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擺脫現實的套子?(1 / 2)

誰能擺脫現實的套子?

別裏科夫思想上的套子,說穿了就是一種順民意識。這種意識不分民族、種族、國界存在於許多人的思想中。大凡專製統治者,都會在他們的臣民中強化這種意識,因為他們實在是太需要順民了。我們中國曆經了幾千年的封建專製統治,順民意識流毒甚廣,雖然走向共和已將近一個世紀,但順民意識並沒有隨著共和體製的推行而自動退出曆史的舞台。它根深蒂固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回想我們走向共和之後的幾十年,許多人不是曾經或者仍然生活在套子中嗎?

別裏科夫的順民意識具體表現在:“隻有政府的告示和報紙上的文章,其中規定著禁止什麼,他才覺得一清二楚。”,“凡是違背法令、脫離常規、不合規矩的事,雖然看來跟他毫不相幹,卻惹得他悶悶不樂。”中國共產黨在撥亂反正之後,曾出過一本《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的小冊子,承認自己犯錯誤錯誤,並且說“世界上沒有不犯錯誤的人,也沒有不犯錯誤的政黨”。犯錯誤本來不奇怪,奇怪的是,她的成員(幾千萬黨員),她的“臣民”(指幾億老百姓,姑且讓我們這麼說說罷),卻為這種錯誤的蔓延起勁地推波助瀾,使這錯誤造成的危害達到最大化。錯誤延續的時間那麼長,難道就沒有人發現這是一種錯誤嗎?為什麼不指出來加以糾正呢?至少,也應該消極對待,以減少因推行錯誤路線造成的損失呀。無它,就是順民意識在作怪。“大躍進”時期,所謂畝產幾萬斤、十幾萬斤的高產衛星滿天飛,隻要是稍有科學常識的人,都應該看出那是不要臉的吹牛皮,可是,似乎全民皆信了。因為那說法就出現在上級文件以及最權威的報紙上,誰敢不信?自己做不到並不等於別人做不到,以自己的經驗否定報紙的報道,弄不好被人抓作“經驗主義”的典型怎麼辦?於是大家都不做聲。彭總就不信,結果他成了“野心家、陰謀家”。當時還有人提出了“糧食多了怎麼辦?”這樣的可笑問題,因為順著了官方的觀點,所以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報紙上,並且也有人參與了這樣的討論。“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人有多在膽,地有多在產”、“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之類夢囈般的口號被廣泛宣傳。當“上邊”要為劉少奇主席定罪時,也曾很“民主”的采用了舉手表決的方式,因為這是在“上邊”調子已定的條件下進行的表決,幾乎百分之百的人都是順著風向倒,將劉主席定為“有罪”,隻有一位叫陳少敏的中央委員棄權。二十多年後,當年那些違心表態的人許多都表示了自己的懺悔。假如不是順民意識作怪,對劉主席的錯誤批判不是可以避免了嗎?

我們讀小學一年級時,老師教我們唱的第一首歌是《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一年級的孩子,連什麼是“文化”,什麼是“革命”都弄不清楚,隻模模糊糊知道“好”與“壞”的概念,就被機械地灌輸了“文化大革命好”的意識。老師在教此歌前,曾向全班同學發問:“文化大革命好不好?”沒有一個人回答。因為在不知道老師的答案是什麼之時,是沒有人敢回答的,害怕跟老師的答案不同而被全班同學譏笑、孤立。雖完此歌,便覺得“文化大革命”是最好的東西了,老師說好,同學說好,所認識的人沒有誰敢說不好的,肯定就是好了,至於好在哪裏,那是不需要思考的,隨大流肯定不錯。大約在一九八三年,又開始“全盤否定文化大革命”,將其定性為“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動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內亂。”既然是內亂,一無是處,為什麼在此之前,八億人民沒有一個人看到呢?既然看到了,為什麼大家又都跟風喊“好”呢?既然看到了,為什麼大家又都放任這場災難延續了十年之久呢?順民意識就是這樣,“上邊”說什麼,他就跟著支持什麼,完全不加思考。“上邊”要我們“祝林副主席永遠健康”,於是我們每天早上都齊聲呼喊“祝林副主席永遠健康”;“上邊”說林彪是野心家、陰謀家、叛國者,企圖謀害毛主席篡黨奪權,於是我們就對著他的畫像發泄自己的“義憤”,許多漫畫作品、文學作品都極盡全力醜化他,對其實施猛烈的“炮轟”。“上邊”說“孔老二是個大壞蛋,要克己複禮”,於是我們讀到了“孔老二,鼓吹仁,奴隸屍骨血淋淋”的歌謠,跟著罵孔子,後來“上邊”又說孔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於是我們又開始從故紙堆中挖掘孔子的貢獻。總之,我們就是象別裏科夫那樣“隻相信政府的告示和報紙上的文章”,有什麼時候我們敢於發出跟“政府的告示和報刊上的文章”不那麼和諧的聲音了?我們不是套中人又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