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縣(市、區):全國300多個地(市)和2000多個縣(市、區)都設有計生委(局)。主要職責是: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和上一級計生委的指導下,結合本地實際,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計劃生育工作方針、政策和上級黨委、政府的指示,擬訂本地的人口計劃並組織實施,管理好本地的計劃生育工作,指導基層搞好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幹部培訓、落實“三為主”,推廣“三結合”,協同有關部門共同做好計劃生育工作,地(市)計劃生育委員會編製一般為20~30人左右,縣(市、區)級計劃生育編製一般為15~20人左右。地(市)、縣(市、區)計生委的內設機構一般有辦公室、宣傳教育科(股)、政策信訪科(股)、計劃統計科(股)、綜合業務科(股)等。
鄉(鎮)、街道:全國6萬多個鄉(鎮)、街道都設有計劃生育辦公室,配有專職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包括在編的工作人員和招聘的工作人員,平均每個鄉(鎮)有6人左右,每個街道有3人左右。
村、城市居委會:大多數由村委會(居委會)的1名副職主抓,設1名專職幹部(多數由婦女主任兼任)具體抓計劃生育工作。在村民小組設育齡婦女小組長或中心戶長或大嫂子隊長,協助村專職幹部做好本村民小組的工作。
大中型廠礦、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學校、部隊:根據人數多少、工作任務大小成立相應的計劃生育機構或配備專(兼)職計劃生育工作人員。
據統計,至1995年末,全國共有鄉(鎮)以上計劃生育專職人員約40萬人(含行政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服務人員)。
三、計劃生育領導協調機構和決策谘詢機構
(一)計劃生育領導協調機構和領導協調製度
推行計劃生育既關係到千家萬戶,又涉及到黨委、政府各部門和社會團體;既要在微觀層麵做過細的教育組織工作,又要從宏觀高度做好廣泛的動員協調工作。它是一項巨大的社會係統工程,實行計劃生育伊始,這項工作就是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推進的。
70年代,中國采取的是建立計劃生育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體製。國務院計劃生育領導小組和地方的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由黨委、政府的領導同誌主持,有關部門、團體的負責同誌參加,定期召開會議,討論計劃生育工作,在黨委、政府領導下起具體領導和協調作用。領導小組下屬的計劃生育辦公室為辦事機構,負責管理工作。
80年代,中國成立計生委以後,在國家一級計劃生育領導協調工作主要采用兩種形式:一是建立國家計生委兼職委員製度;二是黨中央、國務院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專題討論,協調工作。在國家計生委成立後,1981年5月中共中央任命了26名有關部委、人民團體、解放軍的負責同誌和許滌新、吳階平、嚴仁英、劉錚專家為國家計生委委員。同時,國務院規定了有關部門在計劃生育工作中的職責。
國家計委:負責審定和下達全國和各省、市、自治區的人口計劃,檢查計劃執行情況,研究解決開展工作所必需的一引起物質條件。
國家科委:負責審定和下達全國計劃生育科研規劃,並組織實施。
國家農委:在擬定農村經濟政策時,要有利於貫徹執行計劃生育的方針、政策和人口計劃。在農村社隊推行生產責任製時,要包括人口生育計劃。
國家民委:協助擬定少數民族人口問題的方針、政策。
衛生部:負責計劃生育、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等有關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做好節育技術指導和技術人員的培訓,負責節育手術事故的檢查、治療以及有關技術問題的群眾來信來訪,組織計劃生育科研項目的實施。
化工部和醫藥總局:負責組織避孕藥具和計劃生育器械的科研、生產和供應。
文化部:負責組織創作關於計劃生育的各種文藝作品,采用各種文學藝術形式廣泛宣傳。
教育部:負責在中等以上各類學校安排青春期生理衛生知識課和人口、晚婚、節育課,組織有條件的大專院校開展人口理論,計劃生育科研和教學。
民政部:結合婚姻登記,向青年進行晚婚和節育宣傳教育。對因節育手術事故而喪失或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生活困難者,做好社會救濟工作。
