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曆史發展時期
鋼鐵工業的恢複、整頓
粉碎“四人幫”,廣大鋼鐵職工歡欣鼓舞,奔走相告。一九七六年十月中、下旬,鞍鋼、武鋼、包鋼等重點鋼鐵企業的職工,紛紛集會、遊行,歡慶勝利。
首先是開展揭、批、查。由於“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幫”的破壞,鋼鐵戰線出現了“四亂”:政治思想搞亂了,領導班子和隊伍搞亂了,生產建設搞亂了,企業管理搞亂了。打倒“四人幫”以後,首先是從政治思想上徹底揭發、批判“四人幫”搞亂鋼鐵工業的罪行,在組織上清查他們在冶金工業係統的幫派體係以及與陰謀活動有牽連的人和事。從一九七六年四季度到一九七七年底,鋼鐵戰線開展了揭批查運動。
冶金部機關“文化大革命”中也被“四人幫”搞亂了,致使從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連續三年“三打兩千六”(即計劃年產鋼2600萬噸)均告失敗。為此,冶金部機關從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到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先後在北京召開了六次揭批“四人幫”的萬人大會。冶金部大批判組於一九七七年先後以《深入揭批四人幫,鋼鐵工業大解放》等為題,在《人民日報》和全國各大報發表了一係列揭批文章,推動了冶金係統的揭批查。經過揭批查,原冶金部機關造反派頭頭,當時冶金部的負責人之一張振江於一九七七年被依法逮捕,後來被判有期徒刑八年。一九七七年六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任命唐克為冶金部部長。一批懂業務的“老冶金”,陸續得到平反,先後回到冶金部各級領導崗位。
各重點大鋼廠與中、小鋼廠也同時開展了揭批查。對鞍鋼、攀鋼、武鋼等大型企業,國務院還派出了工作組幫助揭批查,對馬鋼、齊齊哈爾鋼廠等其他重點企業,冶金部也派出了工作組。通過揭批查,過去被“四人幫”插過手的首鋼、鞍鋼、武鋼、上海第一鋼鐵廠、杭州鋼鐵廠等,都先後從“四人幫”幫派體係控製下解放出來。這樣,整個鋼鐵戰線就從“文化大革命”的災難中複蘇過來,在政治思想和領導班子上出現了新麵貌。
其次是工業學大慶。揭批查為恢複發展鋼鐵工業創造了政治思想和組織上的條件,但如何把廣大群眾因“四人幫”倒台而激發起來的政治熱情,引導到整頓鋼鐵企業和發展生產建設上來,是當時麵臨的關鍵課題。大慶油田的崗位責任製、“三老四嚴”的傳統作風,對鋼鐵戰線恢複和整頓生產秩序是有借鑒作用的。在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召開的全國冶金工業電話會議上,冶金部把學大慶作為一九七七年鋼鐵工業的第二項主要任務提了出來,要求各鋼廠結合增產節約運動,普遍製訂學大慶的規劃,盡快把鋼鐵生產搞上去。一九七七年三月召開的全國冶金工作會議,組織了學大慶的競賽。同年五月十六日,在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以後,冶金部在北京又召開了“學大慶動員大會”,請出席全國學大慶會議的冶金戰線的代表到會,由首鋼、鞍鋼、上海異型鋼管廠的代表彙報了工業學大慶的初步情況。同年十二月,在北京舉行了全國冶金工業學大慶會議,總結經驗,部署工作,並表彰了100個紅旗單位和200個先進生產者。
