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封人有能以輕鑿脩鉤,去樹之蠍者,樹得以繁茂,中舍人曰:不識天下者亦有蠍乎,寡人告人曰:昔三苗共工鯀驩兜,非堯之蠍與,問曰:諸侯之國,亦有蠍乎,寡人告之曰:齊之諸田,晉之六卿,魯之三桓,非諸侯之蠍與,然三國無輕鑿脩鉤之任,終於齊篡魯弱,晉國以分,不亦痛乎,曰:不識為君子者亦有蠍乎,寡人告之曰:固有之也,富而慢,貴而驕,殘仁賊義,甘財悅色,亦君子之蠍乎,天子勤耘以收一國,大夫勤耘以收世祿,君子勤耘以顯令德,夫農者始於種,終於獲,澤既時矣,苗既美矣,棄而不耘,則故為荒疇,蓋豐年者期於必收,譬修道亦期於沒身也。
社稷
《孝經緯》曰: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闊不可盡敬,故封土為社,以報功也,稷,五穀之長也,穀眾不可遍祭,故立稷神以祭之。
《禮記》曰:夫聖王之製禮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則祀之,能扞大患則祀之,是故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穀,夏之衰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又曰:社祭土而主陰氣也,君南向,於北墉下,答陰之義也,牆謂之墉,北墉,社內地也。日用甲,用日之始也,國中之神,莫貴於社。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也,是故喪國之社屋之,不受天陽也,薄社北墉,使陰明也,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載物,天垂象,取財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
又曰:王為神群姓立社,曰太社,自立社,曰王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自為立曰侯社,大夫以下置社。
《左傳》曰:魏獻子問於蔡墨曰:社稷五祀,誰氏之五官也,對曰:少皞有四叔,曰重,曰該,曰脩,曰熙,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句芒,該為蓐收,脩及熙為玄冥,此其三祀也,顓頊氏有四左傳昭二十九年四字無。子,曰黎,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後土,此其二祀也,後土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
又曰:宋使邾文公用鄫子於次睢之社,欲以屬東夷,司馬子魚曰:古者六畜不相為用,小事不用大牲,況敢用人乎,祭祀以為人,民,神之主,用人,其誰饗之。
《尚書》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厥貢惟土五色,王者封五色土以為社,建諸侯,則割方色土立社,燾以黃土,苴以白茅,茅取其絜,黃取王者覆四方也。
又曰: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湯承堯舜禪之後,順天應人,逆取順守,而有慚德,故革命創製,改正易服,委宜《初學記》十三作變置。社稷,以稷代無及句龍者,故不可而止。
又曰:越翼日戊午,乃社於新邑,牛羊豕各一,注雲,告社稷用太牢也。
《周書》曰:諸侯受命於周,乃建立太社於國中,其□匱,東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驪土,中央燾以黃土,將建諸侯,鑿取方一麵之土,苴以白茅,以土封之,故曰列土於周也。
《周官》曰:小宗伯,掌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大宗伯,掌以血祭祭社稷。
又曰:封人設王之社壝,為畿,封而樹之,注雲,壝,壇也。
公羊傳曰: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求乎陰道也,以朱絲營社,或曰脅之,或曰暗恐犯之,故營也。
尚書逸篇曰:北社惟鬆惟柏,南社為梓,西社為槐。
《白虎通》曰:王者所以有社稷何,為天地報功也,社稷所以有樹何,所以表功也。
《淮南子》曰:禹勞天下,故死而為社,周棄作稼穡,死而為稷。
又曰:夫窮鄉之社,叩甕拊缺,相和而歌曰:以為樂也,常試為之,擊建鼓,撞巨鍾,乃始知夫甕缺之足羞也,夫至道之論,亦學者之建鼓也,蕪鄉之社,易為黍肉,蕪國之稷,易為求福。
