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汾路③,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④。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⑤,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注]①雙飛客:指雁。雁常常成雙飛翔。②隻影為誰去:是說伴雁已遇害,我們也無以為生。③橫汾路:指雁的埋葬地汾水之畔。④平楚:叢木叫楚,平楚即平林,遠樹。⑤騷人:指詩人。
[鑒賞提示]元好問,金末元初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宏詞科,充國史館編修。曆任鎮平、內鄉、南陽縣令。正大八年,應詔入朝,任尚書省掾、左司都事。天興二年(1233)正月,汴京被蒙古軍包圍,守將崔立投降,元好問被俘。蒙古太宗十一年 (1239)攜家回到故鄉忻州秀容 (今山西忻州),過著遺民的生活。這首曲子有個寫作過程。金章宗泰和五年,元好問到並州 (今山西太原)赴試,路遇捕雁人,射殺一雁,另一雁悲鳴不去,投地殉情而死。元好問買下雙雁,葬於汾水之畔,累石為記,名為雁丘。後來再次經過並州,寫下了這首詞。上片詠雁,下片詠雁丘,抒發了金亡後自己對故國的悼念之情。
(雙調)蟾宮曲 歎世
馬致遠
鹹陽百二山河①,兩字功名。幾陣幹戈。項廢東吳②,劉興西蜀③,夢說南柯④。韓信功兀的般證果⑤,蒯通言那裏是風魔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醉了由他⑦。
[注]①鹹陽百二山河:鹹陽(今陝西鹹陽市),是秦朝的都城。因地處九嵏山之南,渭水之北,形勢極為險要,憑此天險即可足當數倍於我們之敵,故有“百二”之稱。百二,或說二之於百,或說百之於二百,皆言天險可以憑借之意。②項廢東吳:指項梁與項羽叔侄二人響應陳勝吳廣起義,殺會稽郡守而起兵的事。會稽郡,在吳 (今江蘇吳縣),曆來泛稱東吳。③劉興西蜀:指劉邦與項羽共同推翻秦朝後,劉邦受封漢王,占據蜀和漢中,他以此為基地,最終戰勝了項羽。④夢說南柯:南柯,即南柯一夢。比喻榮枯得失無常。⑤韓信功兀的般證果:韓信是“漢興三傑”之一,與蕭何、張良齊名,在殲滅項羽主力的戰鬥中屢建奇功,受封齊王。後因有人告他謀反,漢高祖劉邦以隨遊雲夢之名,召而執之,貶為準陰侯,繼而為呂後用蕭何計所殺。兀的,這的意思。證果,佛家語,指悟道有得,元雜劇中多用作應驗、結果的意思。⑥蒯通:韓信幕下辯士,曾勸韓信莫聽高祖之命,索性起兵叛漢,韓不從,終遭禍。蒯通料知自身亦不能免,遂假裝風魔逃遁。但仍被劉邦所執。⑦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因蕭何推薦,做了大將軍,建立功勳,後被蕭何誘騙,死在呂後手裏,所以這樣說,引申為對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人情反複的諷刺。
[鑒賞提示]馬致遠 (1250?—1324),字千裏,號東籬,大都 (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貫滿梨園”的著名作家,也是曆來所說的“元曲四大家”之一。這支曲子名為 《歎世》,自然意在抒發對現實社會的不滿,但全篇並無一字針砭當世,而隻是羅列一個又一個曆史故事,借助讀者對曆史的聯想來體味作者的意圖,通過“詠史”達到“歎世”的目的,這種借古喻今的技巧是很高明的。
天淨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①,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注]①昏鴉:昏,暮,黃昏。昏鴉,黃昏時的烏鴉。
[鑒賞提示]這首題為“秋思”的小令,通過對秋天景物的描寫,表現出天涯遊子的悲涼感情。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①,望西都,意躊躕②,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①潼關路:潼關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臨潼縣境內。②躊躕:徘徊不前的樣子。
