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觸發佳聯妙對(1 / 2)

靈感觸發佳聯妙對

我國是個詩的國度,同時又是個佳聯妙對的國度。一部電視劇《聯林珍奇》曾經惹人注目,轟動一時,不知傾倒過多少才子佳人。

然而,佳聯妙對真的是那麼容易對出的麼?真的是那些才子脫口而出的麼?據我所知,佳聯妙對並非全都是即出即對的,而且大多是出出絕妙上聯,一時都難以對出下聯,有時,有人出了上聯,幾年甚至幾十年都無人能對出下聯,即使是出聯者自己也隻想了上聯,同樣對不出自己出的上聯。譬如,梁啟超的上聯:“冬蟄庵中,夏穗卿研究春秋傳。”三十年後,黃炎培才對出下聯“東華門外,南漢宸欣賞北西廂。”再如,1999年鐫刻於蘇州萬人碼頭石碑坊上的上聯“三吳明清第一街水陸兩旺馳譽五湖四海”蘇州地方政府重獎12萬至今無人對出。

曆史上,佳聯妙對,往往多是靈感的觸發而對出的。

黃炎培對出的下聯就是這樣的。據說,1952年,郭沫若偶邀幾位老友在寓所相聚小飲,周揚、夏衍、黃炎培、沈鈞儒、楚圖南等人在座。一會兒,夫人於立群詢問郭老:“快五點了,還有哪幾位沒來?”話音未落,幾位朋友推們而入,原來是田漢、南漢宸、白楊和張瑞芳四人。南漢宸解釋說:“田老大拉我們到東華門外去看梅蘭芳的彩排《紅娘》,因精彩絕倫,所以遲到了。”此時,黃炎培靈感突然被觸發,隻見他一躍而起,高喊道:“得之矣,我得之矣!”對出了下聯:“東華門外,南漢宸欣賞北西廂。”在坐諸公嘖嘖稱羨。

紀曉嵐有一次隨乾隆皇帝到承德大街閑逛,見一酒店有一上聯:“一串無鱗,鰍短鱔長鯰大嘴。”君臣二人琢磨半天,怎麼也對不出下聯來。恰在此時,酒店的夥計抬進一筐大蟹來。其中還有一隻黿魚,正仰麵朝天四腿亂蹬呢。紀曉嵐靈感被觸發,吟出絕妙的下聯:“三元有甲,龜圓鱉癟蟹短頭。”乾隆稱讚不已。

蘇軾有一天到鄉間,見老鄉們正在挑塘泥,迎麵走來一挑著擔塘泥的老婦人,誰讓誰呢?隻見老婦人微笑著說:“這樣吧,我說一上聯,你對出下聯,我讓你,否則你讓我吧?”老婦人說:“一擔重泥擋子路”(仲尼即孔子;子路,孔子的學生)蘇軾一聽,愣住了,竟一時難以對出。然而蘇軾畢竟是才子,他看到兩邊的老鄉們正在一邊笑他的尷尬,一邊穿梭往來地挑著塘泥。他突然觸發了靈感,隨即答道:“兩行伏子笑顏回”(夫子即孔子;顏回,孔子的學生)對出後他趕快溜走。

華羅庚於1953年帶隊科學家出國考查團時,當時隨行的有科學家錢三強、趙九章、魏大中等人,華老興致勃勃地就有了一上聯:“三強韓趙魏”。當時隨行的人竟然都對不出來。後來,錢三強有一次讀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讀到勾股定理時,他突然有了:“九章勾股弦”。真是妙對。

今人胡靜怡一日漫步村頭,見一小女孩正痛哭流涕,於是上前勸慰逗哄,小女孩破涕為笑,笑臉上猶帶有淚珠。胡據此撰一上聯:“雨霽雲開,一朵芙蓉猶帶露。”但苦思下聯而不得。歸途中見鄰居外號“竹竿”者正挨老婆的痛罵,在惡婦雷鳴般的咆哮聲中,“竹竿”嚇得兩腿瑟瑟發抖。於是胡靜怡立即有了下聯:“雷鳴虎吼,兩竿修竹早驚風。”活畫出了“竹竿”受驚嚇的窩囊相。

唐代,有一位與駱賓王同時代的名叫馬周的大臣,其字亦叫賓王。清代嘉慶年間,有人據此戲擬一句:“馬賓王,駱賓王,馬駱各賓王。”當時無人能對出下聯,此聯遂成一“絕對”。直到道光癸卯年,皇上派大臣龍主僖和龔寶蓮分別出任貴州省和雲南省的主考,此事觸動了一直關注此聯的一葉姓文士的靈感,他一下子便對出了下聯:“龍主考,龔主考,龍龔共主考。”上聯巧用“馬駱各”,下聯妙在“龍龔共”,可謂是珠聯璧合、妙趣天成。

明嘉慶年間狀元、潮州才子林大飲,相傳某年赴湖北主持科考,傍晚欲渡漢水,卻苦於無船。忽然見蘆葦叢中有漁舟閃現,林自報家門,要求擺渡。漁翁有意要考考主考官,指船尾小孔,出上聯:“孔子生舟末”(舟末即周末),並說,對出即開船。林思索良久無佳對。忽然間雷鳴電閃,漢水對岸飛出一道閃電,林悟性極高,機敏地即景出下聯:“光舞起漢中”(光武即劉秀平定王莽篡權之亂),此對真乃令人擊節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