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格法來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現代中學生寫不好作文,除了他們的閱讀量有限、理解能力有限、觀察事物時隻看不思考或思考膚淺外,還與他們的想象能力欠佳有直接的關係。雖然說現在的中學生天真、爛漫,善於幻想,有時能天馬行空,有時會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裏地散想,可這並不是真正的我們所言的具有思辯色彩的想象能力。
黑格爾說:“想象力是最傑出的藝術本領”。科學家、政治家、哲學家、文學家,無不認為想象力重要而可貴。因為想象力是創造性思維中最積極、最活躍、最基本的因素。古代所說的“神童”、“鬼才”、“才子”,今天所謂的“天才”、“通才”、“人才”,無不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要練就驚人的筆力,要創造出人物、格調新異的作品,要寫出傳世之作,就必須提高自己的想象力。這也是我們中學生寫好作文的最基本的能力。
自古以來,談想象重要的書很多很多,談想象可貴的文章亦不計其數。但怎樣提高想象力,規律是什麼?途徑在哪裏?這些實際的問題則要我們大力實踐,認真在實際教學中去探索。
提高想象力之所以困難,在於它:(一)無教材,(二)無計劃,(三)無係統。為什麼三者皆無呢?一方麵我們對想象力的分類、關聯、特點,以及想象力本身發展的規律,在認識上還較模糊。另一方麵,是因為想象力作為一種思維形式,它飄忽不定、變化萬千、難以捕捉。針對以上兩點,我自己讀了些書後苦苦地思索、總結,行摸出用分格法訓練想象力的方法,效果較好。把分格法再根據想象思維的特點進行分類,按不同類型的不同思維軌跡找到它的素、量、序,再舉例文予以強化,從易到難,按格加以係統編排,進行訓練。
有了格,每種想象力,就以其獨有的格素、格量與格序,清晰地展現在學生們的麵前。這就使學生便於理解、記憶、掌握、運用,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同學們真正的具有思辯色彩的想象能力。
一、相似聯想格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但在形、聲、色、味、情、數、意的某一點上,常存在著驚人的相似。譬如:
“露似珍珠,月似弓”(形似)
“榴花紅似火”(色似)
“二月春風似剪刀”(意似)
由甲的某一點,想到與其相似的乙的某一點,這種由此及彼,尋找相似點的聯想,屬於相似聯想。
相似聯想即依據主體的某一特點,聯想到喻體的某一相似點。特點,是聯想的起點。相似點,是聯想的終點。從特點到找到相似點的過程,正是相似聯想的過程。
比喻,是相似聯想中的常用式和最簡式。
(一)基本格——一次比喻格
1、格例:
我的心猛然地跳動了一下,像點燃的煙火一樣,從心靈的深處噴出感激的漫天的火花。(冰心《櫻花讚》)
2、格素:
事物(我的心),特點(跳動了一下),比喻物(像點燃煙花),相似點(火花)。
3、格量:
事物1,特點1,比喻物1,相似點1。
4、格序:
事物+特點+比喻物+相似點。
5、格文:
梅雨潭那醉人的綠呀,仿佛一張極大極大的菏葉鋪著,滿是奇異的綠呀。(朱自清《綠》)
(二)一物多喻格
為了強調某一事物特點,常常連用兩個以上的比喻,這種一物多喻的形式,也可稱做“博喻格”。
1、格例:
水,洶湧奔瀉而來!如箭離弦,如馬脫疆,如猛虎下山,如江水出峽。(徐遲《三峽記》)
2、格素:
事物(水),特點(洶湧),比喻物(箭、馬、虎、江……),相似點(奔騰)。
3、格量:
事物1,特點1,比喻物N,相似點1。
4、格序:
事物+特點+比喻物+相似點。
5、格文:
雨……一下就是兩三天。……看,像牛毛,像花針,像雨絲,密密的斜織著……
(朱自清《春》)
(三)同物分項設喻格:
根據同一事物,或同類事物的各個側麵分項設喻。這樣能更形象、更鮮明、更細密地想象到事物的幾個方麵。
1、格例:
天上的雲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看雲識天氣》)
2、格素:
事物(雲),分項特點(輕、軟、奇形怪狀),分項比喻物(羽毛、魚鱗、棉被……),分項相似點(輕、整齊、多而流動……)。
3、格量:
事物1,分項特點N,分項比喻物N,分項相似點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