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語段注意點
壓縮語段,屬於能力考查題,是高考的重要考點,已從高考場上隱退兩年,今年極有再現江湖的可能。顧名思義,它就是將內容豐富的較長語段,按照要求壓縮成語言簡潔、意思明了的一兩句話。現代文閱讀能力中的“篩選提取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等能力都與此有關。
要做好這類題目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把握語段構成。
起始部分:一般提出話題或中心意思
展開部分:展開話題,敘述主要語義
結束部分:一般是歸納全文,呼應話題。
二、尋找語段的中心句。
中心句往往是語段的核心,一般在開頭和結尾。主旨語句直接揭示作品的中心意思,具有極大的概括力。例如《瑣憶》一文中有這樣兩句:“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自己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體現。”這兩句是全文的主旨句,可依據這兩句,從魯迅對敵能憎、對友能愛這兩個方麵來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主旨句,有的完整,有的不夠完整,閱讀時要留心區分。記敘文中的議論部分,往往和主旨相關,閱讀時應多加留意。
三、尋找關鍵性或概括性的詞語,歸納語義。
有的語段沒有中心句,就需要找出關鍵性或概括性的詞語,加以梳理、組合、歸納出中心語義。哪些屬於關鍵詞呢?起過渡作用的句子(上啟下),前後照應的句子,語段的起始句和結束句,表語意轉折、遞進、總結、指代、解釋的詞語。
四、單句主幹提取法。
即找出語段的主要陳述對象來做主語,然後看這個對象主要在做什麼,怎麼樣,用來做謂語。
五、切分語段的層次,歸納各層次意思,梳理要點,組合成句。
分層:將原段根據意思要點劃出若幹小層次
勾要:畫出每一層中的重要詞語、重要句子。
概括:就是在勾畫的基礎上,概括出每層大意。
綜合:就是將各層大意歸納到一塊。
這裏麵“分層”最關鍵。
六、篩除次要信息法。
主要信息是指那些符合語段表達主旨的實質性信息。次要信息是指評價性的、重複性的、示例性的、解釋性的信息。在篩除次要信息時,要特別提防並列信息的遺漏。要特別注意語段中的分號和句號。
七、記敘類語段
例如:下麵是發掘杭州雷峰塔的一段報道。請將關於地宮開啟過程的文字進行壓縮,不出現具體時間,不超過35個字。(2001年全國高考題)
上午9時整,考古隊進入現場開始發掘。打開地宮並不容易,直到9時45分,考古人員才將壓在地宮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開,露出93厘米長寬、13厘米厚的大理石蓋板。蓋板上沒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員在紫紅色的泥土中發現了10枚唐開元通寶銅錢。10時5分蓋板基本清理完畢。11時30分蓋板繪圖完畢。11時整蓋板還沒有打開,發掘現場發現越來越多的錢幣。11時11分,最激動人心的時候到了,考古人員開始用撬杠撬開蓋板。11時18分,考古人員翻開大理石蓋板,地宮口終於打開了!
解題思路:壓縮語段題材料以消息為多。消息,亦即新聞,是對那些新近發生的具有社會意義的事實所作的報道。上段文字就表達方式而言,以記敘為主,屬於記敘文。可運用“剔除枝葉法”進行壓縮。
文章的中心事件就是主幹,其餘為枝葉。如果題目對壓縮的內容另有要求,那麼,把要求壓縮的內容當成主幹更合適一些。本段材料中心事件顯然就是“地宮開啟過程”,內容自然不僅僅如此,它還涉及在這一過程中的一些發現。按照題目要求,不是寫“地宮開啟過程”的就是枝葉。全段共8句話。第①句話是交待“開始發掘”的時間,顯然還不屬於“地宮開啟過程”的文字,應屬枝葉。第②句話寫到了第一步行動,“將地宮洞口的巨石移開”,應屬主幹。第③句話寫的是巨石移開後的“發現”,應屬枝葉。第④⑤兩句話是寫對蓋板的處理,是行動過程,應屬主幹。第⑥句類似第③句話,是寫“發現”,應屬枝葉。第⑦⑧兩句話是寫“撬開蓋板”“打開地宮口”是“開啟過程”的最後一環,應屬主幹。②④⑤⑦⑧五句話就是保留內容。為使答案保持在35個字以內,再用“剔除枝葉法”對這幾句話進行壓縮、整合,結合題目要求“舍去”具體時間,便可得以下答案:移開地宮口的巨石,露出蓋板,清理蓋板並繪圖,撬開蓋板打開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