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文化瑰寶水書流失嚴重
居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采訪時發現,被中外專家、學者譽為象形文字活化石、中國及世界文化寶庫中一份重要遺產的水書,由於缺乏專項經費和健全的文化市場管理機製,導致水書在民間嚴重流失。有關專家、學者呼籲,有關政府部門應加快水書征集和搶救力度,建立健全相關的文化市場管理機製,確保中化民族文化瑰寶不再流失。
水書是水族人的百科全書
水書是我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水族的獨特文字,是一種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種古老文字符號,是水族先民用以記載古代天文、地理、曆史、宗教、曆法、民俗、倫理、哲學、美學、法學、人類學等古老文化的典籍,文化內涵非常豐富。
有關專家認為,水書相當於漢族的《易經》,內容博大精深,是水族的百科全書。因此,征集、搶救水書,對進一步研究水族古代語言文字、曆史、哲學、天文、曆法、語言學藝術、宗教信仰以及解讀人類發展史等方麵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水書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極高的研究價值,近年來受到世界語言學界的矚目,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專家、學者深入研究。
法國國家社會科學院、法國國家社會科學語言研究中心、東亞語言學研究中心聶蕊博士說:學習研究水書,對人類學、語言學、曆史學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教授、日本國中國漢語語言學會會長、日本國中央電視台漢語語言主持人遠藤光曉題詞:如果水書介紹到日本,將會像東巴文那樣引起大轟動。
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水族語言研究專家曾曉渝教授說:水書是水族人民珍藏的文化典籍,也是中國和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因為越是古老的,越是重要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此,水語、水書是獨特古老的人類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