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1 / 2)

知識經濟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

無論是農耕梭織的農業經濟時代,還是蒸汽機車的工業經濟時代,人類社會每一個特定曆史時期的,經濟都有特定的產業支柱。那麼在“知識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的今天,又有哪些產業將成為知識經濟的支柱產業呢?可以肯定,這些支柱產業都必然是以高科技為核心。

雖然公元前2000年巴比米人的煉鐵技術和農具製造以及1784年英國人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在今天看來都已是往日煙雲,但在當時,它們都是所處曆史時期的高新技術,並自然而然地成為當時的產業支柱。在農業經濟時代,造紙、印刷術、火藥製造、指南針製造、冶金和光學鏡片製造等就是當時的新技術;而紡織機製造、蒸汽機製造、車床製造、工業製堿是工業經濟初期的新技術。不同曆史時期有不同的新技術,當今世界的競爭是以最新技術——高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實力的競爭。因此知識經濟的支柱產業必然是高科技產業。

在今天的新技術革命時代,新技術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高技術也日新月異,令人目不暇接。在對物質結構、生命本質、人類生存環境、宇宙起源和人類智力奧秘等科學研究前沿問題的探索過程中,人們不斷獲取尖端科學知識,並應用這些知識開發了新技術。在對物質組成或結構的探索中,開發了新能源科學技術和新材料科學技術;在對生命的本質和演化的探索中,開發了生命科學技術。在對人類生存環境的探索中,綜合利用上述成果開發了環境科學技術;在對宇宙探索中,發展了空間科學技術;在對人類智力探索的過程中,利用所有上述研究成果發展了信息科學技術和軟科學技術等。以上述這些技術為主導的相關產業如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技術產業、空間技術產業、環境技術產業、新能源產業……成為知識經濟的支柱產業,它們將逐漸膨脹和擴大,帶動整個時代的發展。

與原有的支柱產業如鋼鐵、石油化工和汽車等相似,知識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以重、厚、長、大為特征的大型產業,同時體現多級分散性,由多個戰略型的、有發展前途的產業共同拉動。原有的支柱產業,從紡織業到汽車業再到機電行業,注重的是硬件,靠單一技術支撐;而新的支柱產業將由不同行業間的技術融合來支撐,製造業和服務業、硬件和軟件將融為一體,相互關聯又相互補充,共同促進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

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是推動一個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解決人類所麵臨的許多難題的有力手段。

首先,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有助於解決人類所麵臨的三大難題:資源短缺、環境惡化、人口膨脹。由於這三大挑戰嚴重地阻礙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可持續發展便提到了議事日程。要解決這三大難題,依靠原有的傳統產業已經不可能,隻能依靠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化形成了新產業群,創造了新的就業領域,減輕了失業對社會的壓力。高科技產業中的太陽能產業、核能產業及反物質等可以為人類提供新的能源和原材料,以解決目前的能源短缺問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生物工程產業可以為人類提供品質優良的動植物品種,並增加糧食產量,以解決許多地區目前的饑餓和營養不良等問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生物醫藥產業能夠為人類提供豐富的生物藥物和髒器,利用基因工程根治目前醫學所不能治療的“絕症”。高科技產業中的智能機械、軟件、超導等產業可以為人類提供效率很高的工作設備,解決目前的效率低下和浪費問題。環保材料和技術的開發可以減少環境汙染,保護環境和生態係統。可見,高科技產業化,有助於解決人類麵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第二,高科技產業有利於加速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和擴散。傳統的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一般要經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創新→生產四個緊密相連的環節。這一過程環節多,周期長,而且受到各種因素的製約。高科技產業則不同,它將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應用融為一體,從而縮短了高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周期。同時,高科技產業將技術的改進、技術的複合和技術的創造,直接建立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使其成果具有先進性、適用性,有利於高新技術成果以最快的速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另外高科技產業對其他產業的滲透作用,有利於高科技在其他產業的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