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集萃4(1 / 3)

鷓 鴣 天

陸 遊

家住蒼煙落照間①,絲毫塵事不相關②。斟殘玉瀣行穿竹③,卷罷 《黃庭》臥看山④。

貪嘯傲⑤,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知造物心腸別⑥,老卻英雄似等閑⑦!

[注]①家住蒼煙落照間:是說住在風景美好的鄉下。②塵事:指時事。③斟殘玉瀣行穿竹:喝完了酒到竹林裏散步。玉瀣,美酒。④卷罷《黃庭》臥看山:看書倦了躺下來看山。卷,把書卷起來不看。《黃庭》,道家的經典著作。⑤貪嘯傲:貪圖嘯傲自適的生活,以自由自在,不受官府管束自傲。⑥元知造物心腸別:“元”同“原”。造物,上天。⑦似等閑:不當一回事。

[鑒賞提示]通篇極寫閑適自在的生活,都是故意表示“絲毫塵事不相關”,不是作者心坎裏的話。最後兩句才點明題意所在:南宋王朝最高統治者(造物者)不圖恢複,不用抗敵人才,英雄無用武之地,自然隻好老死牖下了。

釵頭鳳 (紅酥手)

陸 遊

紅酥手①,黃滕酒②,滿城春色宮牆柳③。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④。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⑤。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⑥,錦書難托⑦。莫,莫,莫!

[注]①紅酥手:紅潤而又白嫩的手。②黃滕酒:一種官酒。③宮牆柳:以柳喻原妻唐婉。她這時已嫁人,有如宮禁裏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即。一說紹興原是古代越國的都城,宋高宗時亦曾一度以此為行都,故有宮牆之稱。④離索:離散、分居。⑤淚痕紅浥鮫綃透:沾染著臉上胭脂的紅淚把手帕都濕透了。鮫綃,絲綢製的手帕。⑥⑩山盟:盟誓如山不可移易,故稱山盟。⑦錦書難托:書信難寄。唐婉已被棄,而且另有丈夫,就道義說,不能再通書信。

[鑒賞提示]這首詞寫的是陸遊的愛情悲劇。陸遊初娶表妹唐婉,夫婦感情很好。但陸遊的母親不喜歡唐婉,被迫分離。後來陸遊另娶,唐婉也改嫁趙士程。一次陸遊春日出遊,在紹興禹跡寺南的沈園與唐婉相遇。唐婉以酒肴殷勤款待。陸遊非常傷感,在園壁上題了一首《釵頭風》。相傳唐婉看見之後,和了一首詞,其中有\\\"世情薄,人情惡\\\"之句,不久,抑鬱而死。四十年後,陸遊舊地重遊,不能勝情,又寫了兩首著名的《沈園》詩。這首詞是陸遊31歲時寫的。寫他懷念前妻的深摯感情,反映出封建社會婚姻不自由的悲慘現實。

附唐婉詞

釵 頭 鳳

唐 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幹,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訴衷情

陸 遊

當年萬裏覓封侯①,匹馬戍梁州②。關河夢斷何處③,塵暗舊貂裘④。

胡未滅,鬢先秋⑤,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⑥,身老滄州⑦。

[注]①覓封侯:尋覓建立功業以取封侯的機會。②戍梁州:指陸遊四十八歲時在漢中川陝宣撫使署任職期間一段軍事性的活動。梁州,今陝西漢中市一帶地區。③關河夢斷何處:邊塞從軍生活像夢一般消逝了。關河,關塞、河防,指邊疆。何處,不知何處,無蹤跡可尋的意思。④塵暗舊貂裘:貂裘積滿灰塵,顏色也變了。這是表示長期閑散沒有建立功業的機會。⑤鬢先秋:兩鬢早已白如秋霜。⑥天山:在今新疆境內,這裏借指前方。⑦身老滄洲:陸遊晚年住在紹興鏡湖邊的三山。滄洲,水邊,古時隱者住的地方。

[鑒賞提示]這首詞是陸遊晚年退居山陰農村時所作。詞人雖入暮年,仍心憂天下。回憶起壯年從軍生涯,不由感慨萬千。這首詞傾訴的正是這種報國無門、坐愁待老的憤鬱之情。這首詞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強烈的對比,以抒發心中的悲憤。一邊是匹馬馳騁,一邊是貂裘蒙塵;一邊是蠻胡未滅,一邊是鬢白淚流;一邊是壯心在天仙,一邊是身衰在水濱。這種強烈的對比深刻揭露了理想與現實的巨大矛盾,使人們對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壯心不已的愛國詞人產生極大的同情,也使人們更形象具體地認識到南宋朝廷的昏憒和腐敗。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 遊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台①。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②。