一九七七年,各鋼鐵廠普遍製訂並落實了學大慶的規劃。規劃大體包含三方麵的內容。一是限期(如一,二,三年)辦成大慶式企業。據當年五月統計,經上級命名為大慶式企業的有76個。二是提出本廠生產建設的近期目標。如在產量質量和其他主要指標上,近期超本廠曆史最好水平,遠期趕全國先進水平,再瞄準國際先進水平進軍。三是確定隊伍建設和作風建設方麵的目標。這些規劃,雖然有的急於求成,有的存在形式主義,但總的講從積極方麵起到了組織群眾的作用。如上海第三鋼鐵廠的1700多個生產班組就都製訂了自己的具體規劃,促進了增產節約。
學大慶高潮是在各廠之間,各車間、各班組和個人之間展開的社會主義競賽中形成的。如首鋼、鞍鋼、武鋼、上海冶金局,以及南京、煙台、邯鄲等鋼廠紛紛加入競賽,你追我趕,此增彼長,催人奮進,促進了生產。
在熱潮中,湧現出大批先進標兵。當時,不僅恢複了全國勞動模範、鞍鋼老英雄孟泰(一九六七年九月受壓製時病故)的名譽,重新樹立了全國的老紅旗馬萬水掘進工程隊,而且還樹立了一些新的標兵。例如,陳箎是冶金部鋼鐵研究院的高級研究人員,一生醉心於祖國的科研事業,即使在“四人幫”批判迫害他的時候,也從未放鬆過對斷裂力學的鑽研。一九七五年當發現自己身患癌症以後,更加奮發進取,一直戰鬥到一九七八年十月逝世為止。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上的公認,為國爭了光。他被譽為“科研鐵人”,他的精神給人們很大的啟發和教育。
第三是初步整頓企業秩序。在“文化大革命”中,企業的生產秩序和管理製度被打亂,出現了嚴重的生產無人負責現象和無政府主義,管理存在著“操作無規程,質量無檢驗,消耗無定額,成本無核算,勞動無考勤”的混亂狀態,導致事故多,質量差,浪費大。
針對這種局麵,一九七七年三月召開的全國冶金工作會議記要指出:“要加強企業管理,建立健全合理的規章製度,整頓企業秩序”。首先要求建立責任製,即在黨委領導下,“建立起由主要領導幹部負責的有權威的、精幹的生產指揮係統”。同時要求“把崗位責任製、考勤製度、技術操作規程、質量檢驗製、設備管理和維修製、安全生產製、經濟核算製等七項製度建立和健全起來”。“把產量、品種、質量、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勞動生產率、成本、利潤、流動資金占用等八項指標抓起來”。國務院於四月十五日將這個會議紀要批轉全國,要求各省、市、自治區下決心把鋼鐵工業搞上去。
整頓企業秩序逐步收到了成效。許多企業在調整領導班子後,較普遍地建立了黨委領導下的經理、廠長負責製,建立了生產指揮係統。比如,鞍鋼公司生產指揮部門所在的“大白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占領,一度成了武鬥中心。那時在此發號施令的一些人,不懂生產,不問生產。一九七七年調整班子後,大白樓又成了生產指揮中心,公司在此建立了生產指揮部和總調度室。各廠、礦、車間設立了相應的生產指揮係統。總調度室24小時抓生產。公司領導人親自下廠礦了解情況,解決生產問題,這樣整個聯合企業很快就運轉起來。群眾高興他說:“大白樓說話靈了”。一九七七年鞍鋼生產了580萬噸鋼,結束了產量停滯和下降的局麵。
經過初步整頓,各企業較普遍地圍繞建立崗位責任製重新建立了必要的規章製度;開展了產品質量升級工作;對基層幹部和工人進行了技術學習、技術練兵、技術表演、技術考試,以提高技術素質;還以降低成本、扭虧增盈為重點,開展了清倉核資,降低原材料燃料消耗,重建經濟核算的工作;針對設備損壞嚴重的情況,開展了設備大檢查、大搶修和提高設備完好率的工作,並整頓了安全生產的秩序。這一係列整頓工作,在生產上逐步見到效果。如到一九七七年第四季度,鋼的日產水平穩定在8萬噸以上,達到了年產3000萬噸鋼的水平。一九七七年,實際鋼產量達到2347萬噸,比一九七六年增長了16%,恢複到了一九七五年水平。一九七七年與一九七六年相比,利稅額增加4.05億元,虧損企業減少43個,虧損額減少2.1億元;全員產值勞動生產率提高5%,全員實物勞動生產率從每人每年9.34噸提高到10.54噸。這些指標說明,鋼鐵工業已開始從“文化大革命”的破壞中複蘇過來。