《莊子》曰: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牛,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
《論語》曰: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論衡》曰:亡國之社,屋其上,棧其下,絕於天地,夫春秋藩社,周以為戒。
《漢書》曰:高祖時,天下已定,詔禦史,宜於豐治枌榆社,嚐以春羊彘祀之。
又曰:社者土地,宗廟王者所居,稷者百穀之王,所以奉宗廟,共粢盛,人所食以生活也,王者莫不尊重,親祭者為之主禮。
《毛詩》曰:乃立塚土。
又曰:以禦田祖,以祈甘雨。
《漢書》曰:漢興,禮儀稍定,已有官社,未立官稷,遂於官社後立官稷,以夏禹配饗官社,後稷配食官稷,徐州牧歲貢五色土各一鬥。
又曰:陳平既娶張氏女,資用益饒,遊道日廣,裏中社,平為之宰,分肉食甚均,裏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又曰:欒布,吳軍時,以功封為俞侯,燕齊之間,皆為立社,號曰欒公社。
又曰:本條《太平禦覽》五百三十二作博物誌。周之正月受社牲之首,以出種於帝籍,蠶人受社雍祭,以沐蠶種,上辛,乃射裏社禦覽作黑牲。於帝郊,以祈來年之豐。
漢舊事曰:天子太社,以五土為壇,封諸侯者,取其土,苴以白茅,授之,各以其所封方色,立社於其國,故曰受茅土。
《搜神記》曰:中興初,有應嫗者,生四子,而盡《初學記》十三作晝。見神光照社,初探試之,乃得黃金,自是諸子官學,並有芳名,至瑒七世顯,雲雲。
戴延之《西征記》曰:洛陽建春門外迎道北,有白社,董威輦所住也,去門二裏,白社有牛馬市,即嵇公臨刑處也。
伍輯之《從征記》曰:臨沂厚丘間,有次雎裏社,常以人祭,襄公使邾子用鄫子處,相承雇貧人,命齋絜,祭時縛著社前,如見牲犧,魏初乃止。
荊州圖記曰:鄭字有訛。縣東百步,有縣故城,縣南裏名伍伯村,有白榆連理樹,異根合條,高四丈餘,土民奉為社。
湛方生盟文曰:仰推先王建社之義,俯從詩人匍伏之儀,遂藝樹立壇,結誓明神。
【賦】晉張華朽社賦曰:高柏橋南大道傍,有古槐樹,蓋數百年木也,餘少居近之,後去,行路遇之,則已朽,意有緬然,輒為之賦,因以言衰盛之理雲爾,伊茲,槐之挺植,於京路之東隅,得讬尊於田主,據爽塏以高居,垂重陰於道周,臨大路之通衢,饗春秋之所報,應豐胙於無射,曆漢京之康樂,逾喪亂之橫逆,朱夏當陽,蓊藹蕭森,征夫雲會,行旅歸心,輶軒停蓋,輕輿讬陰,吉人向風而袪袂,王孫清嘯而啟襟,晞甘棠之廣覆,褊喬木之無陰。
【頌】魏陳王曹植社頌曰:於惟太社,官名後土,是曰句龍,功著仁古,德配帝皇,實為靈主,克明播植,農正曰柱,尊以作稷,豐年是興,義與社同,方神北宇,建國承家,莫不脩敘。
宋何承天社頌曰:餘以永初三年八月大社,聊為此文,實惟陰祇,稷為穀元,率育萬類,協靈昊乾,霸德方將,世號共工,厥有才子,寔曰句龍,稱物平賦,百姓喜雍,唐堯救災,決河流江,棄亦播植,作乂萬邦,克配二祀,以報勤庸,勤庸伊何,厚載生民,倉廩既實,神節斯因,人亦有言,物用思人,矧乃大德,功被陶鈞,豈伊百世,萬代不泯,蒸哉帝王,肇建皇極,體國經野,設官分職,瓘瓘二社,列幹比殖,歲雲其秋,晷漏均程,牲牢既絜,嘉薦惟馨。
朝會
《禮記》曰: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事具征伐篇。
《周禮》曰: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又曰:王執鎮圭,以四鎮山為飾。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信即身也,謂圭上作人身,伯執躬圭,亦身,子執穀璧,穀以養人,璧上作穀。男執蒲璧,蒲者所以為席,以安人,為璧上作蒲草文。孤執皮帛,卿執羔,大夫執雁,士執雉,庶人執鶩,工商執雞。
又曰: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注雲,圖,考績也。
傳曰:凡朝以正班爵之義,會以訓上下之則。
又曰:宣十四年,孟獻子言於公曰:臣聞小國之免於大國也,聘而獻物,於是庭實旅百,朝而獻功,注雲,獻其國,若征伐之功於牧伯也。
又曰:子產相鄭伯如楚,僑聞大適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過失,救其災患,賞其德刑,教其不及。
又曰:薳啟彊對楚子曰:朝聘有圭,享頫有璋,小有述職,大有巡功。
又曰:叔向曰:明王之製,使諸侯歲聘以誌業,間朝以講禮,再朝而會以示威,再會而盟,以著昭明,誌業於好,講禮於等,示威於眾,昭明於神。
又曰:莊公二十三年,夏,公如齊觀社,非禮也,曹劌諫曰:夫禮所以整民也,故會以訓上下之則,製財用之節,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
