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老齡問題研究(2 / 2)

3.農村養老與繁榮農村經濟。十六大將“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列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農村養老保障改革必將隨著“三農”問題的解決而不斷推進,怎樣改革、解決和推進?

4.擴大就業與人口老齡化。未來20年就業形勢嚴峻,《報告》用了很大分量講就業問題,提到就業為“民生之本”,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的高度。在這種形勢下,老年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和就業,麵臨新的問題,提高老年收入麵臨新的挑戰。

5.加速城鎮化與老齡化的關係。《報告》提出“加快城鎮化進程”任務,城鎮化主要依靠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完成,在轉移過程中,老年人口相對在農村沉積下來。這就造成農村老齡化程度相對較高狀況,目前在市、鎮、縣排列中,農村老年人口比例居於市之後,比縣為高。預計未來20年鎮與縣之間老年人口比例的差距有可能進一步拉大,如何處理好人口城鎮化與老齡化的關係?。

6.不斷改善人民生活與老年相對貧困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民過上幸福生活,體現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但是,除了城鄉、東西部差距拉大之外,在總體人口中,不同年齡人口群體的收入差距是頗值得關注的。未來20年老年相對貧困的狀況如何改變,如何有效提高老年收入水平,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也是世界性的問題,需要作出深入研究。

7.老齡化與人口發展目標。十六大提出建設全麵小康社會目標,因為現在達到的小康社會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麵的、不平衡的,其中就有“人口總量繼續加”,“老齡人口比重上升”因素。那麼這兩項人口因素是什麼關係,理想的全方位適度人口論對二者提出怎樣的要求,如何協調老齡化程度與人口目標,需要綜合研究。

8.老齡化與科教興國。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特別對於像我國趨於急速老齡化的國家說來,對科技進步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影響是格外需要關注的。

9.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十六大強調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要協調好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的作用與影響無疑是不可忽視的要素。

10.老齡化與現代化。《報告》審慎地提出,在全麵實現小康社會之後,再繼續奮鬥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現代化不僅按人口平均的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屆時發達國家一般水平,而且在人口生理素質和文化教育素質、社會文明程度等都應達到較高水平。這對於一個擁有人口眾多且加速走向老齡化的發展中國家說來,困難是需要作出充分估量並采取相應的決策方略的。

可以肯定的說,上述10個方麵的問題不是全部,而是當前就需要提出和研究的比較重要的問題。隨著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展開和深入,還會湧現出新的需要研究的問題。在中國發展史上,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是前無古人的事業,也是涉及經濟、科技、社會發展各個方麵空前壯麗的事業,其中包括老齡事業和為發展老齡事業開展的老年科學研究。當前的老年科學研究,就是要抓住全麵建設小康社會中的老齡問題這個主題,組織力量攻關,進行卓有成效的研究,為實現第三個發展目標和發展老齡事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