[鑒賞提示]這首小令是張養浩路過潼關時寫的。據《元史·張養浩傳》說:“天曆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 (張養浩)為陝西行台中丞。……登車就道,遇饑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並說他“到官四月,憂勞以死”。這首小令題為“懷古”,實際上重在“傷今”。作者通過懷古,表現了自己對元朝的黑暗統治深感不滿,對人民的疾苦深切關心。
[雙調]折桂令 中秋
張養浩
一輪飛鏡誰磨①?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②,洗秋空銀漢無波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注]①飛鏡:比喻中秋之月。②玉露泠泠:月光清涼、淒清的樣子。③銀漢:天河。
[鑒賞提示]同樣寫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主題會有不同的觀察角度和不同的寫法。李白的《月下獨酌》抒發的是世無知音的寂寞之感,他筆下的月既不解飲,又不懂情,無知而冷漠。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抒發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懷,他想象中的月宮是“高處不勝寒”,強調的是“月有陰晴圓缺”。張養浩的這首散曲抒發的則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著力描寫的是月光的澄徹,通過對澄徹月光的反複渲染,創造出一種異常寧靜的境界氛圍。
[中呂]朝天子
薛昂夫
卞和、抱璞,隻合荊山坐。三朝不遇待如何?兩足先遭禍①。傳國爭符,傷身行貸,誰教獻與他②,切磋、琢磨,何以偷敲破③。
[注]①“卞和”三句:春秋楚人卞和在楚山(即荊山,在今湖北,發現了一塊玉石(即璞),拿去獻給楚厲王,厲王以為是石頭,砍掉了他的左足。武王即位,他又去獻璞,結果又被砍掉右足;到文王時,他抱著這塊玉石在荊山下痛哭,文王知道了,叫人剖開石頭果然得到寶玉,就命名為和氏之壁。② “傳國爭符”三句:和氏壁後為秦王所得,刻為玉印,號傳國璽,為權力的象征,以後許多野心家為此爭戰不休。“行貸”,意為賄賂,巴結國王想得點好處。這句話是倒裝,意思說,你毀壞自己的身體去行賄,結果造成後世爭戰不休。③切磋、琢磨,何以偷敲破:與其讓文王去切呀、去磨呀,還不如偷偷將它敲破。
[鑒賞提示]薛昂夫,回鶻(今維吾爾族)人,其祖移居江西隆興(今南昌)。薛昂夫於皇慶元年(1312)任江西行省令史,後入京為官,遷太平路 (今廣西崇左)總管、巨州 (今浙江巨州市)總管。卞和獻璞的故事一向被看作為才士不遇的悲劇,卞和一向為人們深切同情。這支曲子卻全然有不同的看法。在這支曲子裏,卞和成為揶揄、指責的對象。他的獻璞,是一種愚行,於自己是行貨謀私,自討苦吃,於社會是助長不義,流毒後世。表現了作者對封建帝王是非不分、賢愚不識,濫用刑罰、扼殺人才的極大憤慨!
賣花聲 懷古二首
張可久
阿房舞殿翻羅袖①,金穀名園起玉樓②,隋堤古柳纜龍舟③。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美人自刎烏江岸④,戰火曾燒赤壁山⑤,將軍空老玉門關⑥。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歎。
[注]①阿房舞殿翻羅袖:指秦始皇在驪山建造阿房宮以享樂。②金穀名園起玉樓:指西晉豪石崇在洛陽建金穀園以行樂。③隋堤古柳纜龍舟:指隋煬帝築堤植柳,修大運河下揚州遊樂。④美人自刎烏江岸:指項羽在烏江邊別虞姬自刎的故事。⑤戰火曾燒赤壁山:指孫權、劉備聯合在赤壁破曹的故事。⑥將軍空老玉門關:指班超從戎的故事。
[鑒賞提示]張可久 (1280—1330前),字小山,慶元 (今浙江鄞縣)人。他做過小吏,不得誌,便縱情聲色,放浪山水。專寫散曲,特別致力於小令。他的創作專以煉句為工,對仗見巧。這裏二首元曲,第一首重在揭露和否定曆代統治階級奢侈淫逸的享樂生活。第二首著眼於戰爭問題,說明戰爭的曆史都是用血、火、淚寫成的,依然是揭露統治者的縱欲主義傾向,對人民痛苦的生活寄於同情。
[雙調]蟾宮曲
阿魯威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①,橫槊曹公②。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③。更驚起南陽臥龍④,便成名八陣圖中⑤。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注]①釃酒,薄酒。②槊:兵器,馬上用的長矛。曹公:曹操。③ “紫蓋黃旗”句:紫蓋黃旗指雲氣,古人附會為王者之氣的象征。詩人認為,虛幻的王者不足憑信,東吳之所以能建立王業,是因為孫權、周瑜赤壁一戰,借助東風,火燒了曹軍的戰船,遏止了曹操的進攻。④南陽臥龍:指諸葛亮,他胸懷奇才,隱居南陽臥龍崗,徐庶稱他為臥龍。⑤八陣圖:相傳是諸葛亮推演兵陣的遺跡,是在沙灘上聚石成堆,共有八個軍陣圖形。
