的虛熱、癆咳、喘逆等症。
補髓湯
〔原料〕鱉1隻,豬脊髓200克,生薑、蔥、胡椒粉、味精各適量。
〔製作〕
(1)將鱉用開水燙死,揭去鱉甲,去內髒和頭、爪;將豬脊髓洗淨。
(2)將鱉肉放入鍋中,加生薑、蔥、胡椒粉,先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煮熟,然後放入豬脊髓,待其熟加味精即成。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滋陰補腎、填精補髓。適用於腎陰虛、頭昏目眩、腰膝酸痛、多夢遺精等症。
腸耳海參湯
〔原料〕豬大腸300克,黑木耳20克,海參30克,調味品各適量。
〔製作〕
(1)將豬大腸翻出內壁,用細鹽搓擦去汙穢物,洗淨切段;海參用水發好切條狀;木耳溫水發好洗淨備用。
(2)將三者共放鍋中,加水及調味品,以文火燉煮30分鍾,使大腸爛熟即可。
〔服法〕飲湯,食大腸、海參、木耳。
〔功效〕滋陰清熱、潤腸通便。適宜於陰虛腸燥之便秘的治療,也可用於貧血體弱者食補。
龜肉羹
〔原料〕烏龜1隻(約1000克),生薑4克,蔥白5克,生粉15克,精鹽適量。
〔製作〕
(1)將龜殺死,去除龜殼及內髒,取其肉,入沸水鍋氽透後,撈出,用涼水衝洗幹淨,切成肉丁或碎末備用。
(2)將切好的龜肉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煨至爛熟後,加入生薑末和蔥末,燒5分鍾;加入生粉、精鹽,再煮5分鍾即可。
〔服法〕每日1~2次,每次1小碗,溫熱服用,連用5日。
〔功效〕養肺補血、滋陰退熱、止血止咳。適用於肺結核和慢性支氣管擴張出血、久咳咯血、陰虛內熱、體質虛熱等症。亦可作為保健飲料常服。
沙參豬肺湯
〔原料〕北沙參、玉竹各15克,豬心1個(約250克),豬肺半付(約500克),蔥、花椒、薑、鹽適量。
〔製作〕
(1)將沙參、玉竹擇淨後用清水漂洗淨,放入紗布袋內;豬心、豬肺劃破,衝洗幹淨。
(2)沙參、玉竹、豬心、豬肺、蔥、薑、花椒同時放入砂鍋內,用大火燒沸後,改用小火燉約1小時,至豬心、豬肺熟透時加鹽,起鍋後切片裝盤。
〔服法〕食肉,喝湯。
〔功效〕養陰潤肺、止咳清肺。適用於肺虛久咳、老人虛咳、津傷口渴等症。亦可作為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等肺部疾病的輔助治療劑和滋補劑。
沙參蛋湯
〔原料〕北沙參30克,紅皮雞蛋2隻,冰糖適量。
〔製作〕將沙參切小塊,雞蛋洗淨,加水適量,共煮,水沸10分鍾後取蛋去殼,放湯中再煮並加冰糖,50分鍾後即成。
〔服法〕取湯溫服,食蛋。每日1次,連用1個月。
〔功效〕滋陰潤燥、生津涼血。適用於肺胃陰虛之咳嗽、痰中帶血、口渴喜飲、咽喉幹痛、咳痰不爽。亦可作為慢性肺結核、萎縮性胃炎等病人的常用食療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