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人際關係更加生動活潑(2 / 3)

現在,讓我們看看第三種類型的顛倒。

①公共汽車上人多,一位女士無意間踩疼了一位男士的腳,便彬彬有禮地道歉:“對不起,踩著您了。”不料男士回答:“不不,應該由我們來說對不起,因為我們的腳長得太不苗條了。”哄的一聲,車廂裏立刻響起一片笑聲,顯然,這是在讚美。這是幽默型的顛倒,它溫暖而機智。

③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潔無比的商店裏,手中的奶油蛋糕弄髒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卻說:“真對不起,我們代表我們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歡吃您的蛋糕了!”果然,老板的熱心打動了這位女士,於是下決心“投桃報李”,買了好幾樣東西後才離開了這裏。

請注意這兩處顛倒,這是應該享用道歉的人偏偏要顛倒一下自己的身分,偏偏要充當一次彬彬有禮的致歉者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顛倒,才那麼巧妙地把自己的美好形象推銷了出去!何為聰明?這就是。

最後介紹一下第四種類型的顛倒所製造的美妙效果。

老師讓小學生造句,結果造出來的句子是(下麵的幽默分為兩類,你能說出它們的不同和它們屬於哪一類嗎?):

如果——罐頭不如果汁營養豐富。

天真——今天真熱,是遊泳的好日子。

十分——妹妹的數學隻考十分,真丟臉。

難過——我們家門前的大水溝很難過。當然這種幽默絕大多數不是孩子故意搞出來的,而是一種言語錯誤造成的。幽默來自我這些成年人的理解。

總之,為了幽默的錯位不是言語失誤(孩子的話當然例外),幽默的錯位是聽話人完全能夠理解說話人動機的一種語言現象。這種語言現象可以叫做“故意違反會話合作原則”。人們在日常會話過程中,總是要遵守一定的合作原則,比如說,關聯原則(後說話的人所說的必須要和前者所說的有關聯)、質量原則(說話人不能說謊)、數量原則(提供恰當的信息量,不要太多或太少)、方式原則(說話的方式要恰當)。現在似乎還要加上角色原則。如果是故意違背這些原則就會引起言外之意。幽默也可以說是故意違背會話會作原則的一種言語現象。

從孩子的錯誤中我們似乎也能有很多啟發,特別是角色的錯位。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能見到,例如,學生學著老師的口吻(或者相反),一般人學領導的口吻等等,總之對立的雙方都可以進行角色的錯位,利用這種錯位而造成幽默。

一天,一個警察發現一個獨自在大街上徘徊的小女孩,她隻有兩歲半,金發碧眼,長得非常迷人,但她說不出自己叫什麼名字,也弄不清住在什麼地方,警察無可奈何,開始翻她的衣袋,希望能找到一點線索,小女孩沒有反抗,但她嫩聲嫩氣說出的一句話卻讓警察大吃一驚:“別害怕,我們沒帶槍!”

如果把這個故事拍成一段電影小品,一定會惹得觀眾大笑。有很多時候,孩子真的是幽默高手。

4.用罵示愛情更濃

有些語調在表意的同時,往往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如讚美喜愛(通常稱為褒義)、憎恨厭惡(通常稱為貶義)等。平時人們愛憎分明,選詞達意,褒貶得當。而易色就要打破這種規律,故意褒貶錯位,貌似“不明是非”、“不識好歹”,實則通過交換感情色彩表達一種更強烈的愛憎喜惡,而且幽默有趣,意味深長。

如一位自命為“中國通”的外國教授,向他的學生講授中文課時說:“中國人將物品稱做“東西’,例如桌椅。熱水瓶、電視機等等,但有生命的動物不稱東西,例如,蟲、鳥、獸、人,…等等,所以你和他不是東西,我們自然也不是東西。”