[鑒賞提示]阿魯威是蒙古族散曲家,以寫小令見長。這是一首詠史懷古之作。詩人以大開大合之筆,再現了三國人物的曆史風采,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業績,含蓄地表達了自己追慕古賢、大展經綸之宏願。感情基調雄健、高昂,大有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南鄉子]《何處望神州》的遺風。
滿庭芳 看嶽王傳
周德清
披文握武,建中興廟宇,載青史圖書①。功成卻被權臣妒,正落奸謀②。閃殺人,望旌節中原士夫③。誤殺人,棄丘陵南渡鑾輿④。錢塘路,愁風怨雨,長是灑西湖⑤。
[注]① “建中興廟宇”兩句:指嶽飛有再造趙宋王朝宗廟社稷之功,足以青史留名,永垂不朽。②功成卻被權臣妒:指嶽飛被秦檜陷害,害死於風波亭。③閃殺人,望旌節中原士夫:是說中原父老盼望宋師北進化為泡影。④誤殺人,棄丘陵南渡鑾輿:是說趙宋王朝丟棄祖宗陵墓南逃鑄成定局。指責南宋王朝誤殺忠臣,招致嚴重後果。丘陵,指北方領土。鑾輿,指皇帝的車。⑤ “錢塘路”三句:嶽飛含冤屈死,葬於杭州(元時為錢塘縣,西南棲霞嶺下西子湖旁。青天都好似為嶽飛而傷心哭泣,西湖上風雨不斷,仿佛是天降愁怨。
[鑒賞提示]周德清,元代中葉仁宗時人。博學多才,精工詞曲又兼通音律,是當時著名的散曲家。他家境貧寒,生活無著,但他忠奸兩辨,褒揚英雄,指摘昏君,斥責奸佞、愛憎分明。這支元曲小令就是歌詠民族英雄嶽飛的。頭三句對嶽飛作總括性的評價、介紹。接下去兩句寫嶽飛的悲劇性結局。“閃殺人”兩句抒發感情,指責南宋統治者誤殺忠臣,招致嚴重後果。結尾“錢塘路”三句以抒情作結,由強烈的悲慨化成深沉的痛惋。
[正宮]塞鴻秋 潯陽即景①
周德清
長江萬裏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澱(同“靛”) ②;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雲都變露③,新月初學扇④,塞鴻一字來如線。
[注]①潯陽:潯陽在江西,即今之九江市。此曲是作者傍晚登潯陽城樓的即興寫景之作。②淮山:指淮南遠山。③晚雲都變露:傍晚,天空雲氣飄浮,旋又凝聚漸變成露氣,籠罩在江西低空。④新月初學扇:初月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仿佛是一把半圓形的團扇。
[鑒賞提示]這首元曲全篇七句四十五個字,卻尺幅萬裏。分則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畫,七個風景鏡頭,千姿百態,各放異彩,合則構成立體壯觀的潯陽江山。一二句寫遠景,縱眺萬裏長江,橫望淮南遠山。三四句寫近景,俯視江上輕帆,仰視廬山飛泉。五六句寫雲和月的變化明滅之態,又是整個畫麵的背景。最末句寫北塞鴻雁南來,成一字形掠過煙波浩渺的江天。
[雙調]螗宮曲 懷古
查德卿
問從來誰是英雄?一個農夫,一個漁翕①。晦跡南陽②,棲身東海,一舉成功。八陣圖名成臥龍③,《六韜》書功在非熊④。霸業成空,遺恨無窮。蜀道寒雲,渭水秋風。
[注]①一個農夫,一個漁翁:農夫指諸葛亮,早年避難荊州,躬耕隴畝。漁翁指周初時人薑太公呂尚,相傳曾垂釣於渭水之濱。②晦跡:隱居不出。③八陣圖:係諸葛亮所製造,指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戰鬥隊形及兵力部署的陣圖,後人常用以代指其軍事才能,④《六韜》:兵書,分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部分。舊傳呂尚所撰。非熊:指呂尚。
[鑒賞提示]查德卿生平不詳。這支小令是懷古詠史之作。起首三句即點明懷古對象,同時作出評價。四五句,分承“農夫”“漁翁”。八九兩句則是諸葛亮、呂尚功業的具體內容,“霸業成空”以下,由追尋曆史的足跡轉入對曆史的憑吊。呂尚、諸葛亮所建的“霸業”終歸於空無、幻滅,一切都消失在永恒的時間之中。表現了作者的感歎之情:事業有成,也不過白費心機。
攝山秋夕①
屈大均
秋林無靜樹,葉落鳥頻驚②。
一夜疑風雨,不知山月生。
鬆門開積翠,潭水入空明③。
漸覺天雞曉,披衣念遠征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