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實踐活動課程探索(2 / 3)

3.圍繞學習者與他人和自我的關係開展的技能與品德教育。勞動與技能教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等過程,以獲得積極勞動體驗並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的過程。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學習領域,它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體驗性學習、操作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並倡導以項目為載體從事學習活動。本學期我們組織學生成功開展了一次以小記者的身份采訪福建農林大學著名的教授、專家、學者、學科帶頭人的活動,活動從目標製定、項目策劃到實施,曆時近兩個月,所有的組織、溝通、策劃、采訪等工作都交由學生自主完成,我們主要對他們各個階段的準備情況進行內容完善和方法指導。活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學生自由組合小組,由小組長帶領,采訪了從農林大校長鄭金貴到十幾個學院的著名教授、學科帶頭人等,不僅接受了一次愛科學、學科學教育,還從受訪者身上感受到他們對事業、對人生的執著追求的高尚人格魅力,深受啟發教育,采訪成果展示課精彩紛呈:錄音資料、現場拍照、人物介紹、科研產品說明、實驗室寫真……那種效果比我們在課堂上口幹舌燥的抽象說教不知要好多少倍。

體會: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一定要講求一個“實”字,也就是說必須要講求實效。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來看,它不同於學科課程的最大特點在於它是實際,是實踐,是在師生互動及校內外結合作用下創造出來的教育經驗。因此,它非常重視學生的實際體驗,重視與他人的合作,一句話,綜合實踐活動不重結果而重過程。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裏所說的重過程不重結果是有一定前提的。設置綜合實踐課程,的確是課程建設上的一個大突破,更是學習方式上的一大突破,但這種突破不等於先破後立、推倒再來,而是邊立邊破,破中求立。因此,在學生被動式接受學習的慣性尚未完全消失的情況下,為保護學生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興趣與熱情,因而才對過程給以特別的強調。這並不意味著隻要過程而不要結果,而是指不要刻意追求與活動主題高度一致的這種急功近利、拔高要求的結果,要追求在活動中所獲得的態度、方法、情感、意誌、人生觀、價值觀,當然也包括知識與能力等方麵都得以發展的這個結果。因此,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讓整個過程在圍繞和貫串中心、主題的同時獲得問題之外的更多更好的副產品,使重過程成為收割莊稼的過程而不是走過場、搞形式主義的過程,才是真正地提高了實踐活動的實效。

(二)在活動中還應精心設計目標並把抽象的目標具體化,一年來我們嚐試了以下的幾種方法:

1、以年級為主體的活動目標設計。以年級為主體的活動,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根據所參與活動的學生年齡特征來設計活動目標。其次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設計相應的目標。如上學期開展的關於環境保護的辯論賽就是結合語文教學需要以年級為主體的活動。

2、以班級為主體的活動目標設計。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的活動,首先要求全班同學能夠自主提出大家共同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在班組的共同努力和協作下製定出本次活動的班級目標,斑級目標要根據學生的年級以及年齡來確定,在定出大體目標之後,學生能夠製訂出本次活動的計劃和方案,然後能夠利用搜集信息和獲取信息的能力,解決提出的問題。以班級為主體的活動的目標應該更多考慮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的個性品質。如本學期開展的“馬的世界”的活動。

3、以小組為主體的活動的目標設計。在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時,首先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分組合作的能力,能夠根據興趣、能力、性別進行自願組合。其次要求學生也能夠根據活動的總目標,製訂本小組的目標,以及計劃或方案,然後明確自己在小組中承擔的任務和職責,並在完成仟務的過程中能夠與小組成協商,幫助小組的其他成員完成任務.分享成果。小組活動可能是在年級確定了大的活動範圍的情況下,然後分小組確定自己的子課題開展研究;或者是在班級確定了大的活動範圍之後,由小組確定自己的研究子課題;或者由各個小組確定自己的活動主題。不管哪種情況,都要求小組能夠製定出本組的活動目標。一年來我們所開展的活動大多是采用這種方式,如上文的采訪活動、“戲曲知識知多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