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益腎助陽,納氣利水。
主治:遺尿,遺精,月經不調,水腫,耳聾。
24.氣海俞Qì hǎi shù
取法:第三腰椎棘突下,督脈旁1.5寸。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補氣益腎,調經止痛。
主治:痛經,痔瘡,腰痛,腿膝不利。
25.大腸俞Dà cháng shù
取法:俯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督脈(腰陽關)旁1.5寸處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通降腸腑,理氣止痛。
主治:腹脹,腹痛,泄瀉,便秘,痢瘧。
26.關元俞guān yuán shù
取法:第五腰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培補元氣,通調二便。
主治:腹脹,泄瀉,大小便不利,腰痛。
27.小腸俞xiǎo cháng shù
取法:平第一骶後孔,督脈1.5寸處。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通調二便,開舉津液。
主治:遺尿,泄瀉,痢瘧,痔瘡。
28.膀胱俞Páng guāng shù
取法:平第2骶後孔,督脈旁開1.5寸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清熱利濕,疏經活絡。
主治:遺尿、便秘,陰部痛,膝足寒冷無力。
29.中膂俞zhōng liǚ shù
取法:平第三骶後孔,督脈旁開1.5寸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通降腸氣,益腎健腰。
主治:痢瘧,腰背強痛。
30.白環俞Bái huān shù
取法:平第四骶後孔,督脈旁1.5寸取穴。
刺灸法:0.8~1.2寸;可灸。
功能:益腎固精,調理經帶。
主治:白帶,遺精,月經不調,腰腿痛。
31.上shàng liáo
取法:在第一骶後孔中取穴。
刺灸法:直刺0.6~1.0寸;可灸。
功能:調經種子,益氣固脫。
主治:月經不調,遺精,大小便不利。
32.次Cì liáo
取法:在第二骶後孔。
刺灸法:直刺0.6~1寸;可灸。
功能:清利濕熱,理氣調經。
主治:腰痛,月經不調,痛經,小便不利。
33.中zhōng liáo
取法:在第三骶後孔。
刺灸法:直刺0.6~1.0寸;可灸。
功能:通降二便,調經止帶。
主治:月經不調,小便不利,便秘,腰痛。
34.下xià liáo
取法:在第四骶後孔中。
刺灸法:直刺0.6~1.0寸;可灸。
功能:清熱化濕,通調二便。
主治:小腹痛,腸鳴,泄瀉,小便不利。
35.會陽huì yáng
取法:在尾骨下端兩旁,督脈旁開0.5寸。
刺灸法:直刺0.6~1.0寸;可灸。
功能:益腎固帶,通調二便。
主治:帶下,痢瘧,泄瀉,便血,痔瘡。
36.承扶Chéng fú
取法:俯臥,臀橫紋正中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5寸;可灸。
功能:消痔通便,舒筋活絡。
主治:痔瘡,腰,骶,臀,股部痛,大便難。
37.殷門yi mén
取法:承扶與委中連線上,承扶下6寸。
刺灸法:直刺0.8~1.5寸;可灸。
功能:疏通經絡。
主治:腰脊強痛,不可俯仰,大腿疼痛。
38.浮郤Fú xì
取法:微屈膝,股二頭肌腱內側,委陽上1寸。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功能:清熱鎮痙,舒經活絡。
主治:臀股麻木,月國筋攣急,大便堅。
39.委陽Wěi Yáng
取法:在月國橫紋外側端,屈膝,肌二頭肌腱內緣。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通利水濕,調理氣機。
主治:腹氣滿,遺尿,不得俯仰,水腫。
40.委中wěi zhōng
取法:在月國窩橫紋中央。
刺灸法:刺0.5~1.2寸,三棱針點刺放血,可灸。
功能:清熱醒腦,理血消腫。
主治:腰痛,下肢活動不利,吐瀉。
41.附分fù fèn
取法:平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能:疏風散寒,舒筋活絡。
主治:肩背拘急,頸項強痛,肘臂麻木不仁。
42.魄戶pò hù