財政部:在財政工作中,貫徹鼓勵少生、限製多生的政策,支撥計劃生育工作必需的經費,監督各級財政部門加強計劃生育經費管理,防止和杜絕浪費。
公安部:負責提供製定人口計劃的人口統計數字,會同司法部門對破壞計劃生育工我們,視情節依法處理。
國家勞動總局:在製定招工和安排就業計劃時,同等條件下,優先照顧獨生子女及其父母。
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結合本部門、本係統的特點,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動員教育廣大工人、婦女和青年,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自覺實行晚婚、晚育、少育。
解放軍總政治部、總後勤部:負責全軍指戰員的晚婚和節育的宣傳教育工作,落實生育計劃。
新華社、人民日報、廣播事業局:負責宣傳黨和政府的計劃生育方針、政策,宣傳計劃生育的意義以及人口理論和節育科學知識,報道計劃生育先進單位和先進人物事跡,介紹和推廣工作經驗及國內外有關人口、計劃生育等方麵的動態和情況。
計生委專家委員:要在人口理論、人口規劃、經濟政策、技術指導、科研等方麵積極提出建議和意見。
1986年2月,經中央同意,調整國家計生委兼職委員。11名兼職委員為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家民委、民政部、化工部、衛生部、國家醫藥管理局、解放軍總後勤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的負責同誌。
1994年2月,經國務院領導同意,恢複國家計生委兼職委員製度。18名兼職委員來自在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國家民委、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外經貿部、廣播電影電視部、衛生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醫藥管理局、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
1999年5月,為適應國務院機構改革後機構人員變動的新情況,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計生委兼職委員又進行了一次調整,並重新規定了兼職委員會單位的職責。11名兼職委員分別來自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勞動與社會保障部、農業部、衛生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統計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全國婦聯。
國家一級計劃生育領導協調工作的另一種形式是由中央或國務院召開會議,請有關部門、團體負責同誌參加,聽取計劃生育工作彙報,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做好計劃生育工作。80年代經常召開國務院總理辦公室會議,90年代每年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聽取計劃生育工作彙報,每年召開一次中央計劃生育工作座談會。
地方的計劃生育領導協調工作,一是由黨委、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聽取彙報專題討論,作出決定;二是普遍建立人口與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由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及黨政有關部門和人民團體的負責人參加,定期召開討論,領導協調工作。
(二)計劃生育決策谘詢機構
1.50年代的節育技術指導委員會。1957年3月,衛生部在所屬的中華醫學會成了由55名專家組成的節育技術指導委員會。林巧稚任主任委員,吳階平、楊崇瑞、嚴仁英等8人任副主任委員。節育技術指導委員會的任務是:節育技術的研究與實驗;協助節育技術的經驗交流與宣傳;對節育技術的創造與發明提供意見。之後,天津、上海、四川、遼寧,江蘇等省、市的中華醫學分會以及個別縣也先後成立了節育技術指導委員會。
