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人民在清朝統治時期,曾經對統治者進行過無數次激烈的鬥爭。《沙迪爾》就是一首對英雄沙迪爾的讚歌。
沙迪爾是1788年生於新疆伊犁的一個貧農。他不但是一名出色的歌手,而且是一名勇敢的戰士。他年輕時曾領導當地農民起義,投身到反抗清朝統治的鬥爭中,一生被捕十多次,由於他的勇敢機智和得到群眾的幫助,每次都越獄逃生。隻是由於後來起義軍的領導權和勝利的果實,被封建地主階級篡奪,最後沙迪爾被捕,英勇犧牲。反映了這一事件,由沙迪爾自編和群眾編唱的詩篇,有50多首之多,至今仍在群眾中流傳。
這是一首四句頭的民歌,句子長短不一,最後兩句(即第五、六句)是重複句。曲調是七聲羽調式,常常把“4”音作升高半音或不到半音的升高,構成悲憤的音調,表現了沙迪爾對統治階級的憤慨情緒。
在清朝的殘酷統治下,也激起了苗族人民的反抗怒潮。張秀眉是貴州台江縣的一個苗族貧農,太平天國革命時,他眼見苗胞在清朝統治下受盡饑寒,遂與李鴻基、楊大六等人率領苗胞起義,所到之處,廢除苛捐雜稅。苗族人民在這期間,曾一度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太平天國革命失敗,清政府獲得喘息之機,調兵鎮壓苗民起義。由於敵我兵力懸殊,張秀眉彈盡糧絕,不幸於1872年(即同治十一年)被俘光榮犧牲。堅持18年的“鹹同起義”,終於失敗。
苗族人民沒有忘記這段英勇的鬥爭曆史,他們編成歌曲,每逢節日或農閑,男女老幼圍著老歌師身旁,安靜地傾聽他歌頌張秀眉英勇鬥爭的事跡,歌名就叫《張秀眉》。
歌曲分三個部分敘述:最初描寫苗族起義前因為天災人禍,無以為生;中間敘述起義鬥爭的過程,最後敘述張秀眉不幸被俘犧牲。歌詞數十段之多,一般以上下句的曲調反複演唱,屬於敘事性的民歌。
在新疆柯爾克孜族中,有一部約產生於八百多年前的宏偉的史詩——《瑪納斯》。當今柯爾克孜族的著名老歌手朱素甫·瑪瑪依能演唱八部之多。內容主要敘述第一代英雄瑪納斯聯合各個部落反抗異族卡勒馬和克塔依的統治,以及他的後代繼承他的事業,振興本民族的光輝事跡。是一部歌頌柯爾克孜族曆代英雄的史詩,它通過動人的情節和優美的語言,歌唱幾代英雄的業跡。
這部史詩共有八萬多行,是一部長篇巨著,專門演唱它的歌手叫“瑪納斯奇”,他們一邊彈著三根弦的考姆孜,一邊演唱。曲調較平穩,常采用混合的節拍,是一種敘事性的歌曲。
歌頌民族英雄的歌曲,歌詞一般都是多行敘事體,有十來行的,有數十行的,也有長達萬行的。而曲調較少,有的隻有兩三種曲調,個別的也有十多種曲調(如《瑪納斯》),旋律比較平穩。不過,由於它的內容豐富,唱本民族的英雄,情節生動。詞句又講究韻律,再加上歌手們高超的演唱技巧。所以,群眾很喜歡這一類敘事性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