漢語中,“東西”這個詞有三種感情色:褒義的、貶義的。中性的。這位可愛的教授本想取“東西”的中性色彩,沒想到調皮的“東西”到具體語境中卻“叛變”蒙上了貶義色彩,形成意義的反差,色彩的光怪陸離,使自鳴得意的教授出盡洋相。自命不凡的“中國展’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麵前自歎不如,自認倒黴。

在關係密切的人之間常愛用貶詞褒用的方法來縮短心理距離,顯示親密無間的關係,像“打是親、罵是愛”。親朋好友之間常聽到諸如“你太殘忍了”、“太不人道了”、“不要剝削了”。“你有點黃世仁的味道”。(圍城)裏有一句:“他(方鴻漸)抗議無效,蘇小姐說什麼就要什麼,隻好服從善意的獨裁。”(編輯部的故事)牛大姐:“那是雷鋒輩出的時代”…那會兒做好事都跟當賊似的。”這些都是貶詞褒用,是化過妝的褒義。

這種反語的運用,當以戀人情侶之間的鬥嘴最為典型,有作家將其戲稱為“碰碰車式的戀愛語言”。<玩過碰碰車的人都知道,那樂趣全在於東碰西撞、你攻我們守。這種遊戲的新鮮與刺激絕非四千八穩地行車能比的。在許多青年戀人中,尤其是有較高文化素養的情侶們中間,有一種十分獨特、有趣的語言遊戲,很像這種碰碰車遊戲,那就是鬥嘴。台灣女作家玄小佛在她的短篇小說《落夢》中,就描寫了戴成豪和穀循兩位戀人間的一段鬥嘴:

“我們真不懂,你怎麼不能變得溫柔點。”

“我們也真不懂,你怎麼不能變得溫和點。”

“好了…積缺乏柔,我們缺乏和,綜合的說,我們的空氣一直缺少了柔和這玩意兒。”

“需要製造嗎?”

“你看呢?”

“隨便。”

“以後你能溫柔點就多溫柔點。”

“你能溫和也請溫和些。”

“認識四年,我們吵了四年。”

“罪魁是戴成豪。”

“穀淚也有份。”

“起碼你比較該死,比較混蛋。”

不難看出,這對戀人,兩人彼此依賴、深深相愛,但是都具有獨立不羈的性格,誰都想改變對方,誰又都改變不了自己。然而從兩人針鋒相對的話語裏,我們分明感覺到他們彼此的寬容、相知,我們會很真切地感覺到濃濃的愛意從他們的內心流溢而出。這段對話十分典型地反映出戀人間鬥嘴的特點:

一是目的的模糊性。戀人間鬥嘴一般並非要解決什麼實質性問題、作什麼重要決定,而僅僅是借助語言外殼的碰撞來激發心靈的碰撞,從而達到兩顆心的相知與相通。因而戀人們常常為一句無關緊要的話、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鬥得不可開交,局外人很難領會到其中的奧妙與樂趣。

二是形式的尖銳潑辣。戀人間的鬥嘴從形式上看和吵嘴很相似。你有來育我們有去請;你奚落我們,我們挖苦你;毫不相讓,“鍛林必較”。但與吵嘴根本不同的是:鬥嘴時雙方都是以輕鬆、歡快的態度說出那些尖刻的言詞,有了這層感情的保護膜,鬥嘴就成了一種隻有刺激性、愉悅性卻無危險性的“軟摩擦”,成了表現親密與嬌嗔的最好方式。不難想象,當穀淚說出“起碼你比較該死,比較混蛋”時,臉上是帶著親切而頑皮的笑容的。如果換一種冷若冰霜的態度,那麼這句話就不再是鬥嘴,而變成辱罵了。

正因為鬥嘴具有形式上尖銳而實質上柔和的特點,它就比直抒胸臆式的甜言蜜語有了更大的展示清人間真實感情與豐富個性的廣闊空間。所以沐浴愛河的許多青年男女都喜歡進行這種語言遊戲,在這種輕鬆浪漫的遊戲中,加深彼此的了解,增進相互的感情,同時也調劑愛情生活,依戀愛季節更加多姿多采。

