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陝西日報》和其他報紙(3 / 3)

《陝西日報》在新聞報道上努力創新。一九八三年一月開始版麵調整,增設了眾多的小欄目,同時提倡寫短新聞,增大報紙的信息容量,以擴大讀者的視野和閱讀的興趣。報社為保證新聞的真實性,於一九八四年十月趁機構改革時成立了報紙檢查科,專門負責督促、檢查和處理重大的失實報道和各種技術性差錯,並製訂了《報檢科工作職責》和《失實報道處理條例》、《報紙差錯處理條例》,使報檢工作有章可循。

《陝西日報》另一項重大改革,是從一九八三年起,把承包製引入報社的經營管理,破除吃“大鍋飯”的現象。報社向省財政廳實行盈虧包幹經濟責任製,即財政廳每年撥給報社一定數量的新聞紙虧損補貼,由報社自主經營;報社內部各部門實行費用包幹,各部門內部實行崗位責任製。實行這種承包製以後,報社的經營有改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都有所提高。一九九○年以後,報社又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辦法,省財政廳不再給予報社年度定額補貼了。

截至一九九一年底的統計,陝西省公開發行的報紙為47家。其中中共省、地(市)、縣委機關報係列中除《陝西日報》外,還有《西安晚報》、《安康日報》、《榆林報》、《延安報》、《漢中日報》、《寶雞日報》、《銅川報》、《渭南報》、《鹹陽報》、《商洛報》以及《長安報》、《富平報》、《合陽報》等13家。有專業性報紙33家。其中《法製周報》最高期發數達80多萬份,《教師報》雖創刊不久,期發數也達28萬多份。《西北信息導報》影響廣泛,由4開4版擴大為對開4版。《陝西農民報》以“要辦得識字的農民能看懂,不識字的農民能聽懂,要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為辦報方針,贏得了幾十萬的農民讀者。此外,還有內部發行的企業報90多家,高等院校校報30多家。

《西安晚報》是中共西安市委機關報。它的前身《西安日報》,創刊於一九五三年七月一日,為對開兩版。以後經過日報、晚報、和小報、大報的幾次變更,於一九八四年七月一日改為對開4版的《西安晚報》。同年,該報進行了一次人事製度改革的嚐試,公開在社會上招聘40名合同製新聞業務幹部,打破了新聞崗位的“鐵飯碗”。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三十日,該報發表了西安一位年逾古稀的退休工人王曾吾寫來的《我也希望“飛”來個閨女》的“求女信”,結果有1400多名姑娘響應,願作其女。此後新華社、《中國日報》等十幾家新聞單位轉載了《西安晚報》的報道或另作報道,在國內新聞界引起了不小反響。

《延安報》是中共延安地委機關報,原名為《群眾報》,創刊於一九五○年四月,一九六七年元月停刊,一九七九年四月複刊。複刊後的《延安報》努力繼承與發揚革命老區辦報的優良傳統,積極宣傳中共的政策,反映群眾的呼聲。一九八五年七月,《延安報》派記者沿紅軍長征時途經陝甘寧境內的路線進行采訪,發表了許多關於發揚革命傳統精神的報道。它還批評了留法博士生回國一年半未分配工作的浪費人才事件,引起社會的重視。中共中央組織部和國務院勞動人事部曾就此專門召開會議進行研究,並向全國發了進一步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