清平樂 獨宿博山王氏庵③

辛棄疾

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鬆風吹急雨,破紙窗前自語。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④。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裏江山。

[注]①輪台:漢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輪台東南,漢武帝時置使者校尉,後並於龜茲。又唐貞觀中置輪台縣,為當時戍守西域的要地。這裏泛指邊疆。② “夜闌”二句:夜闌即夜深;冰河泛指北方冰凍河流。此二句是說風雨之聲在夢中幻成了鐵馬行進於冰河的聲音。③博山,今江西廣豐縣西南。王氏庵:姓王人家的破舊小草庵(茅屋)。④華發蒼顏:花白頭發,容顏蒼老。

[鑒賞提示]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農曆十一月四日深夜,山陰 (今浙江紹興)驟起一場風雨,震響了僵臥孤村的六十八歲老人陸遊的心弦。二年前他以”嘲弄風月“的罪名被彈劾罷官,歸隱山陰三山故居,但老驥伏櫪誌在千裏。隨著一場風雨,詩人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篇。第一句寫自己雖在“孤村”時常臥病,但對複國大業仍充滿信心。第二句表明自己雖年近古稀,仍舊渴望抗金衛國,收複山河。後兩句轉入實寫,由風雨大作的氣勢聯想到官軍殺敵的神威。夢的是自己馳騁邊疆、奮勇殺敵的情景。詩中充滿著豪情壯誌,感人至深。

辛棄疾的《清平樂》是在他閑居信州 (今江西上饒)帶湖期間寫的。一個清秋的夜晚,詩人來到博山腳下一戶王姓人家投宿。這兒隻有幾間破舊的茅房,屋後是一片鬆林,環境十分荒涼冷落。詩人即景生情,百感交集,寫成這首寄寓很深的小令。上闕描繪環境,渲染氣氛。下闕撫今追昔,感慨萬千,表達了詩人念念不忘恢複中原、統一祖國的偉大抱負。這首詞感情濃烈,語言平淡,純用白描手法,與辛詞豪放激越、善於用典的風格不同。

卜算子 詠梅

陸 遊

驛外斷橋邊①,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②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③。零落成泥碾作塵④,隻有香如故⑤。

卜算子 詠梅

毛澤東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讀陸遊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⑥。

俏也不爭春,隻把春未報。待到山花爛漫時⑦,她在叢中笑。

[注]①驛外:驛站外。②更著(zhu6):又值、又遇到。③群芳:眾花。④碾:這裏指被車輪軋碎。⑤如故:依舊。⑥俏:豔麗美好。⑦爛漫時: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時節。

[鑒賞提示]陸遊的這首詠梅詞,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與勁節。作者積極用世的精神在政治上屢次受到打擊以後,不免滋生了幾分帶消極的孤高自許的成分,但他堅決不肯和主和派同流合汙的勁節始終是值得稱道的。

毛澤東的詠梅詞,借梅花的形象,熱情地讚揚了革命戰士,他們在困難麵前,不畏強暴,不怕困難,堅持原則,敢於鬥爭,對勝利充滿了信心。

破陣子 (醉裏挑燈看劍)

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①。八百裏分麾下炙②,五十弦翻塞外聲③,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④,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⑤,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⑥!

[注]①吹角連營:各個車營裏接連不斷地響起了號角聲。②八百裏分麾下炙:八百裏範圍內的部隊部分到了熟牛肉吃。這句是寫1161年以耿京為首的北方起義軍的軍容。麾下,部下。炙,烤熟的肉。③五十弦翻塞外聲:各種樂器奏出雄壯的歌曲。五十弦,指合奏的各種樂器。塞外聲,指雄壯悲涼的軍歌。翻,演奏。④馬作的盧飛快:寫艱苦驚險的戰事。作,如。的盧,一種烈性馬。⑤天下事:指收複中原,這是當時的天下大事。⑥可憐白發生:可惜頭發都白了,還不能實現平生的壯誌。

[鑒賞提示]這首詞極寫抗金部隊雄壯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鬥生活,以及恢複祖國河山的勝利的幻想:這些都是作者醉夢中所不能忘懷的。但是他的幻想終於被“可憐白發生”的現

實碾碎了。詞中交織著主人公忠君愛國思想和個人功名觀念的複雜成分,以及其壯誌未酬的悲憤心情。

醜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①;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②。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注]①層樓:高樓。②強說愁:沒有愁而說愁,即無病呻吟。強,勉強。