2.國家計生委專家谘詢組和人口專家委員會。1985年5月,國家計生委為了適應並指導試點縣的計劃生育工作,成立了專家谘詢組,聘請了經濟學、社會學、人口學、醫學和法學等方麵的13名專家為谘詢組成員。1988年7月,在專家谘詢組的基礎上,國家計生委成立了人口專家委員會,成員擴大到25人。1990、1994、1996、1998年先後重新聘任並進行調整,現人數已擴大到30人。人口專家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對有關計劃生育的政策、重要措施、人口預測和規劃等問題進行谘詢;對有關人口與計劃生育問題的研究課題進行協調;參與國家計生委在國際交流中的谘詢活動;參加國家計生委召開的有關人口與計劃生育戰略、規劃、政策重要措施的研討會;參加人口專家委員會的年度例會和有關會議。先後參加過國家計生委專家谘詢組和人口專家委員會的專家有:劉錚、查瑞傳、馮立天、李天霖、王紹賢、錢宇平、張純元、馬瀛通、肖碧蓮、王德意、張樂群、馬俠、田雪原、李惠京、秦仁山、楊大文、曾毅、沈德燦、李競能、梁中堂、王勝今、桂世勳、李南壽、朱雲成、趙學董、吳忠觀、於景元、路遇、張懷宇、彭希哲、顧寶昌、朱楚珠、鄔滄萍、巫昌禎、陶春芳、孫兢新、魏津生、劉雲嶸、趙德滋、辜勝阻、楊子慧、曹景椿、陶勃、郭誌剛、胡鞍鋼、王瑞璞、李宏規、喬曉春、鄭曉瑛、李建民、劉伯紅、宋傑、王燕、王世瑚、王樹新、張樹義、周光複、左學金。
3.國家計生委科技專家委員會。為適應計劃生育科技工作深入發展的需要和發揮專家在計劃生育科技管理中的作用,1985年5月建立了國家計劃生育科技專題委員會。1991年12月,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國家計生委科技專家委員會,聘請了生殖生理、男性節育、女性節育、計劃生育藥物、遺傳優生、社會科學等方麵的25名專家為委員會成員。1994、1998年又重新聘任並作調整。國家計生委科技專家委員會的任務是:研究計劃生育科技發展戰略及規劃,審評計劃生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優生科研項目;研究計劃生育科研和技術政策;對重大科技項目的可行性論證,科研課題成果轉化等項管理工作中進行谘詢和指導;指導並評估專題指導委員會的工作(已設宮內節育器、男性節育、計劃生育藥物三個專題指導委員會);參與研究人口發展規劃;同國外有關機構、學術組織建立聯係,爭取援助,促進國際間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先後參加國家計生委科研專家委員會的有:王一飛、劉學高、李偉雄、李順強、吳階平、吳熙瑞、嚴仁英、沈家祥、張誌誠、張忠恕、張桂元、張德瑋、宋育文、蘇應寬、肖碧蓮、鄭淑蓉、周維善、顧芝萍、桑國衛、黃量、曹泳清、龔嶽亭、程治平、雷海鵬、薜社普、同海珍、薑漪、邱淑華、烏毓明、莊臨之、李惠庭、張友明、趙白鴿、高爾生、翁梨駒、彭林、陳海林、程利南、雷貞武、李瑞麟、劉以訓、倫玉蘭、樸允尚、孫方臻、吳坤儀、奚廷斐、莊留琪、顧中偉。
4.中國人口學會。1981年2月成立,開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1989年8月由國家計生委主管。中國人口學會是研究人口科學的群眾性學術團體,聯合全國近百個人口機構,有從事人口科學研究、教學、計劃統計、新聞、出版和管理等方麵工作的會員2000餘人。中國人口學會的任務是:組織、指導、推動會員研究人口理論、宣傳人口政策和調研現實人口問題的活動;召開不同形式、規模和內容的人口科學學術討論會和座談會;組織國際間的學術交流活動;舉辦人口學講座或培訓班,普及知識,培養人才,提高研究水平;組織或推薦優秀的科研成果和資料的出版,並進行交流。中國人口學會成立18年來,已換屆四次,先後擔任學會會長的有:馬寅初(名譽會長)、許滌新、劉錚、彭佩雲;擔任副會長的有:陳道、劉慶山、劉錚、宋健、李成瑞、田雪原、鄔滄萍、孫兢新、李宏規、張純元、李競能、曾毅、王瑞璞、左學金、辜勝阻。
5.為了完成某項工作任務而建立的臨時專家谘詢組織。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1982年進行的全國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樣調查、1988年進行的全國生育節育抽樣調查、1992年進行的國家計劃生育管理信息係統首次調查、1997年進行的全國人口與生殖健康抽樣調查;80年代以來進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立法工作都建立了相應的專家谘詢組或邀請有關專家做谘詢工作。
為加強計劃生育專業教育和幹部培訓工作,1994年曾建立了人口與計劃生育專業教育委員會,邀請有關專家和教育等部門的有關負責同誌參加谘詢工作。
6.中國計劃生育協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等團體。這些團體在各自的業務活動中對計劃生育決策谘詢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