取法:平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能:肅降肺氣,舒筋活絡。
主治:肺癆,咳嗽,氣喘。
43.膏肓俞Gāo huāng shù
取法:平第四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
刺灸法:斜刺0.5~0.6寸;可灸。
功能:益陰清心,止咳定喘。
主治:肺癆,咳嗽,氣喘,吐血,完穀不化。
44.神堂Shén Táng
取法:平第五胸椎棘突下,督脈旁3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能:理氣寬胸,寧神定喘。
主治:咳嗽,氣喘,胸腹滿,項背急強。
45.訁意訁喜Yì xǐ
取法:平第六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能:理氣止痛,清熱宣肺。
主治:咳嗽,氣喘,目眩,熱病汗不出。
46.膈關Gé guān
取法:平第七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能:寬胸降逆,順氣和胃。
主治:噯氣,嘔吐,飲食不下。
47.魂門Hún mén
取法:平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能:疏肝健脾,降逆和胃。
主治:飲食不下,嘔吐,腸鳴,背痛。
48.陽綱 Yáng gāng
取法:平第十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能:疏肝利膽,健脾化濕。
主治:腸鳴,腹痛,泄瀉,消渴。
49.意舍Yì Shè
取法: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能:健脾利濕,和胃利膽。
主治:腹脹,腸鳴,泄瀉,嘔吐。
50.胃倉Wèi Cāng
取法:平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能:健脾和胃。
主治:腹脹,胃脘痛,水腫,脊背痛。
51.肓門Huāng mén
取法:平第一腰椎棘下,督脈旁開3寸。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理氣解鬱,清熱消腫。
主治:上腹痛,便秘,婦人乳疾。
52.誌室Zhì Shì
取法:平第二腰椎棘下,督脈旁開3寸。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益腎固精,清熱利濕。
主治:遺精,水腫,腰脊強痛。
53.胞肓Bāo huáng
取法:平第二骶後孔,督脈旁開3寸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清熱利膽,通降二便。
主治:腸鳴,腹脹,大小便不利。
54.秩邊Zhì biān
取法:胞肓直下,在骶管裂孔旁開3寸。
刺灸法:直刺1.2~1.4寸;可灸。
功能:清利濕熱,消腫平痔。
主治:痔疾,大小便不利,腰骶痛。
55.合陽Hé Yáng
取法:在委中直上2寸,委中與承山連線上。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功能:散寒導氣,調經止崩。
主治:腰脊痛引腹,下肢酸痛。
56.承筋Chéng jīn
取法:在合陽與承山連線的中點。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功能:調理中焦,清泄腸熱。
主治:痔瘡,小腿痛,腰背拘急。
57.承山Chéng Shān
取法:在腓腸肌兩則肌腹交界下端,伸小腿時,為肌腹下出現交角取穴。
刺灸法:0.5~1.2寸;可灸。
功能:理氣止痛,消痔舒筋。
主治:痔瘡,便秘,腹痛,腳氣。
58.飛揚Fěi Yáng
取法:在承山穴外下方,為昆侖上7寸。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功能:祛風清熱,寧神卻痔。
主治:痔瘡,頭痛,目眩,腿軟無力。
59.跗陽Fú Yáng
取法:足外踝後上方,昆侖穴直上3寸。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祛風化濕,疏經活絡。
主治:頭重,頭痛,腰腿痛,外踝紅腫。
60.昆侖Kūn lún
取法:在跟踺與外踝高點之間凹陷處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清熱截瘧,鎮痙止癇。
