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四川日報》和其他報紙(2 / 2)

一九九一年五月,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在重慶召開城市經濟座談會後,報紙發表社論《再論克服盆地意識》,引導幹部、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同時圍繞搞好大中型企業連續發表了4篇評論員文章,並在一版推出“國家一級企業巡禮”專欄,對新評選出的5家優秀企業作了突出報道。九月,研究如何進一步搞好國營大中型企業問題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召開以後,報紙又開辟了“千方百計搞好大中型企業”、“關於搞好企業的思考”、“重振雄風”等專欄,從不同的角度,多層次地深入宣傳如何搞好大中型企業;同時分別就大中型企業的機製轉換、外部環境,領導體製等問題,連續發表了7篇評論。特別是以總題為“以什麼行動搞好大中型企業”的3篇係列評論,從選題到定稿,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幾位領導人都進行具體指導。評論發表後,在讀者中產生了很大反響。十一月,中共十三屆八中全會結束以後,報紙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精神,以“繼續重視農業加強農業支援農業”為總題目,連續發表了6篇評論,對穩定農村基本政策,深化農村改革,起了很好的作用。又及時發表了10篇重點報道,突出宣傳了穩定家庭承包製和社會化服務體係;並根據“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的方針,組織了一批典型報道。

《四川日報》還注意如實地報道當地的突發事件。如一九八一年四川省發生百年未遇的洪災;從一九八三年夏季開始,中國“國寶”大熊貓由於棲息地區箭竹大麵積開花、枯死而受災,對此,《四川日報》都及時作了報道。

四川日報社還主辦了《四川農村報》、《文摘周報》、《棋牌報》及《新聞界》等多種報刊。據一九九一年底的統計,《四川日報》平均期發數為61.7萬份。

經過調整,四川省的報業已逐漸形成以中共黨報為中心、多層次、多種類的格局。據統計,一九九一年四川的各級各類報紙有98家,期發平均數為1130萬份。其中,中共黨委機關報27家,除省委機關報《四川日報》、《四川農村報》外,還有《重慶日報》、《成都晚報》、《通川日報》、《自貢日報》、《南充日報》、《甘孜報》等地、市委機關報22家,《合川報》等縣委機關報3家,專業性、對象性報紙71家。隨著四川與外省、市、區的交流與聯係的不斷增加,尤其是隨著不同形式的經濟協作區的形成和建立,出現了一些跨地區的專業性報紙。其中《西南信息報》一九八五年元旦在重慶創刊,隨後《西南五市價格信息報》、《西南工商報》等也相繼誕生。

在中共各級黨委機關報中,辦得較有特色的有《重慶日報》、《成都晚報》、《合川報》等。

《重慶日報》於一九五二年八月創刊。為適應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該報對於重慶發電廠、獅子灘水電站、成渝鐵路、川黔鐵路、白沙沱長江大橋、重慶鋼鐵公司等重點項目,從開始修建到竣工投產,都連續發表了大量消息、通訊、言論、速寫和照片,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成都晚報》是中共成都市委機關報,創刊於一九五六年五月一日。《成都晚報》非常注意充分發揮既是中共黨委機關報又是晚報的特點,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注意努力解決好指導性與群眾性、可讀性的關係。

中共合川縣委機關報《合川報》一九五六年四月創刊,一九五九年停刊,一九八○年八月複刊,一九八七年為周四刊。該報經常結合本地實際,把有關重要文件精神改編成通俗易懂的連載講話;對農民普遍關心而又不理解的問題,以“政策問答”等形式加以解釋,受到讀者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