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雲南日報》和其他報紙(1 / 2)

雲南省:《雲南日報》和其他報紙

雲南省地處中國南疆,除漢族外,聚居著25個少數民族,是中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之一。解放前,雲南省的報紙主要集中在昆明地區,尤以抗日戰爭時期為多。在一九四九年九月以前,昆明地區公開發行的報紙計有《中央日報》、《民意日報》、《平民日報》、《正義報》、《朝報》、《和平日報》、《觀察報》、《複興晚報》、《大觀晚報》等10餘家。抗日戰爭後期和抗日戰爭勝利初期,昆明是民主運動蓬勃發展的地區之一,各報的政治傾向很明顯。其中有以刊登中央社消息為主的國民黨報紙如《中央日報》、《民意日報》;有中共地下黨員參加編務、有進步傾向的《正義報》、《觀察報》等,它們有時還以不同形式刊登新華社的消息和文章;還有以“中間麵目”出現,實則反共的《朝報》。雲南其他地方出版的報紙為數甚少,隻有《個舊日報》等幾家。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九日雲南省會昆明和平解放,中共雲南省工作委員會接收了國民黨的《中央日報》、《民意日報》及《朝報》,創辦了《雲南人民日報》。一九五○年三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西南服務團雲南支隊第二大隊政委袁勃等帶著毛澤東題寫的《雲南日報》報頭到達昆明,與《雲南人民日報》的工作人員會師,於三月四日創辦了中共雲南省委機關報《雲南日報》,袁勃任總編輯。此後至一九九一年擔任社長和總編輯的為劉希玲、李孟北、薛波、崔占元、王旬、夏雨、汪子明。至一九九一年底,《雲南日報》期發數為21萬份。

從一九六○年起,《雲南日報》從總編輯到編輯、記者,都輪流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發表了不少來自生活、來自生產第一線的報道。一九六五年七月,報紙就雲南特別是山區發展畜牧業的關鍵是“合理殺、賣、吃”的問題,連續發表了10多個典型報道和10篇評論員文章,係統地探討了發展畜牧業與發展農業的辯證關係,對山區建設與生產發展起了積極的指導作用。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二日至一九六六年五月六日,報紙還開展了“盲目照抄照轉照辦,為什麼不對——關於怎樣正確執行上級指示”的討論,刊出30期,發表了不同觀點的文章151篇,澄清了一些錯誤思想和糊塗認識。

一九七五年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間,中共雲南省委在北京召開常委擴大會,形成了中共雲南省委第二十六號文件。《雲南日報》從六月上旬開始,以清除資產階級派性,增強無產階級黨性為宣傳重點,在半年時間內發表35篇言論,及時批評了形形色色的派性鬥爭和錯誤論調。這些言論後來被“四人幫”一夥誣為“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反動思潮”。但這一宣傳卻引起了全國的關注,省外有的城市公共場所也張貼有《雲南日報》。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雲南日報》針對群眾的思想狀況和經濟工作中碰到的問題,組織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專題討論。如一九七九年六月,報社根據失足女青年小煥改過自新的來信,就挽救失足青年作了連續報道,引起了全國讀者的關注。有關“怎樣看待‘王十萬’的富”、“怎樣對待運輸專業戶”等問題的討論,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一九八七年九月針對農民合同工張彩風承包開遠市供銷公司後利潤大增,有關部門一再刁難,屢次更改承包合同,並將張彩風本人定為“貪汙犯”的事件,報紙開展了“張彩風命運引起的討論”,整個討論曆時四個多月,共刊登了20多組50多篇稿件,使人們對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新事物有了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