主治:難產,頭痛,目眩,腰痛,腳跟痛。
61.仆參Pú cān
取法:在外踝後下方,昆侖直下,為跟骨凹陷處。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功能:調和中焦,鎮痙舒筋。
主治:下肢痿弱,足跟痛,腳氣膝腫。
62.申脈Shēn mài
取法:在外踝正下方,當赤白肉際處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能:鎮靜止癇,寧心安心。
主治:癇症,失眠,頭痛,眩暈,腰痛。
63.金門jīn mén
取法:在外踝前緣下方,骰骨外側凹陷中。
刺灸法:直刺0.3~0.17寸;可灸。
功能:安神止癇,疏通經絡。
主治:癲癇,小兒驚風,外踝痛。
64.京骨jīng gǔ
取法:在足附外側,第五蹠骨粗隆下,赤白肉際處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能:鎮靜止痛,明目舒筋。
主治:頭痛,目翳,項強,腰腿痛。
65.束骨Shùgǔ
取法:足小趾外側,第五蹠趾關節後,赤白肉際處。
刺灸法:直刺0.1~0.2寸;可灸。
功能:安心定神,清熱消腫。
主治:目黃,耳聾,目眩,痔瘡。
66.足通穀Zú tōng gǔ
取法:足趾外側,第五蹠指關節前凹陷中。
刺灸法:直刺0.1~0.2寸;可灸。
功能:寧心安神,清熱截瘧。
主治:癲狂,頭痛,目眩。
67.至陰Zhì yīn
取法:足小趾外側,距指甲根0.1寸處。
刺灸法:斜刺0.1~0.2寸;可灸。
功能:通鼻療目,舒筋轉胎。
主治:頭痛,目痛,難產,轉筋。
本經刺灸注意事項:睛明進針時要輕緩,刺到一定深度後不宜提插,可以撚轉,提插易傷及眼內動、靜脈引起出血,背部腧穴針刺不宜深,避免傷及內髒,引起不良後果。
第八節 足陽明胃經
本經經穴分布在頭麵部,頸部,胸腹部,下肢的前外側麵,起於承泣,止於厲兌,左右各有45穴。
1.承泣Chēng qì
取法:兩目正視,瞳孔下0.7寸。
刺灸法:緊靠眶下緣緩慢直刺0.3~0.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腫,禁灸。
功能:散風清熱,明目止淚。
主治:眼目赤痛,迎風流淚,夜盲,眼瞼動,口眼斜。
2.四白 Sìbái
取法:在承泣直下0.3寸,眶下孔凹陷處。
刺灸法:直刺0.2~0.3寸;不宜灸。
功能:散風明目,舒筋活絡。
主治:目翳,齒痛,唇頰腫,口僻。
3.巨jù liáo
取法:瞳孔直下,與鼻翼下緣平齊。
刺灸法:直刺0.3~0.6寸;可灸。
功能:熄風明目,舒筋活絡。
主治:鼻衄,口眼斜。
4.地倉Dì Cāng
取法:巨直下與口角水平的交界點。
刺灸法:直刺0.2寸或向頰車方向平剌0.5寸。
功能:散風止痛,舒筋活絡。
主治:唇緩不收,眼瞼動,流涎。
5.大迎Dà yíng
取法:下頜角前下1.5寸,咬肌附著部前緣。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功能:熄風止痛,消腫活絡。
主治:牙關緊閉,口,頰腫,齒痛。
6.頰車Xiá Chē
取法:開口取穴,在下頜角前上方一橫指。
刺灸法:直刺0.3~0.4寸,或向地倉斜刺0.7寸。
功能:散風清熱,開關通絡。
主治:頰腫,牙關緊閉,齒痛,口眼斜。
7.下關Xià guān
取法:顴骨弓下緣凹處,張口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能:消腫止痛,聰耳通絡。
主治:齒痛,耳聾,牙關開合不利。
8.頭維Tóu Wéi
取法:當鬢發前緣直上發際0.5寸。
刺灸法:針刺向下或向後,平剌0.5~0.8寸。
功能:熄風鎮痙,止痛明目。
主治:頭痛,目眩,迎風流淚。
9.人迎Rén Yíng
取法:與結喉相平,在胸鎖乳突肌前緣。
刺灸法:避開動脈直刺0.2寸;禁灸。
功能:寬胸定喘,散結清熱。
主治:頭痛,胸滿喘息,飲食難下。
10.水突Shuǐtū
取法:在人迎與氣舍間,胸鎖乳突肌前緣。
刺灸法:直刺0.3~0.4寸;可灸。
功能:肅降肺氣,理氣化痰。
主治:咳逆上氣,肩腫,咽喉腫痛。
11.氣舍Qì Shě
取法:水突穴直下,胸骨內側端之上緣。
刺灸法:直刺0.3寸;可灸。
功能:利咽消腫,定喘降逆。
主治:咽喉腫痛,喘息,呃逆。
12.缺盆Quē pén
取法:乳中線直上,為鎖骨上窩取穴。
刺灸法:直刺0.2~0.4寸;可灸。
功能:宣散外邪,止咳定喘。
主治:咳嗽氣喘,水腫,汗出寒熱。
12.氣戶Qì hù
取法:在乳中線上,鎖骨中點下緣。