(紅樓夢)第十九回寫寶玉到黛玉房裏,見她睡在那裏,就去推她,黛玉說:“你且別處去鬧會子再來。”寶玉推她道:“我們往哪裏去呢?見了別人怪膩的。”黛玉聽了嗤的一聲笑道:“你既要在這裏,那邊去老老實實的坐著,咱們說話兒。”寶玉道:“我們也歪著。”黛玉道:“你就歪著。”寶玉道:“沒有枕頭,咱們在一個枕頭上。”黛玉道:“放屁!外頭不是枕頭?拿一個來枕著。”寶玉看了一眼,回來笑道:“那個我們不要,也不知是哪個髒婆子的。”黛玉聽了,睜開眼,起身笑道:“真真你是我們命中的‘天魔星’!請枕這一個。”她把自己的枕頭讓給寶玉,自己又拿一個枕著。

這一段鬥嘴,就為“搶”一個枕頭,事很小,語言也都是很普通的日常口語,而且黛玉罵得毫不客氣,要在一般關係的男女之間,這一句話就會傷了和氣。但在戀人之間,打是親、罵是愛,鬥嘴隻是示愛的一種活潑而隨意的方式,所以寶玉和黛玉都沒有因鬥嘴而鬥氣,相反卻越鬥越親密。

鬥嘴不僅僅是一種語言遊戲。有時它還是消除戀人間摩擦的一種別致而有效的方式。比如你和女朋友出外旅遊,很不順利,不是走錯路線,就是耽誤了食宿,這時候女友就會撅起小嘴抱怨:“哎呀,怎麼跟你在一起就老是碰到倒黴的事呢?”麵對指責,你可不能跟她動氣:“嫌我們不好,你另找別人!”這樣誰都不好看,還會傷了感情。你不妨跟她鬥鬥嘴:

—對啦,我們就是夫妻命嘛!

—什麼叫夫妻命?夫妻就該倒黴嗎?

—夫妻就是要共患難呀!想想看,要不是有你在身邊,我們一個人哪裏應付得了這些?

相信她聽到這些話,氣自然會消的。

既然鬥嘴是一種有趣的語言遊戲,那麼它和別的遊戲一樣,也有一定的規則,需要戀人們特別注意。

①要把握好感情的深淺。談話有一個總的原則:“淺交不可深合。”這話同樣適用於戀愛中。如果雙方還處在相互試探、感情騰脆的階段,要想以鬥嘴來加深了解,可以選擇一些不涉及雙方感情或個人色彩的一般話題,如爭一爭是住在大城市好還是隱居山林好,鬥一鬥是左撇子聰明還是右撇子聰明等等,這樣雙方可以不受拘束,安全係數也大。如果已是情深意篤,彼此對對方的性格特點都比較了解,鬥嘴就可以爆笑怒罵百無禁忌。

③最好不要刺傷對方的自尊。戀人間鬥嘴,最愛的話語來挪揄對方,往往免不了誇張與醜化。但是這種誇張與醜化,也要照顧到對方的自尊,最好不要涉及對方很在乎的生理缺陷或他(她)很敬重的父母,也不要挖苦對方自以為神聖的人和事,否則就有可能自討沒趣,弄得不歡而散。

③要留心對方的心境。鬥嘴因為是唇槍舌劍的交鋒,就需要有一個寬鬆的環境、充分的心靈餘裕,才能享受它的快樂。因此鬥嘴時要特別注意戀人當時的心境。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心情愉快時,可以隨便耍嘴皮、開玩笑。可你的戀人正在為結婚缺錢而愁眉不展時,你卻來一句:“你怎麼啦?滿臉;H社會,像誰欠你二百吊錢。”沒準會受到抱怨:“人家心煩得要死,你還有心逗樂,我們找你這個窮光蛋真倒透黴了。”這樣,鬥嘴的味道就會變得苦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