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語文課堂教學的“鳳頭”(1 / 2)

試論語文課堂教學的“鳳頭”

課頭,指的是一堂課起始階段(一二分鍾至三五分鍾)所進行的教學活動。各科教學皆可以有課頭,但惟有語文課堂教學運用課頭最適合、最多。

如果說一堂好的語文課是一部輝煌的交響樂,那麼課頭便是這交響樂的序曲;如果說一堂好的語文課像一次充滿刺激的探險,那麼課頭便是這探險的源頭;如果說一堂好的語文課像一篇上乘佳作,那麼課頭便是這佳作的“鳳頭”。課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作用不可低估,好的課頭,不僅能穩定課堂秩序,使學生靜下心來上課,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喚起學生的情感、增加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還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無意注意”之中,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取得很好的效果。那麼課頭都有哪些類別和方式呢?以及要注意些什麼呢?根據多年的教學體會、經驗略說說。

一、課頭的分類

課頭的具體方法多種多樣,但究其實質,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激趣法。所謂激趣,就是在上課之始,用有趣味的、學生感興趣的故事、軼聞、詩詞等來激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情趣盎然之時進入課堂正式學習。比如我在上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時,劈頭就給學生講了個關於王安石“雙喜臨們”的有趣故事:據說王安石23歲進京趕考,路上恰巧遇到馬員外出聯擇婿,出的上聯是“龍王設宴,月蝕星燈,山食海酒,地為媒”考期在即,王安石無暇應對。到京,主考官的上聯又恰為“玉帝行兵,風槍雨箭,雷旗閃鼓,天作證。”

王安石用馬員外的上聯作答,高中進士。回頭又用主考官的上聯對馬員外,被擇為成龍快婿,真是雙喜臨門!學生個個聽得津津有味,注意力空前地集中。此時,我再趁熱打鐵地講,有人還把王安石的詩當飯吃呢,知道是誰嗎?學生齊說誰?楊萬裏!楊萬裏寫道:“船中活計隻詩篇,讀罷唐詩讀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絕句當早餐。”(“半山”王安石的晚號)同學們看,王安石的詩都可以當飯吃呢,可見他的詩文之好啊!導入課文,今天咱們就來學學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一文。學生們立刻饒有興趣、全神貫注地進入課文……

課頭之激趣法,妙就妙在,於輕鬆愉快的氣氛之中,當學生不知不覺地於“無意注意”之時,悄悄地啟動了學生的思維,把他們帶入了課堂正式學習。有時,激趣法還能出奇製勝,以形象生動的課頭,來為一些難度較大、抽象枯燥的課堂學習內容“點睛”。譬如,邏輯知識“推理”的講授,學生會覺得枯燥,我就設計這樣的課頭:同學們大概都知道唐代著名詩人韋應物的詩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吧?好多畫家想以此作畫都被難住了,“野渡無人”繪畫不好表現,因為並非無人,隻是畫麵不出現人。人或許躲藏在船裏,或許就隱秘在附近休息。那麼怎樣才能確切地表現出野渡“無人”呢?有一位高明的畫家想了一好方法,在船頭畫上一隻鳥,證明野渡無人。此法一致地博得了大家的讚賞。同學們這就是“推理”。接著這樣板書:

大前提——因為有鳥停的地方附近是不會有人的

小前提——這船頭有一隻鳥

結論——因此可以證明這野渡無人

學生一下子茅塞頓開,哦,推理就是這樣啊,懂了!在學生頓悟的興奮中,我開始了推理的講解,本是一堂乏味的課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2、激情法。所謂激情,就是在上課之始,采用各種教學手段,造成一種情境、氛圍,喚起學生的情感,在學生受到感染之時進入課文的學習。在一些感情較豐富的課文的教學中,激情法的效果相當好。上《瑣憶》(唐韜)一課時說:在初中,同學們學過《一麵》,知道魯迅先生到內山先生家造訪,把自己的新詩作《自潮·運交華蓋欲何求》念給內山先生聽。當念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兩句時,內山先生哭了,魯迅先生也哭了(語氣凝重)——同學們,我們今天讀這兩句詩,似乎可以慷慨激昂,但在當時黑暗社會之中,以魯迅先生的能力,所處的地位,要橫眉冷對千夫指,談何容易,難啊!魯迅先生與內山先生的心是相通的,這兩句詩使他們同生感慨,他們都哭了。這就是(深沉而凝重地朗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課堂氣氛一下子凝重起來,學生的情緒受到了感染,在這樣的氛圍之中,我轉入了瑣憶的教學,取得了不錯的課堂效果。

使用這種激情法時,一定要掌握火候,不要為情而造情,要緊密結合課文的感情恰到好處地渲染情境,切不可做作,不可過火,否則,學生不僅不會被感染,反而會感到別扭、不自在,效果將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