刺灸法:直刺0.2~0.4寸;可灸。
功能:肅降肺氣,寬胸止痛。
主治:咳嗽,氣喘,吐血,胸肋痛。
14.庫房Kù fáng
取法:乳中線上,第一肋間隙中。
刺灸法:向內斜刺0.3~0.5寸;可灸。
功能:止咳定喘,寬胸排膿。
主治:咳嗽多唾沫,氣逆,胸脅脹滿。
15.屋翳Wū yì
取法:在乳中線上,第二肋間隙中。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功能:止咳化痰,通調水道。
主治:咳嗽,氣喘,乳痛,身腫。
16膺窗Ying huāng
取法:在乳中線上第三肋間隙中。
刺灸法:直刺0.2~0.4寸,向內斜刺0.4寸。
功能:止咳寧嗽,消腫清熱。
主治:咳喘,胸脅脹痛。
17.乳中Rǔ zhōng
取法:乳頭正中
刺灸法:不刺,不灸。
18.乳根Rǔ gēn
取法:乳頭直下,在第五肋間隙取穴。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功能:止咳平喘,寬胸增乳。
主治:咳嗽,胸悶胸痛,乳痛。
19.不容Bù ròng
取法:在臍上6寸;巨闕穴旁2寸處。
刺灸法:直刺0.2~0.4寸;可灸。
功能:止嘔降逆,和胃平喘。
主治:腹脹,嘔吐,胃痛,嘔血,喘咳。
20.承滿Chéng mǎn
取法:在臍上5寸,上脘旁開2寸。
刺灸法:直刺0.4~0.6寸;可灸。
功能:理氣和胃,降逆止吐。
主治:胃痛,嘔吐,腸鳴,喘逆。
21.梁門Liáng mén
取法:在臍上4寸,中脘穴旁開2寸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和胃降逆,消積化滯。
主治:胃痛,嘔吐,腹中積氣結痛。
22.關門Guān mén
取法:在臍上3寸,建裏穴旁開2寸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健脾和胃,利水消腫。
主治:腹痛,腸鳴泄瀉,水腫,遺尿。
23.太己Tà Yǐ
取法:在臍上2寸,下脘穴旁開2寸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清心寧神,化痰和胃。
主治:癲狂,心煩不寧,胃痛,吐舌。
24.滑肉門Huá ròu mén
取法:在臍上1寸,水分穴旁開2寸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化痰安神,和胃止吐。
主治:癲狂,嘔吐,胃痛,吐舌,舌強。
25.天樞Tiān Shū
取法:仰臥,在臍中旁開2寸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開降氣機,斡旋上下。
主治:嘔吐,腹脹,便秘,痛經,水腫。
26.外陵Wài líng
取法:在天樞下1寸,陰交穴旁開2寸。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理氣止痛,調理月經。
主治:腹痛,月經痛。
27.大巨Dà Jù
取法:在天樞下2寸,石門穴旁2寸處。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理氣消脹,通腸利水。
主治:小腹脹,滿小便不利。
28.水道shuǐ dào
取法:天樞直下3寸,關立穴旁2寸取穴。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功能:通調水道,調經種子。
主治:小腹脹滿,痛經,大小便不通。
29.歸來Cúi lái
取法:在水道下1寸,中極穴旁開2寸。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行氣疏肝,調經止帶。
主治:少腹疼痛,閉經。
30.氣腫Qì Chōng
取法:在天樞穴下5寸,曲骨旁開2寸。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功能:舒肝益腎,調經種子。
主治:腹痛,月經不調。
31.髀關Bì guān
取法:髂前上棘直下,平臀橫紋。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功能:疏通經絡。
主治:足麻不仁,腰腿疼痛,筋急不得屈伸。
32.伏兔Fú tù
取法:在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的連線上,膝臏外上緣6寸取穴。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功能:散寒化濕,疏通經絡。