《孟子》曰: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二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摯虞決疑要注曰:漢製,會於建始殿,晉製,大會於太極殿,小會於東堂,會則五時服,庭設金石,武賁旄頭,文衣繡《太平禦覽》五百三十九作鶡。尾。
又曰:宴之與會,威儀不同也,會隨五時朝服,庭設金石,旄頭之禦覽作文。衣鶡尾以列陛,宴則服常服,設絲竹之樂,宿衛列仗,會禦覽會上有大字。於太極殿,小會於東堂。
《白虎通》曰:凡臣見君,必有贄,贄者,質也,致己質誠也,公侯以玉為贄者,取其燥不輕,濕不重也,大夫以雁為贄者,取其飛成行,立成列也,士以野雞,使其不可誘之以食,脅之以威,畢死不可畜也。又諸侯相聘,為相尊敬也,朝聘天子,更以所尊,考禮正刑一德,以尊天子也。
又曰:聘者,緣臣子欲知其君父無恙。又當奉土地所生珍物以助祭,是以皆行聘禮。
又曰:朝,備文德而明禮義也。
《春秋說題辭》曰:諸侯執政各來朝,講文德禮讓,製法四方。
《尚書》曰:既月,乃日覲四嶽群牧,注雲,既,盡也,覲,見也,言舜日盡正月,乃見群牧。
《穀梁傳》曰:滕侯薛侯來朝,天子無事,諸侯朝正也,考禮修德,所以尊天子也。
又曰: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時巡,考製度於四嶽,諸侯各朝於方嶽,大明黜陟,注雲,覲四方諸侯,各於其方嶽之下,大明考績。
《漢書》曰:漢王已並天下,諸侯共尊為皇帝,於是叔孫通就其儀,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臣朝十月,皇帝輦出房,百官執戟傳警,引諸侯王以次奉賀,觴九行,謁者言罷酒,禦史舉不如儀者,引去,竟朝置酒,無敢喧嘩失禮,上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拜通為太常。
《漢官儀》曰:正月旦,天子幸德陽殿,臨軒,公卿大夫百官,各陪位朝賀,蠻貊胡羌朝貢畢,見屬郡計吏,皆陪覲,宗室諸劉雜會,皆冠兩梁冠,皂單衣,既定上壽,計吏中庭北向坐,太官上食,賜群臣酒食,作九賓,撤樂。
又曰:大將軍三公朝會,天子為起,住入,太常住車曰:皇帝為群公起,天子坐,方前進。
又曰:尚書令禦史中丞司隸,朝會各獨席,故京師曰三獨坐。
《魏誌》曰:黃初元年,郭淮奉使賀文帝踐阼,而道路疾故,計遠近為稽留,及群臣懽會,帝責之曰:昔禹會諸侯於塗山,防風後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慶,而最留遲,何也,對曰:臣聞五帝先教,導民以德,夏後氏衰,始用刑辟,今臣遭虞舜之世,是以自知免於防風之戮也,帝悅。
晉《起居注》曰:武帝太康元年詔曰:江表初平,天下同其歡豫,王公卿士,各奉禮稱慶,其於東堂小會,設樂,使加於常,五月庚寅,禦臨軒,大會於太極殿前,四方賀使國子太學生司徒吏副將以上,及吳降將吏,皆與會,詔引歸命侯孫皓上殿,稽顙陳恩謝罪,稱萬歲。
又曰:太常張華止,《太平禦覽》五百三十九作上書。按舊事,拜公建始殿,因以小會,今拜公於太極殿,亦宜因以小會,蓋所以崇宰輔也。
又曰:穆帝升平二年正月朔朝會,是日賜眾客醁醽酒。
《東宮舊事》曰:正會儀,太子著遠遊冠,絳紗襮,登輿,至承華門,設位,拜二傅,二傅交禮畢,不複登車,太傅訓道在前,少傅訓從在後,太子入崇賢門,樂作,太子登殿,西向坐。
【詩】魏陳王曹植應詔詩曰:命彼掌徒,肅我征旅,朝發鸞台,夕宿蘭渚,經彼公田,樂我稷黍,西濟關穀,或降忽升,騑驂倦路,載寢載興,將朝聖皇,匪敢燕寧,前驅舉燧,後乘抗旌,長懷永慕,憂心如酲。
梁簡文帝守東平中華門開詩曰:脂車向馳道,總轡息中華,落關猶待漏,文戟未通車,薄雲初啟雨,曙色始成霞,巉流鋪紫若,城風泛橘花,弦誦終無取,顧己自懷嗟。
梁何遜早朝詩曰:詰旦鍾聲罷,隱隱禁門通,蘧車響北闕,鄭履入南宮,宿霧開馳道,初日照相通,風胥徒紛驛,騶禦或西東。
周王褒入朝守門開詩曰:鳳池通衤複道,嚴駕早淩晨,鐵符行警曙,銀棨未開闉,巉暗城無影,晴新路不塵,屯兵引畫劍,騎吹動班輪,徒知禦睿藻,抽辭殊未申。
隋江總答王均早朝守建陽門開詩曰:金兔猶懸魄,銅龍欲啟扉,三條息行火,百雉照初暉,禦溝槐影出,仙掌露光晞。
【表】陳王曹植請赴元正表曰:欣豫百官之美,想見朝覲之禮,耳存九成,目想率舞。
又謝得入表曰:不世之命,非所致思,有若披浮雲而曬白日,出幽穀而登喬木,目希庭燎,心存泰極。
燕會《周官》曰:以饗燕之禮,親四方之賓客,言四方之賓客來聘,王為設饗燕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