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個人為主體的活動的目標設計。以個人為主體的活動需要強調學生獨立發現問題與探究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在個人興趣、評估自己能力的基礎上,獨立,自主發現問題,然後利用各種條件解決問題。如初一(1)班林彬同學根據個人興趣開展的收集昆蟲知識製作昆蟲標本的活動。
經驗: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是初步展開,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因此活動的實施一般都是采取小組活動的形式效果最佳。相信,隨著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逐步深入,個人活動也會成為學生喜歡的研究方式。
三、自主創新各顯神通是特色
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應著眼於一個“活”字,即要在豐富性和多樣性上下工夫。就活動內容而言,語文課程每一單元後結合單元教學安排的語文實踐就是很好的資源,學校、社會、家庭每個領域都有取之不竭的教育資源,在有選擇地利用的基礎上,可資為活動課的內容,這就保證了活動課內容的豐富性,從而使學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豐富了閱曆,學到了方法。當然,內容畢竟不是活動課的全部,它必然要附麗於好的形式才能存在。像偏重於社會科學的調查、訪問、參觀、研討、座談與偏重於自然科學的觀察、實驗、操作等,整合或重組後加以運用也未嚐不可。這正是因為活才能維係,才能調動學生參與的興趣。此外,還要崇尚一個“新”字。與學科課程相比,活動課程的最大特點是變量遠多於定量,即發展性特征特別突出,而發展的就不是一成不變的。語文實踐活動每一次主題不同,方式各異,與社會生活關係密切,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日新月異的變化必然會反映到學校教育領域中來,教師應重視開辟學習資源,這是活動課程的源泉和生命力所在。二是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形成與構建的周期不一樣,前者是滄桑老人更多是溫故,後者是短、平、快,重在知新。那麼開設活動課若不把握這一特點,便會違背規律、事與願違,而遵循這個規律,才能長盛不衰。三是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新事物、新形式抱有極大的好奇,如無視學生的這一需求,活動課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魅力。
體會:在終身教育、終身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教師如不注意跟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還滿足於搭輕車走熟路的話,也就失去了不斷充實不斷完善的進取機會,最終將落伍。
四、及時評價多激勵是動力
語文實踐活動課程要求新的評價理念與評價方式。從評價性質來看,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主要是形成性評價,評價重點不在於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在情感態度、探究欲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麵的進步。從評價主體來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主要是“校本評價”,即在學校內部或班級進行的,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評價。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聲音,因為評價是教師與學生通過合作而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因此應強調學生自評、同學互評等豐富多采的評價方式。從評價方法來看,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評價方法是質性評價,它著重對學生的個性化的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鑒賞。基於這一點,我們總是多給予學生激勵性的評價,特別是個性化的評價,盡可能多地挖掘他們的閃光點,肯定他們的創新,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與眾不同,小組合作的成功體驗,不斷保持一種躍躍欲試的良好狀態。進而迸發熱情和研究的欲望,推動學習活動的發展。
一種新的課程的產生以及隨之而來的探索,總是伴隨著問題與困惑,在一年的邊學邊做,邊破邊立,不斷構建中,我們對語文實踐活動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興趣也來源於學生的肯定與鼓勵,可以說我們雙邊的合作互動、探究,共同推動了我們的語文教學朝著新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