主治:腰胯疼痛,腿膝寒冷,腳氣,腹脹。
33.陰市Yīn shì
取法:仰臥,在髕骨外上緣3寸,為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的連線上取穴。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功能:溫經散寒。
主治:腰腳如冷水,膝腿無力,屈伸不利。
34.梁丘Liáng qiū
取法:仰臥,在膝髕上外緣上2寸凹陷,為髂前上棘與髕骨外上緣連線上取穴。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功能:和胃消腫,寧神定痛。
主治:胃痛,膝腫,乳痛,大驚。
35.犢鼻Dū bí
取法:屈膝,髕骨下方,髕韌帶外側凹陷。
刺灸法:稍向髕韌帶方斜刺0.5~1.2寸;可灸。
功能:消腫止痛,通經活絡。
主治:膝關節腫痛,腳氣。
36.足三裏Zú Sān lǐ
取法:犢鼻下3寸,脛骨前脊外側、橫指。
刺灸法:直刺0.6~1.3寸;可灸。
功能:和胃健脾,通腑化痰,升降氣機。
主治:胃痛,嘔吐,心悸,頭暈,水腫。
37.上巨虛Shàng jù xū
取法:犢鼻下6寸,足三裏與巨虛中點。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功能:通降腸腑,理氣和胃。
主治:痢瘧,便秘,腸鳴。
38.條口Tiáo kǒu
取法:犢鼻下8寸,犢鼻與下巨虛的連線上。
刺灸法:0.5~1.2寸;可灸。
功能:祛濕溫經,舒筋活絡。
主治:小腿冷痛,轉筋。
39.下巨虛xià jù xù
取法:犢鼻下9寸,條口下1寸,距脛骨前脊約1橫指。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功能:通腑降氣,寧神鎮驚。
主治:小腹痛,泄瀉,大便膿血,驚狂。
40.豐隆fēng lóng
取法:犢鼻下8寸,條口穴後方一橫指。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功能:化痰定喘,寧心安神。
主治:哮喘,咳嗽,頭痛,頭暈,痰多。
41.解溪jiě xī
取法: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平齊外踝高點,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間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6寸;可灸。
功能:清胃降逆,鎮驚安神。
主治:腹脹,便秘,麵赤,目赤,悲泣。
42.衝陽Chōng Yáng
取法:足背部,距陷穀3寸,足背動脈處。
刺灸法:避開動脈,直刺0.2~0.3寸;可灸。
功能:和胃健脾,鎮驚安神。
主治:胃脘脹痛,口眼歪斜,麵腫齒痛。
43.陷穀xiàn gǔ
取法:在第二、三蹠趾關節後方,二、三蹠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調和腸胃,健脾利水。
主治:腸鳴腹痛,水腫,熱病汗不出。
44.內庭Nèi tíng
取法:在第二蹠趾關節前方二、三趾縫間縱紋頭處取穴。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功能:和胃健脾,清心安神。
主治:腹痛,泄瀉,痢疾,口,皮痛。
45.厲兌Lìduì
取法:在第二趾外側,距指甲0.1寸處取穴。
刺灸:向上橫刺0.2~0.3寸;可灸。
功能:清化濕熱,和胃安神。
主治:麵腫,口,消穀善饑,熱病。
本經刺灸注意事項:在麵部,血管豐富,進針要慢,防止出血,引起血腫,頸部,深部在重要血管,不可深刺,在胸部,內有心,肺二髒,應淺刺或橫刺,嚴防傷及心,肺,造成不良後果。腹部,進針必須緩慢,達到一定深度時,要少提插,避免刺傷腹腔器官,在麵部,關節部,各穴不宜用直接灸,避免引起疤痕,有礙麵部美觀和影響關節活動。
第九節 足少陽膽經
本經經穴分布在目外眥,頸項,耳後,肩部,脅肋,下肢外側,外踝前下方,足第四趾端等部位,起於瞳子止於足竅陰,左右共44穴。
1.瞳子Tóng Zǐ liáo
取法:目外眥外0.5寸,眶骨外側緣凹陷中。
刺灸法:向後斜刺0.5~0.8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風,明目退翳。
主治:頭痛,目疼,遠視不明,目翳。
2.聽會Tīng huì
