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與思考(2 / 3)

三、明確口語交際教學的途徑

農村初中的學生由於所處的教育環境的影響,大多生性膽小,性格比較內向,不願向別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不能大膽的提出自己的見解,更談不上與別人合作交流,加之這批學生未曾經過新課程的洗禮,對於口語交際教學尚不熟悉。因此,要有效地實施口語交際教學,必須低起點、小梯度,從掃除學生口語交際的心理障礙做起。具體說來,必須抓住這樣幾個環節,即課前說話,鼓勵交際;閱讀寫作,滲透交際;交際課上,訓練交際;社會實踐,運用交際,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課前說話,鼓勵交際。這種方式起初可以學生平日的見聞感受為主要內容,隨著年級的升高,可不斷作些調整,因為這些內容來自學生身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體會深切,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口語能力的提高,還能促使學生自覺擴大閱讀麵,留心觀察生活。

閱讀寫作,滲透交際。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交流信息的過程,也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的過程。每堂課實際上都是學生口語能力培養的極好途徑,語文課尤其如此。在閱讀教學中可通過複述、表演、討論、交流等形式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在作文教學中可通過評議、修改等環節,培養語感,矯正語病,提高說話的嚴密性與條理性,實現思維能力與語言能力的共同發展。

交際課上,訓練交際。要讓學生獲得完整的係統的口語交際能力,就必須安排一定數量的課時,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從傾聽到表達、從口頭語言到體態語言,按部就班,逐步推進。這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

社會實踐,運用交際。口語交際能力作為一種綜合能力,它的培養訓練應該與社會生活融合在一起,因此,口語交際教學不能隻局限於課堂,而應走向社會,讓學生在日常生活這一動態的實用的氛圍中,學會與人交往、學會與人交流。

四、掌握口語交際教學的方法

口語交際是基於一定的話題、以口頭語言為載體而進行的交際雙方互動的信息交流活動。教師要上好口語交際課,首先要選擇恰當的話題。現行人教版國標本教材關於口語交際分兩個係統編排,一是與閱讀結合在一起,在部分課文後的“研討與練習”中安排近二十次口語交際練習,二是與綜合性學習結合在一起,每冊教材安排大小綜合共六次,且都與本單元的主題和課文內容密切相關,其中都配置了關於口語交際方麵的內容。因此,話題可從閱讀和綜合性學習中選取,這樣既可鞏固並提高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效果,又可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因為選取的材料為學生所熟悉,使學生有了共同的知識背景,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產生溝通的願望和“一吐為快”衝動。話題也可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業餘生活中選取。這些方麵的交際能滿足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需要,學生往往有話可說,願意交流。話題還可從社會熱點問題中選取,這些內容為大家所關注,街頭巷議較多,學生也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此為話題,定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起學生交流討論的熱情。總之,話題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生活的實際和發展的需要,使每個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否則就會影響學生交際的積極性和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