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觀念促進發展
當前,在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重“認知訓練”,輕“情感熏陶”;重“競爭”,輕“合作”,“合作學習”往往隻注意到形式卻忽略了效果。我們必須從輕“情感熏陶”到“知”“情”統一,著眼於全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變“競爭”為合作,注重培養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從“封閉”走向開放,強化語文同各科教學、同生活的聯係。
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麵推進,《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與試行,小學語文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更新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方麵,都邁出了可喜的步伐。然而,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重“認知訓練”,輕“情感熏陶”;重“競爭”,輕“合作”,“合作學習”往往隻注意到形式卻忽略了效果。我們必須轉變觀念,認真研究有助於促進學生發展的新方法。
一、從輕“情感熏陶”到“知”“情”統一,著眼於全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全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理念。全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是要既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要注重培養和提高人文素養。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實際活動,它的主旨應該在於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以求能自動產生一係列問題,引起深入研究。因此,它強調的是認知與情感的統一。同時,對於教學過程本身來說,它作為一個特殊實踐認知過程,師生雙方都是帶著自己主觀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來認知和理解教材的,它也應是一個認知與情感相統一的過程。
1、以教師情激學生的情
——————讓學生主動求知
(1)民主平等,塑造情感和諧
“親其師、信其道”,首要的便是建立師生之間真誠、和諧的情感氛圍。人文主義思想告訴我們應強調人的主動性,要保持師生雙方的平等意識。因此我們教師不應強求學生接受某一權威結論或我們自己對作品的看法,而應讓學生對作品有自己的探索。平等的師生關係是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的條件,也是激情的前提。試想貓爪下的夜鶯又怎能唱出動聽的歌兒?我們應讓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自由呼吸。教師首先要創設民主、寬鬆、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有一種“心理安全感”,可以自由地發表意見,敢想敢說,也隻有這樣才能不時地會有他們新穎、奇特、有創造的見解。因而,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學生主體觀念,確立“服務意識”,把學生視為自主的人、發展的人、有潛能的人;熱愛每一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把激勵帶進課堂,善於發現學生閃光點,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設一種輕鬆愉快、思維活躍的創新氛圍。
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一些簡短而有激勵性的語言:“你說呢?”“你認為怎麼辦?”“你怎麼知道的?”“你曾有過這樣的經曆嗎?”“你說得真好!”“這個見解很新穎”“能不能仔細想想?”等。這些尊重、期盼性的語言,不僅是對學生情感的激發,更重要的是營造了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從而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獲得成功的強烈願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其次,輕鬆愉快、民主和諧的氛圍還體現在座位排列的重組、創新上:不再是統一的“秧田式”,而是有的排成馬蹄形,有的呈“蜂窩壯”,有的圍成了半圓、全圓的形式。座位的重組,不隻是排列形式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教學思想觀念的變化:“秧田”式:是最能詮釋傳統的“授受”式教學思想觀念——教師是科學知識的施舍者,是課堂中至高無上的權威;而在座位重組後,不僅營造了便於信息交流的教學空間,有利於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生動地反映了課堂教學觀念的變革——課堂教學的中心從以教師為主轉到了以學生為主體上來。在這裏教師不再是權威,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充分體現了民主與和諧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