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品質方麵,教師在教給學生各種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耐心地教給學生一些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如:課前對新課的預習、課後對知識的複習鞏固的習慣;上課要認真聽講做筆記,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不能上課做其它的事(上甲科做乙科作業、玩小玩意、看各種雜誌小說等);課堂課後要善於利用周邊人力資源進行討論和質疑問難的習慣;朗讀、書寫的習慣等等。在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我們要學”、“我們想學”的主人翁意識,要求學生做到:字要封規規距距地寫,書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業、考試要認認真真地完成。
在生活習慣、行為規範方麵,教師要全方位、立體地給予指導和規範化教育。高一新生年齡尚小,生理、心理發育還不健全,是非判斷力差,對新生事物比較好奇,易誤入歧途。若不因勢利導,後果不堪設想。為了讓學生能安心學習,健康成長,要把他們的一些不良行為和習慣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要利用《中學生行為規範》《中學生網絡文明公約》《末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去約束其行為,規範其習慣。要利用一切機會(班團活動、自習輔導、放假前夕、開大會、參觀活動等)來教育學生。要從衣食住行和德智意行各方麵來指導和規範學生行為習慣,小到洗臉漱口、吃飯睡覺,大到社會公益活動、公共道德等。要充分利用一切手段來指導教育學生,大會訓誡自不必說,具體教學中教師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穿衣戴帽、言行舉止都會深深影響學生。要求學生做的教師要先做到,如文明衛生習慣,不要亂扔煙頭紙屑;公共場所不高聲喧嘩等。這種教育還可以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如語文課教學不隻是向學生傳授純文學知識,語文教學其實承載著智育、德育和美育的教學任務。我們還可以挖掘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思想教育的寶藏。譬如把文學作品中的現象和現實社會現象對比起來討論,讓學生明是非,知真理。又如開學之初,我們把學生帶入電教室欣賞《宏誌班的故事》《一個也不能少》《人與自然》等藝術性、思想性強的影片,再在課堂上討論,課後寫寫周記讀後感,學生在活動中已潛移默化了,這勝過教師的諄諄教誨。總之,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尋找一切機會利用一切手段來對學生進行生活習慣、行為規範的教育,讓他們健康成長。
另外,高一新生絕大多數是第一次遠離父母異地求學,加上年幼,心理上有某種孤獨感,陌生感,生活和學習上還有著某種依賴性和戀舊情緒。為了讓新生能安心學習和生活,每位教師要在生活上給以父母般的嗬護,在學習上、心理上給以耐心地關懷。因此在入學教育階段,教師要做好新生的心理教育和指導工作。新生大多數是初中學校的佼佼者,到高中後大家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原來初中的寵幸、優越感、成功感現在已蕩然無存,或多或少有些失落感,心理變得十分脆弱。在生活上稍不如意,就易發脾氣,在學習上一遇挫折困難,就易產生灰色心情,從而把自己封閉起來。長期以往,學生在思想重壓下變得冷僻、固執、抑鬱,甚至走向極端,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育和健康成長。每位教師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對症下藥,精心輔導,讓學生快速適應高中生活和學習。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從高一起始年級就加強新生的各項教育和管理,教育教學不亂規矩,教師教學就如順風行船,事半功倍。加強入學前教育,為學生健康成長導航,為學生成功點燃希望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