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課文語言的幽默美趣讀(1 / 2)

中學課文語言的幽默美趣讀

通讀十二冊中學語文課本的選文,竟驚喜地發現,很多選文的語言幽默有趣,美不勝收。

幽默帶有快樂的色彩,屬於笑的藝術,它以溫和的微笑,進行善意的批評,讓人們在笑聲中獲得美的感受;在笑過後懂得其深蘊的真理、智慧;在笑過後引發聯想和想象,進行嚴密的推理。以下就可笑性、深意性、暗示性、機巧性四個方麵,來感受一下中學語文課本選文語言的幽默美。

可笑性,是幽默語言的外在特征。幽默所表現的內容,或為荒唐滑稽,或為矛盾百出,或為愚不可及,都有著可笑的因素。!“包好,包好,這樣的趁熱吃下,這樣的人血饅頭,什麼癆病都包好……”康大叔說。(《藥》)“得啦,孩子,你給了我生路,我有命了啦……”葛朗台占有女兒的財產後特高興地說。(《守財奴》)“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帶著雨傘,而且一定穿著暖和的棉大衣……支起車篷……”、“千萬別出什麼亂子……”,嗬,可笑而又可憐的別裏科夫。(《裝在套子裏的人》)這些語言,一看就想笑。其實課文裏,這類幽默性的語言太多了。《包身工》裏有,《拿來主義》裏有,《祝福》裏有,《項鏈》裏有,《警察與讚美詩》裏有,《範進中舉》也有……就連寓言故事裏都有,如“陷阱之蛙”、“鄭人買履”、“刻舟求劍”、“守株待兔”這些寓言裏無不有。讀我們的中學語文課本選文簡直就是笑不可止、樂不可支、幽默風趣、美不勝收、美不勝言。

深意性,是幽默語言的內在價值。幽默的目的是要透過那可笑的形式,表現真理、智慧,乃至於具有美感內容的深意。這是它區別於其它喜劇形式,如滑稽、戲謔、俏皮的藝術特點。其它喜劇形式,雖然也有一定的含意,但一般不具有嚴肅的性質。而“準確的和使人畏懼的幽默”,誠如別林斯基所說:“對一切卑微可笑東西說來,都是當頭一棒”。可見幽默的深意性是它的生命。我國古代許多寓言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於這些幽默故事,蘊涵著深刻的道理。拿“鄭人買履”來說吧,這個故事的情節,是荒唐可笑的,這樣迂執蠢笨的人也是很少的。令人深思的是,它可以引起人的類比聯想,像這樣寧肯相信本本,而不考慮客觀實際的人,生活中卻並不乏見,從而受到教益。這便是這則幽默故事的主旨所在。至於保留下來的許多古代笑話,和其他民間文學一樣,也是通過典型事物揭示了一定的社會曆史現象,顯示了人民對現實的態度,有著一定的教育意義和申美價值。魯迅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古典文學中的幽默諷刺傳統,並從外國文學中吸取藝術營養,融多種喜劇性因素於一爐,形成“感而能諧,婉而多諷”的獨特的幽默風格,不但在笑聲中引導人們去思考,還能傳達出作者的愛憎感情。例如《阿Q正傳》裏,有一段阿Q畫押的描寫:“我……我……不認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筆,惶恐而且慚愧地說。“那麼,便宜你,畫一個圓圈!”阿Q要畫圓圈了,那手捏著筆,卻隻是抖。於是那人替他將紙鋪在地上,阿Q伏下身去,使盡了平生的力氣畫圓圈。他生怕被人笑話,立誌要畫得圓,但這可惡的筆不但很重,並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地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