年產鋼突破3000萬噸
盡管鋼鐵工業開始複蘇,但由於“四人幫”的破壞嚴重,鋼鐵工業生產、管理狀況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一九七七年十月,冶金部分析了鋼鐵戰線全局的形勢,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四人幫”破壞造成的生產建設中的嚴重問題,任務仍然十分艱巨。這些嚴重問題,集中表現為“六大驚人”,即:“消耗高得驚人,虧損大得驚人,投資效果小得驚人,設備損壞得驚人,‘胡子工程’長得驚人,勞動生產率低得驚人”。一九七六年,拿能源消耗來說,全係統噸鋼綜合能耗為3.1噸標準煤;虧損企業多達701個,虧損額為18.8億元。
為從根本上扭轉局勢,冶金部先後在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三日召開的電話會議和一九七八年一月二日召開的全國冶金工業學大慶會議上提出,要在全戰線發動群眾,開展以“挖五大潛力、創五大水平”為中心內容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挖五大潛力”:就是從節約焦炭上,從節約鋼鐵料、鐵合金和耐火材料上,從節約電力上,從降低成本、提高上繳利潤上,以及從提高勞動生產率上大挖潛力。“創五大水平”,就是從鋼錠合格率上,從鋼材成材率上,從精礦品位上,從爐齡上,以及從設備完好率上創新水平。在競賽中,各企業進一步狠抓整頓,建立健全規章製度,加強企業管理,效果相當顯著。
一九七七年,全國重點煉鐵企業的焦比在500公斤以下的隻有3座高爐,到一九七八年六月,已經有12座;利用係數在1.8以上的,一九七七年底隻有2座,半年以後,增加到13座。在管理上,首先重視了提高產品質量。一九七八年四月在武鋼召開的全國冶金工作會議宣布:從當月起,如果發現有不合格的鋼材出了廠,就要由生產廠的黨委書記、廠長去領回來;如果是冶金係統自己沒有發現由上級機關發現的不合格產品,要由冶金部的部長或副部長到用戶那裏領回來,還要說明原因,賠禮道歉,包退包換。這個當時稱為“背鋼材”的決定,對企業重視產品質量起了促進作用。
能源管理得到了加強。一九七八年鞍鋼、首鋼率先對本企業的能源消耗進行了調查分析,提出了降低能耗的對策。冶金部轉發了他們的調查報告,要求各企業都對本企業的能耗作調查,提出改進措施。此後,各企業陸續建立了能源管理機構,建立起一套能源管理製度,逐步改變了“能源指標不考核,消耗無定額,用料無計劃”的情況,一九七八年全係統平均噸鋼綜合能耗降到.52噸標準煤。
搶修設備,提高設備完好率。一九七七年初,鞍鋼礦山有251輛T—20汽車,能開動的104輛,其中完好的隻有20輛,結果有礦石拉不出來,成為影響礦山生產的薄弱環節。對此,餘秋裏副總理提出了嚴肅的批評,並且親自帶領鞍鋼領導幹部到大慶學習。回來後鞍鋼組織了修車大會戰。冶金部及時推廣了鞍鋼經驗,到一九七八年六月,冶金係統原來1560輛“趴窩”的汽車修好了1200輛。
抓資源綜合利用。從一九七八年起,國務院確定由方毅副總理直接抓三大礦(攀枝花的釩鈦磁鐵礦、包頭白雲鄂博含稀土元素的鐵礦、金川的鎳礦)的資源綜合利用。方毅多次深入基層,提出建議,使釩鈦磁鐵礦和稀土資源的綜合利用出現了新局麵。
經過一九七八年紮紮實實的工作,全國鋼產量達到3178萬噸,比上年增產鋼804萬噸。這在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了慶祝全國完成3000萬噸鋼的大會。
在完成3000萬噸鋼的同時,鋼鐵工業“挖五大潛力,創五大水平”的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