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背誦方法談
課文背誦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大關鍵,也是同學們掌握知識、積累知識、運用知識的一個法寶。學生隻有輸入大量的信息、積累大量的具體的語言文字材料,經過反複積累消化才能談得上輸出和運用。為此,國家教委在編排教科書時,精心安排了許多優秀篇目供學生背誦。《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7—9年級學生背誦80篇(段),合計240篇(段)。外加教師課外指定的範文背誦。麵對如此大的背誦量,不少學生感到束手無策,壓力重重。
在背誦過程中,如果認定隻有死記硬背才能出口成誦,那該是多麼枯燥無味,而且也達不到根深蒂固的效果。
背誦是有巧法可尋的,結合十幾年的教學體會,我總結出如下方法。
1、多讀成誦。讀是能達到背誦的前提,隻有讀通、讀懂、讀順,才能很快成誦。當然,“讀”不光是學生讀,教師也要讀。早讀課時,教師不妨大聲讀書,講課文時教師不妨範讀、範背,與同學同讀同背。這樣做,既可以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激發他們讀書、背書的積極性,也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和專業水平。
2、通過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背誦。文章表麵看上去雜亂無章,毫無頭緒,其實是有章可循的,我們若是掌握了它的層次,背起來就容易多了。“會背書者背結構”,因而在背書之前,我們先理清結構、層次、句子,然後由句到層,由層到段,逐層逐段的背誦,直至全篇。如《弈喻》,這篇課文比較長,共有三大段組成,剛開始學生望而生畏,後來我給學生理清了層次。全文分記敘和議論兩部分。第一段是記敘,記敘觀弈眼高手低的事實。第2、3兩段是議論。第2段闡述事理方麵的問題,第3段用下棋的輸贏和事理上的是非做比較。第一段又可以分為三層:觀弈——對局——再觀弈。分清了這篇文章的結構層次,學生背起來就容易多了。有時,很小的層次還可以再做提示,如“對局”這一部分,可按時間提示學生,“剛開始下棋——甫下數子——局將半——竟局”。這樣學生就不感到難記了。
3、通過腦中再現文章的畫麵背誦。不少文章讓人讀了之後,總會在腦中出現一幅畫麵。如朱自清的《春》再現了五幅畫麵,有“春草圖”、“春風圖”、“春花圖”、“春雨圖”、“迎春圖”。背誦課文時腦中要像放電影一樣再現畫麵內容,這樣背的時候詞句就會從“畫麵”上流出來。
4、通過理解文章的句式特點背誦。不少文章的段落在句式上比較有規律。如《木蘭詩》第三自然段,它由一個排比句式和兩個對比句式組成。排比句式寫出了木蘭征前所做的準備。兩個對比句式寫木蘭踏上征途,思念親人。再如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第三和第四兩自然段句式基本相同。兩段的前一部分都是寫景,用的都是四字句,後一部分都是寫心情,用的都是“登斯樓也,則有……”的句式。利用它們在句式上的特點,讀懂文章的意思,背誦起來就方便多了。
5、通過錄音協助背誦。錄音機是十分普遍的家用電器,它為我們的背誦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用錄音機協助背誦有兩個辦法,一是課堂上老師放錄音,學生隨著錄音一起背,這樣既達到了背誦的目的,又可強化學生的語速、語感。二是學生自己閱讀課文,把音錄下來,然後利用零碎時間多遍播放,以加深課文在頭腦中的印象,最後再邊想邊背。利用這種方法往往會收到很好的背誦效果。
以上是我在語文背誦方麵摸索出來的一些方法。當然要想達到長久記憶,還需要同學們多做努力,不要覺得當時背會就萬事大吉,要知道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背完之後,要隔一段時間重複。最初重複的時間間距要短。隨著記憶的加深,慢慢拉長重複時間。背課文慢的同學重複的次數可稍微放多一些。如早上背完,中午、晚上要各重複二次,到第二天,早晚重複各一次,第三天可一次,然後由一星期一次到一月一次。這樣課文在你的腦子裏就根深蒂固了。
總之,在距離長久記憶一步之遙時停步不前是最沒有效率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