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日報》於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一年就深化改革和經濟建設作了比較係統的報道,其中突出的是關於魯奎山鐵礦的報道。報紙介紹了這個礦山把開發資源與發展當地民族經濟、提高民族文化、技術相結合,中心城市大企業與建設農村原料基地相結合的新鮮經驗,並開展了“走魯奎山之路”的討論,效果顯著。在“七五”末,“八五”即將到來之際,報紙還專門采寫了《跨入九十年代的思考》的報道,闡述了發展雲南經濟的新思路,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據一九九一年底的統計,雲南共有公開發行的報紙43家。其中中共黨委機關報23家,除《雲南日報》外,其他17個地、州、市都辦有報紙,如《昆明日報》、《文山報》等;其他機關報2家,如《雲南政協報》等;專業性報紙13家,如《雲南經濟報》、《雲南科技報》等;文化綜合類報紙5家,如《春城晚報》、《文摘周刊》、《雲南廣播電視報》等。此外,還有內部發行的報紙156家。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分別辦的《德宏團結報》、《西雙版納報》、《怒江報》,除漢文版外,還辦有傣文、景頗文、傈僳文版。《德宏團結報》兼有漢、傣、景頗、傈傈4種文版。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民族事務委員會辦有納西文的《麗江報》。這幾家報紙都在報社總編輯的統一領導下,分出各種文版報,有的設有少數民族編輯部,直接用少數民族文字發稿,有的少數民族文版僅是漢文版的翻譯版。這些少數民族文報紙對於促進民族團結,推動改革開放,發展民族經濟、科學文化起了很大作用。
《春城晚報》是《雲南日報》的晚刊,於一九八○年元旦出版。到一九九一年底期發數達18萬份。《春城晚報》堅持“麵向城鎮,麵向基層,麵向群眾,麵向生活”的方針。進行輿論監督,是《春城晚報》在辦報實踐中形成的一個顯著特色。在堅持以正麵報道為主的前提下,《春城晚報》認真辦好“讀者來信”專版,輿論監督方麵的報道是它的主要內容。有的重要批評報道還刊登在報紙頭版頭條位置。如《楊德新案令人震驚,省體委領導責任不小》的報道,獲全國晚報頭條新聞大賽二等獎。《春城晚報》的另一個顯著特色,是寓思想性於知識性、趣味性之中,並緊密結合雲南地處邊疆、民族眾多、資源豐富的實際,盡量使其報道內容多樣化。該報的“科學天地”版獲全國晚報十年科普宣傳先進單位獎。《春城晚報》於一九九一年被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命名為全國先進新聞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