取法:在耳屏間切跡前,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空處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7寸;可灸。
功能:開竅聰耳,舒筋活絡。
主治:耳聾,耳鳴,齒痛,口眼斜。
3.上關shàng guān
取法:顴骨上緣,下關直上凹陷處取穴。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功能:聰耳鎮痙,舒筋活絡。
主治:耳鳴,耳聾,口眼斜,麵痛。
4.頷厭Hán yàn
取法:在鬢發中,為頭維穴與曲鬢穴連線之上1/4與3/4的交點處取穴。
刺灸法:平刺0.5~1.2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風,鎮痙止痛。
主治:頭痛,眩暈,齒痛,耳鳴,驚癇。
5.懸顱xuái lú
取法:在頭維與曲鬢穴之間,沿鬢發弧形連線之中點取穴。
刺灸法:向後平刺0.5~1.2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風,消腫止痛。
主治:偏頭痛,麵腫,齒痛,鼻流濁涕。
6.懸厘xuán lí
取法:在鬢角之上,為懸顱穴與曲鬢穴中點取穴。
刺灸法:向後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清熱解表,消腫止痛。
主治:偏頭痛,麵腫,耳鳴,上齒痛。
7.曲鬢Qú bìn
取法:耳前方發鬢內,角孫前一橫指取穴。
刺灸法:向後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散風止痛,開關利竅。
主治:頭痛連齒,口噤。
8.率穀shuaì gǔ
取法:在廓尖上方,角孫穴上,入發際1.5寸。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風,寧神止嘔。
主治:頭痛,眩暈,嘔吐,小兒驚風。
9.天衝Tīan chōng
取法:耳廓根後上方,入發際2寸,率穀穴後約0.5寸處取穴。
刺灸法:平刺0.5~1.0寸;可灸。
功能:寧心安神,消腫止痛。
主治:頭痛,齒齦腫痛,驚恐。
10.浮白fú bái
取法:在耳後乳突後上方,為天衝穴與頭竅陰穴的弧形連線的中點取穴。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祛風止痛,理氣消痰。
主治:頭痛,耳鳴,耳聾,頸項強痛。
11.頭竅陰Tón qiào yīn
取法:乳突後上緣,浮白與完骨連線上取穴。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風,開竅聰目。
主治:頭暈,眩暈,口苦,耳鳴,耳痛。
12.完骨Wán qǔ
取法:在顳骨乳突後下緣凹陷處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風,寧神鎮癇。
主治:頭痛,頸項強痛,頰腫,口眼歪斜。
13.本神Běn Shén
取法:前發際上0.5寸,督脈旁開3寸處。
刺灸法:平刺0.3~0.7寸;可灸。
功能:寧心安神,熄風鎮驚。
主治:小兒驚風,頭痛,目眩,半身不遂。
14.陽白Yáng bǎi
取法:目正視,瞳孔直上,眉上1寸取穴。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功能:寧心安神。
主治:頭痛,目眩,外眥疼痛,眼瞼動。
15.頭臨泣tóu lín qì
取法:在陽白穴直上,入發際0.5寸處取穴。
刺灸法:平刺0.3~0.7寸;可灸。
功能:散風清熱,明目聰耳。
主治:頭痛,目眩,耳聾,熱病。
16.目窗Mù Chuāng
取法:臨泣後1寸,頭臨泣與風池連線上。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開竅明目,熄風鎮驚。
主治:頭痛,目眩,近視,小兒驚風。
17.正營zhèng yíng
取法:在目窗後1寸,頭臨泣與風池的連線上。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風,舒筋活絡。
主治:頭痛,頭暈,齒痛,唇吻強急。
18.承靈chéng lín
取法:正營後1.5寸,臨泣與風池連線上。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宣肺利鼻,消熱祛風。
主治:頭痛,眩暈,多涕,喘息。
19.腦空Nǎo kōng.
