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清淡食物。對於煙酒、生蔥、生蒜、辣椒、芥末、咖啡等盡量不吃。因這些食物有刺激皮脂腺分泌皮脂的作用。從而使痤瘡加重。對於清淡食物如糙米、玉米、黃瓜、白菜、芹菜、胡蘿卜、蘿卜等應多吃。

出現痤瘡勿用手擠。一者擠出粉刺後的小孔容易進入細菌。二者手不幹淨會引起感染。

要保持皮膚清潔,用中性香皂先臉,以除去臉麵上的油膩,使毛孔通暢無阻。

不要用油脂化妝品。青春期機體分泌機能旺盛,如選用油脂化妝品易使毛孔堵塞,而促使痤瘡發生。

最後,還需說明一點,就多數人而言,隨青春期發育的完成,體內雄性激素恢複正常,痤瘡會自行消退,對容顏沒有什麼影響。痤瘡出現後可以采取熱敷等辦法。切不可精神過於緊張,用手撥弄,以防留下傷痕。

牙齒的營養保健

人們如能擁有一口潔白如玉、排列整齊的牙齒,不僅會增加幾分容顏的秀美,而且還能預防和減少消化係統疾病。那麼在營養上注意哪些才能使牙齒健美呢?

注意礦物元素的攝入。大家知道,牙齒中的主要成分是鈣和磷。牙釉磷灰石晶體中也含有大量的鈣和磷。鈣、磷不僅能構成牙齒,而且鈣還能抑製細菌酸化,磷有形成緩衝係統的作用。由此可見,鈣、磷均有防止酸性成分腐蝕牙齒的作用,從而有效地防止了齲齒。含鈣多的食品有乳及乳製品,蝦皮、蟹、蛋類等。磷也同樣有抗齲作用。當鈣、磷比例適宜時(鈣磷比值為1.6),進入牙齒中的羥磷灰石結構的量最大,而牛奶中的鈣磷比值為1.5,很接近最適宜的數值。含磷多的食物有肉、魚、蛋、奶、豆類及穀類。

在飲食中要注意含氟食物的攝入,尤其是在飲水中含氟較低的地區更應注意,因為氟具有固齒的作用,並能預防齲齒。氟的抗齲作用,在於它能生成能溶於酸的氟磷灰石晶體,從而有效地預防了酸性成分腐蝕牙齒。此外,氟離子還能抑製一係列微生物酶,抑製牙苔的形成,從而有利於牙齒健美。含氟多的食物有海魚、海蟹等。也可用氟化物牙膏刷牙,同樣起到健美牙齒的作用。此外,還發現氟化藥物還有殺菌抑菌作用。如氟化錫可使口腔細菌減少50%,並抑製細菌產酸。

近幾年發現,微量元素對牙齒健美也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如鉛離子可增強氟化作用,降低牙釉的酸溶性,抑製牙苔的形成。鋅、錫、銅、鐵離子能抑製牙表麵產酸近數小時之久。同時還有促進鈣和氟離子進入牙釉的作用。

許多礦物元素可以抑製細菌產酸,從而保護牙齒。如鋁、鋅可使PH值升高,從而抑製細菌產酸。

含鋅、鐵多的食物有豆類、動物肝髒、腎髒等;含銅多的食物有肝、腎、硬果類、葡萄幹、豆類等。

控製蔗糖的攝入。最近科學研究發現,蔗糖增強細菌在牙麵上的粘附,能使某種細菌迅速分解蔗糖,使其發酵產酸,從而對牙齒產生腐蝕作用,甚至長成齲齒。而單糖對牙齒幾乎沒有產生齲蝕作用。如蜂蜜中含有85%的果糖和葡萄糖,而蔗糖在4%以下。經常食蜂蜜不會引起齲齒。

保護唾液。有些人喜歡吐唾液,這是一種不良的習慣,不僅在眾人麵前有失大雅,而且對牙齒也產生不利影響。科學家發現,唾液有抗齲齒作用。這是因為當口腔中唾液分泌量增加時,能提高口腔中某些電解質的濃度,並能影響酶的活性和總蛋白濃度,使口腔中的唾液具有緩衝作用,從而達到減少齲齒的目的。能刺激分泌唾液的食物有檸檬、山楂、杏、柑桔等。

營養與大腦的關係

人的大腦隻有1400克左右,兒童的大腦更輕,一般來說,大腦的重量隻占人體重量的1/40~1/50,但它每天消耗的能量,卻占全身消耗能量的1/5。這種情況提示我們,隻要營養缺乏,最先出現反應的肯定是智力。科學家們在對青少年進行的智力測驗中看到,凡記憶力差、觀察力減退的人,與兒童期或青少年時期長期營養不良有直接的關係。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誰都知道營養的重要,但營養對大腦和智力發育究竟有哪些影響呢?

