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創設交際情境。課堂上話題式的口語交際不同於日常生活中原生態的自然的言語交際活動,它缺少激發學生思維的環境和動力。因此,要讓學生無拘無束、自然而然地進行口語交流,就必須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接近生活實際的交際環境,使學生思想上暫時“忘卻”自己所置身的課堂,步入教學指向的交際情境中。因為隻有生動、逼真的極富感染力的情境,才能調動學生內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強烈的表達欲望,發展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思維能力,達到口語交際訓練的要求。情境的創設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聯係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經驗世界,也可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調動,還可利用音像、圖片等各種媒介。
第三,要體現互動。《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它指明了“雙向互動”是口語交際的主要特點,口語交際中的傾聽、表達和應對,隻有通過雙方互動的方式才能實現,這是不同於以往聽或說訓練的一個顯著特征。離開了雙方互動,也就談不上交際了。即使獨白體交際,也需要互動,聽者與說話者也要有表情和氣氛的回應。口語交際教學的互動方式有很多,常見的有這樣幾種:
師生互動,它要求教師轉換角色,與學生平等交流,決不能以自己的權威抑製學生表達的欲望和思想的火花。
生生互動,它是同桌之間、前後座位之間、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交流溝通的方式,在編排組合時要考慮兩者之間的合理搭配。
群體互動,它是小組與小組之間或全班學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方式。當然教師在其中要做好協調、指導工作,以利交流朝著既定方向發展。
第四,要教給交際的方法。《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要達到此目標,首先要教會學生“傾聽”,這是口語交際教學的第一步,我們教師應告訴學生“聽什麼”“為什麼要聽”“怎樣聽”,隻有聽清楚、聽明白了,才能逐步理解對方說話的要義。接著要教會學生“表達”,要訓練學生如何把要講的話表達清楚,如何迅速地打動聽者,這裏除了在說的內容上要加以指導外,在說的語氣、語調、重音等方麵也須多多點撥。最後也別忘了教會學生如何利用交際中的非語言因素,如麵部表情、體態動作等,以增強表達效果。
第五,要及時評價反饋。要保證口語交際教學落到實處,就必須加強評價與反饋工作。這既可讓教師了解教學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又可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激發興趣,樹立信心。口語交際教學的評價除了階段性評價以外,還應重視教學中的即時性評價。這種評價不是教師一人說了算,應讓學生參與其中,設法引導學生自主評價。因為這樣做,可促進學生更認真地傾聽、表達和應對。有利於端正學生的聽說態度,養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而評價主要著重於看語言是否清楚、連貫,方式是否文明禮貌,習慣是否良好。對交際中存在的問題不能求全責備,應多一些鼓勵性的評價,讓學生得到富有建設性的反饋信息,以促進學生以後改善提高。
總之,口語交際教學才剛剛起步,存在一些問題是在所難免的,但麵對這一新課題,我們教師必須投身其中,多嚐試、多探索、多總結,隻有這樣才能迎來口語交際教學科學的春天,迎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全麵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