取法:在風池直上,督脈腦戶穴相平取穴。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清熱止痛,寧神鎮驚。
主治:熱病,頭痛,目眩,耳聾,驚悸。
20.風池Fēng Chí
取法:項後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取穴。
刺灸法:向鼻尖方向刺0.5~0.9寸;可灸。
功能:平肝熄風,清熱解表。
主治:頭痛,眩暈,中風,熱病,感冒。
21.肩井jiān jǐng
取法:在肩上,大椎與鎖骨肩峰及鎖骨與肩胛岡兩線的中點上取穴。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功能:祛風清熱,消腫止痛。
主治:中風,乳痛,難產,頸項強痛。
22.淵腋Yuān Yè
取法:側臥,為腋中線上,第四肋間隙。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
功能:寬胸止痛,消腫通經。
主治:胸滿,脅痛,腋下腫,臂痛。
23.輒筋Zhé jīn
取法:在淵腋前1寸,為第四肋間隙。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降逆平喘,理氣止痛。
主治:胸脅痛,嘔吐,腋腫,肩臂痛。
24.日月Rì Yùe
取法:乳頭下方,期門,肋間隙取穴。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功能:疏肝利膽,健脾降逆。
主治:脅肋疼痛,脹滿,吞酸,呃逆。
25.京門jīng mén
取法:側臥,於十二肋骨遊離端下際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益腎健脾,健脾利水。
主治:腸鳴,泄瀉,腹脹,水道不利。
26.帶脈dài mài
取法:第十一肋骨遊離端直下與臍相平處。
刺灸法:直刺0.7~1.2寸;可灸。
功能:調理月經,健脾固帶。
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腰脅痛。
27.五樞Wǔ shū
取法:腹側髂前上棘前0.5寸,平臍下3寸。
刺灸法:直刺0.7~1.2寸;可灸。
功能:調經固帶,理氣止痛。
主治:月經不調,少腹痛,便秘。
28.維道Wéi dào
取法:在五樞穴前下0.5寸處取穴。
刺灸法:直刺0.7~1.2寸;可灸。
功能:調經固帶,利水止痛。
主治:少腹痛,月經不調,水腫,腰胯痛。
29.居jū liáo
取法:在髂前上棘與股大轉子最高點連線的中點,側臥取之。
刺灸法:直刺0.8~1.4寸;可灸。
功能:疏通經絡,行氣止痛。
主治:腰痛,癱疾,少腹痛。
30.環跳Huán tiào
取法:側臥屈股,在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骶骨裂孔的連線上,外1/3的交點處取穴。
刺灸法:直刺2~2.5寸;可灸。
功能:祛風化濕,疏通經絡。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挫閃腰疼。
31.風市Fēng Shì
取法:直立垂手時,中指端正點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3寸;可灸。
功能:祛風化濕,疏通經絡。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腳氣,下肢麻木。
32.中瀆zhōng dǔ
取法:在大腿外側中點,月國橫紋上5寸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3寸;可灸。
功能:祛風化濕,疏通經絡。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33.膝陽關xí yáng guān
取法:陽陵泉直上3寸,股骨外踝上方凹陷中取穴。
刺灸法:直刺0.8~1.3寸;可灸。
功能:化濕散寒,疏通經絡。
主治:膝臏腫痛,月國筋攣急,小腿麻木。
34.陽陵泉Yáng líng quán
取法:在腓骨小頭前下緣,凹陷中取穴。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功能:疏肝利膽,舒筋鎮痙。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口苦,嘔吐。
35.陽交Yáng jiāo
取法:外踝高點上7寸,腓骨後緣取穴。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功能:寧心安神,疏肝理氣。
主治:驚狂,麵腫,胸脅滿疼痛,膝股痛。
36.外丘Wài qiū
取法:在外踝高點上7寸,為腓骨前緣取穴。
刺灸法:直刺0.6~1.2寸;可灸。
功能:安神鎮痙,疏肝寬胸。
主治:胸脅痛,頸項痛。
37.光明Guāng míng
取法:外踝高點0.5寸,腓骨前緣取穴。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功能:清肝明目,消脹止痛。
主治:目痛,夜盲,乳脹痛,脛熱膝痛。
38.陽輔Yāngfú
取法:在外踝高點上4寸,腓骨前緣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