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作文能力分步提高?詞語生動
【能力解說】
詞語生動是指在恰當的基礎上增強詞語的表現力,就是要求我們選用恰當精妙的、新鮮傳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極具表現力的詞語,使所描述的對象給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的感覺,以增強感染力;把所闡發的事理表達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徹,以增強說服力。
【策略解讀】
客觀事物是豐富多彩和千變萬化的,更是讓人著迷的,那麼用於描述客觀事物的語言也應該生動形象,富有磁性和魅力。
寫文章要選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特征的那一類詞語,用詞精當,鮮明生動,富於變化,增添文章的文采。最準確精當的詞語一是靠積累巧借,如果平時有意識地準備些詞語,則會在作文時詞語生動。如:推崇毅力用磨穿鐵硯,寫時間之快用白駒過隙,述悲痛之極用泣血捶膺。若有意識地準備幾十個甚至幾百個成語、俗語,在行文中哪怕貼切地用上三兩個就可能達到詞語生動的目的。二是靠推敲錘煉。推敲錘煉,就是對意義相近的若幹“詞彙”進行大小、分寸間的細致比較和挑選。在語言表達中,使用一般的詞語,可以憑借語言的基本功迅速解決,而關鍵的詞語,則常常需要仔細斟酌,有時甚至必須反複推敲錘煉。
1.精心錘煉動詞。動詞是文章活的靈魂,動詞運用得妙,就能增強文章的精確性、鮮明性、生動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動詞運用得有靈氣,還能增強文章的氣韻,使文章活起來,給人以美的享受。如:①待到增加了禿頭的老頭子以後,空缺已經不多。而立刻又被一個赤膊的紅鼻子大胖補滿了。②但是後麵的一個抱著孩子的老媽子想乘機擠進來。③……一個小學生奔上來,一手按住自己頭上的小布帽,向人叢中直鑽進去。④他(指工人似的粗人)於是仿佛自己就像犯了罪似的局促起來,終於慢慢退後,溜出去了。上麵幾句都用了表示進出動作的動詞,但是各人形體不同,心情不同所選用的動詞就不同。“胖子”用“補”、“老媽子”用“擠”、“學生”用“鑽”、“仿佛自己像犯了罪似的人用“退”和“溜”,這樣不僅用詞準確而且生動形象。
2.精心錘煉疊音詞。運用疊音詞,增強語言的音樂美,同時使詞語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細膩濃烈,增強語言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寫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如果說,僅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麼一個“瀉”字配上“靜靜地”這一疊音詞,就準確生動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又無聲響,引起讀者無限的遐思。
3.精心錘煉色彩詞。色彩詞能增強語言的意境美、繪畫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繪春景:“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連鎖關係,寫景物色彩層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著春之生命舞動的美感,烘托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詩如畫,意境優美。
4.精心錘煉成語及其他四字短語。成語及其他四字短語能形成一種整體和諧美。成語的主要特點是形式簡潔,意義蘊豐,可以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成語的連用有時還可以有增強情勢的效果。
掌握豐富的詞彙是“運用”的先決條件,怎樣運用?無非是對已掌握的詞語進行辨析和選擇,選擇運用得準確,恰如其分,往往化腐朽為神奇,是做到生動有文采的第一步。如果用詞不準確,那意味著與生動、有文采無緣。
【例文解析】
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2000年全國高考作文題)
萬紫千紅總是春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