[鑒賞提示]這是一首受到廣泛喜愛、讀罷即能成誦的小令。整首詞通過“不識愁滋味”的少年時期與“識盡愁滋味”的“而今”兩相對比,抒發了鬱結於胸的深沉憂愁和強烈憤懣。詞中前後段裏愁字的含義是有區別的:前者指的是春花秋日的閑愁,後者指的是關懷國事、懷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

鷓鴣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①,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②,斜日寒林點暮鴉③。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④。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⑤。

[注]①破嫩芽:嫩芽冒出來了。②平岡:平坦的小山坡。③斜日寒林點暮鴉:斜陽照著帶幾分春寒的樹林,林子上空飛著幾隻尋巢的烏鴉。④青旗沽酒:酒店的布招牌多用青色,故稱青旗。沽酒,賣酒。⑤春在溪頭薺菜花:白色的薺菜花開遍了溪頭,顯出一片春光。

[鑒賞提示]這是一首著名的農村詞,大約是辛棄疾在帶湖閑居時的作品。歌詠農村的景色就是表示樂於過田園生活,不一定要做官。詞裏著重提到柔桑、幼蠶、黃犢那些新生事物,又把城裏的愁紅慘綠和溪頭盛開的菜花構成對照,格外顯出鄉間一派欣欣向榮的春天景象。這反映了作者愛好農村生活,清新樸素的美學觀點。

破陣子 (擲地劉郎玉鬥)

辛棄疾

擲地劉郎玉鬥①,掛帆西子扁舟②。千古風流今在此,萬裏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豈知鴻鵠③,貂蟬元出兜鏊④。卻笑瀘溪如鬥大⑤。肯把牛刀試手不?壽君雙玉甌。

[注]①擲地劉郎玉鬥:指鴻門宴上範增把劉邦獻給他的玉鬥置之於地。②掛帆西子扁舟:指春秋越國的範蠡輔佐越王勾踐打敗了吳國,功成名退,攜西施泛舟五湖而不返的事。③燕雀豈知鴻鵠:指陳涉年輕時為人傭耕,有一次對同夥說:“苟富貴,勿相忘。”同夥譏諷他,他說“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的事。④貂蟬:古代皇帝侍從官員帽上的裝飾物。兜鍪:頭盔。⑤瀘溪:原詞有序,範南伯為張南軒辟宰瀘溪,範南伯遲遲未行。

[鑒賞提示]這首詞是作者勸範南伯要以國事為重,把瀘溪治理好,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以顯示自己的才能。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①

辛棄疾

鬱孤台下清江水②,中間多少行人淚③。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④。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⑤。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⑥。

[注]①造口:造口鎮,在今江西萬安縣西南六十裏。②鬱孤台:在今江西贛州市西南,唐、宋時為當時名勝,贛江流經台下。清江:贛江和袁江合流處,一名清訌。③行人:指流離失所的人們。此句追述當年金兵侵擾贛西地區,致使人民受害的慘狀。④ “西北”兩句:西北便是京城,可惜被群山所遮隔。長安,漢、唐時袁城,這裏借指汴京。可憐,可惜。望,一作“是”。⑤ “青山”二句:謂江水衝破群峰的阻礙,畢竟向東流去。⑥鷓鴣:鷓鴣聲悲切。“聞鷓鴣”句:“謂恢複之事行不得也”(《鶴林玉露》卷四),即對朝廷主和表示不滿。

[鑒賞提示]宋高宗建炎三年至四年間 (1129—1130),金兵南侵,分兩路渡江。一路是主力軍,陷南京,直指臨安 (杭州),追宋高宗,擾亂浙東。另一路從湖北進軍江西,追隆佑皇太後。隆佑由南昌倉猝南逃,到贛州才獲安全。贛西一帶受到金兵的侵擾,劫掠殺戮很慘。這首詞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任江西提點刑獄駐節贛州時寫的。先從懷古開端,寫四十多年前金兵侵擾贛西地區,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接下去筆鋒轉移到當前中原還沒有恢複的現實,表示沉痛的心情。後段即景抒情,一方麵寫江水衝破重疊山峰的阻礙,勝利向前奔流,使人向往;另方麵又寫鷓鴣“行不得也”的鳴聲,使人精神沮喪,這些都是借來反映自己羈留後方,壯誌未酬的苦悶。

摸魚兒

元好問

問人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①,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別離苦,是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裏層雲,千山暮景,隻影為誰去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