營養缺乏會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而發育障礙造成體質條件差,抵抗力下降,疾病易感率增高。體弱多病影響了智力發育和身體健康。

營養缺乏可直接影響腦組織發育,就像沒有磚瓦、水泥這些材料,高樓大廈就無從建造一樣。由於營養缺乏,出現腦發育缺陷,即使後來加強營養也難以彌補。近年來有人研究證實,營養不良對腦組織造成的損害還可影響到後代。

營養不良會影響腦組織結構的改變。據動物實驗證明,在腦組織的發育過程中,營養不良使腦細胞的數目、大小、分支情況都有改變。而組織形態的改變必然會影響智力發育。素食的婦女生養的嬰兒可產生不可逆的腦疾患。表現為情感淡漠,喪失頭部穩定的功能,出現手和腦的不自主運動。甚至出現昏睡狀態。原蘇聯學者研究發現,不同營養狀況的兒童在求學時的智力發育和學習能力也有明顯不同。營養不良的兒童,明顯的變化是語言表達能力、記憶力和抽象能力差,體弱無力,缺乏好奇心和探索心。兒童的探索心和好奇心,正是兒童求知的動力,因此,營養不良的人智力發育不全。

營養不良還可間接影響腦內某些物質的平衡。人的正常智力發育必須依賴這些物質在腦內的平衡。如果發生平衡失調,就會影響智力發育而出現精神障礙,例如,氨基酸缺乏或失調時,可出現精神幼稚症、核酸代謝障礙,可使腦細胞對氧的利用率下降,而腦缺氧則可出現意識障礙等。維生素A缺乏則可引起腦的發育遲緩。維生素B12缺乏時除可造成貧血外,還可出現腦積水。葉酸缺乏可致胎兒畸形。泛酸缺乏可引起表情淡漠,情感抑鬱,感覺異常等。碘缺乏可引起克汀病。血鉀升高,可引起情感反應遲鈍、困倦及嗜睡等。其他如鋅、銅等微量元素缺乏均可影響人的智力發育。

月經後的食養

月經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現象。在婦女的一生中,從12歲左右開始到50歲左右結束,大約有30多年要來月經。正常而規律的月經是婦女健康的標誌,一旦月經失常,就會諸病蜂起。所以明代醫學家張景嶽說:“經者,常也。一有不調則失其常度而諸病見矣”。因此,談婦女保健,就要先談月經。

中醫認為,月經是髒腑、經絡、氣血作用於子宮的產物。月經的主要成分是血,血的生成、調節、運行都要依靠氣的作用,而氣血又都源於髒腑,並通過經絡灌注於子宮,形成了月經。因此,氣血是月經的物質基礎。月經後的食養,主要應從補氣養血方麵考慮。

月經雖然是女性正常生理的現象,但在行經期間,失去一部分血液,為加快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恢複,適當增加造血所需的營養物質是很有必要的。

造血原料主要有蛋白質、鐵質和少量的銅質。蛋白質是人體的一切組織的建築材料,也是構成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的基礎物質。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蛋白質90克左右。要獲得這些蛋白質約需供給主食400克,瘦肉50~100克,雞蛋2~3個,豆製品50~100克,新鮮蔬菜500克。月經後,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尤其要注意補充一些優質蛋白質。最好能夠做到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各占一半。含蛋白質豐富的植物類食物有:大豆、豆製品、大米、麵粉、玉米、小米、芝麻、甘薯、土豆、芋頭等;動物類食物有:蛋、禽、魚、蝦、瘦肉、貝類、乳類等。

鐵質在成年人體中總量約3~4克,其中2/3以上存在於血紅蛋白內。含鐵豐富的食物有:動物內髒、瘦肉、蛋黃、豆類、苜蓿、菠菜、芹菜、油菜、蘿卜纓、西紅柿、紅棗、桃、杏、葡萄幹、櫻桃等,尤其是動物血,含鐵質量既高,又易吸收,是月經後食養之佳品。

銅質在人體內僅有100~150毫克,隻要不偏食,一般不會缺少。

葉酸、肝精、維生素B12等雖不是造血原料,但卻是紅細胞成熟不可缺少的因素,它廣泛存在於綠色蔬菜、水果及動物肝、腎、醬豆腐、臭豆腐內,可適當多吃一些。

為增進食欲,在烹調上要力求色、香、味俱佳。消化力差的人可將食物製成肉末、肉湯、肝泥、豆腐腦、蛋羹、菜泥、果汁食用。但要注意,切忌貪食大魚大肉,暴飲暴食,以防增加胃腸和肝腎的負擔,影響健康。

應考期間飲食調養

在高考期間腦力的消耗很大,人體對營養的需求量比般用腦時大大增加,如果飲食營養跟不上,不僅會影響複習效果,而旦還會妨礙身體健康。

營養須知:

為保證考生高考期間的營養需要,考生首先應做到飲食有節,飯量充足,從中攝取足夠的熱量,以保證腦神經組織的能量代謝。尤其是每天的早餐一定要吃好,熱量要足(約占全天總量的30%左右),還要吃一定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類豐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