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州日報》和其他報紙(1 / 2)

貴州省:《貴州日報》和其他報紙

貴州是中國的高原省份之一,現代報紙出現較晚。一九○七年在貴陽出版的《黔報》,是貴州曆史上的第一張報紙。據不完全統計,在一九○七至一九四九年間,貴州省先後共辦過111家報紙,大都集中在省會貴陽。這些報紙除國民黨的貴陽《中央日報》、《貴州日報》外,大多數是民辦報紙,其出版時間短,發行量小。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是《新世界晚報》、《人報》、《民鋒日報》、《新安龍報》及一家創刊於一九四四年的《力報》。《力報》是一家較有影響的進步報紙,它經常發表抨擊時弊的文章。一九四七年八月,《力報》刊登一篇闡述國民黨發動內戰的陰謀與必定失敗的文章,激怒了國民黨當局,不久便被查封。

中共貴州省委機關報《貴州日報》創刊於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當時叫《新黔日報》,一九五七年元旦改名為《貴州日報》。在五十年代初期至中期,《貴州日報》經常在報上發表批評性報道,受到讀者的重視。從一九五○年一月十七日開始,《新黔日報》開辦了專門刊登讀者來信的“社會服務”專欄,以後定為“讀者來信”專欄。這個專欄主要刊登批評各級幹部缺點錯誤,揭露各項工作中的問題以及被批評的單位和個人的檢討或答複,使報紙呈現出濃厚的民主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氣氛。

在“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貴州日報》受到左傾思想的影響,作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宣傳報道。一九五八年貴州糧食名為豐收實為減產,一九五九年全省大旱,糧食大幅度減產。在當時錯誤指導思想下,《貴州日報》卻大力宣傳“反瞞產私分”和用強製性辦法推行農村公社食堂等,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後果。一九六一年初,《貴州日報》對一九五八至一九六○年間的報紙報道作了係統的檢查,並決定加強調查研究的工作,規定報社領導人和編輯輪流下鄉下廠搞調查,記者除日常的采訪外,每年還安排一定時間駐廠駐隊,建立自己的活動基點。一九六四年三月,全省社會主義農業建設先進單位代表會議前後,《貴州日報》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連續報道了24個農、林、牧、副、漁方麵的先進典型以及學習這些先進典型的情況,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的農村社會主義建設。

“文化大革命”中,《貴州日報》繼上海《文彙報》、《解放日報》之後,被“造反派”奪權,改出《新貴州報》,為林彪、“四人幫”篡黨奪權張目,犯了方向性錯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貴州日報》發表了一係列撥亂反正的文章和新聞報道,對引導幹部、群眾破除“左”的思想束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觀念,對實際工作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貴州日報》以第一版整版的篇幅,刊登了關嶺縣頂雲公社《“定產到組,超產獎勵”行之有效》和《“定產到組”姓“社”不姓“資”》兩篇報道,並在顯著位置刊登了編者按語予以肯定。這組報道推動了貴州農村的經濟體製改革和農業生產的發展。一九八四年二月,《貴州日報》開設了“經濟信息”專欄,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歡迎。從一九八五年開始,該報理論部與有關部門聯合舉辦“貴州經濟問題懇談會”,受到貴州經濟界、企業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