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細小動作,都傳遞出韓國隊員之間的默契和團結。正是這種團隊精神,不僅使韓國隊挺進了四強,將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世界級強隊斬落於馬下,同時也讓韓國隊在小組賽中順利出線。這種團隊精神,不是皇馬花巨資購買超級球星,組成明星陣容就能夠形成的。這種團隊精神,是通過平時軍隊般的訓練,和比其他的球隊更係統化的團隊激勵所鑄就的。
激勵勝於責難。做一個激勵他人的人,做一個激發他人潛能的人,你就會無往不利。
事實上,人人都喜歡被鼓勵,人人都是希望被重視的。在同伴遇到困難時,你如果講一些鼓勵他的話,而且是真誠的,那麼同伴一定會銘刻在心。激勵的力量是強大的,它會鼓舞他人的士氣,會讓他人更全心全意地做一件事情。
“我成功的原因,在於勤拍別人的肩膀。”一位成功人士在演講時的開場白讓聽眾們詫異不已。
他繼續說道:“三十年前,我還是一個碌碌無為的青年,沒有文化,沒有顯赫的家世。我曾做過不少小買賣,都沒有成功。我也嚐試著好好學點知識,可我沒有信心。當時我認為自己真的完了。
“那是一個寒風刺骨的夜晚,我被酗酒的父親暴打一頓後被趕出家門。我在公園裏的石椅上,緊縮著脖子,欲哭無淚。一個老頭走了過來,坐在我旁邊。夜色很暗了,我看不清楚他的模樣,但我能感覺到他是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為什麼!為什麼我這麼不順利!我努力過,我奮鬥過,可上帝從不眷顧我!我活著還有什麼用!’我不顧顏麵地大叫著。
“老人出奇的平靜,他笑了一下,然後艱難地起身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想不到老人居然有如此大的力氣,我撫摸著隱隱作痛的肩膀正要發作,老人大歎一口氣:‘年輕人,一切都會好的。我相信你!’然後蹣跚著消失在夜幕裏。
“我的內心被強烈地震撼著。從來沒有一個人相信我能成功,而那個陌生的老人竟然對我有信心,為什麼我不能戰勝自己呢?
“那個夜晚的遭遇逐漸改變了我,我投入了比往常更多的精力做自己該做的事。遇到挫折時,我都會回憶那天晚上的事,想到那一拍,身上就有一股莫名的力量。
“打那以後,我也開始拍別人的肩膀。對於路上遇到討錢的乞丐、家門口出現的推銷者、愁眉苦臉訴說苦楚的朋友,我都會微笑著拍他們的肩膀:‘一切都會好的!’由此,我擁有了更多的朋友。
“之後,有了自己的企業,我又開始拍員工的肩膀,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在電梯裏,冷不防有員工拍我的肩膀:‘嘿!彼得!加油!’每當這時,我就覺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就這樣,我成就了我的事業,也成就了我自己。”
激勵是可以互動的,激勵能傳遞我們的勇氣與自信,同時我們也能享受到對方的快樂與成功。
在激勵他人的同時,不要忘記“激勵自己”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這時的激勵,更多的是一種主觀的行為,是一種內心的自我暗示。
美國聯合保險公司有一位名叫艾倫的推銷員,他很想當公司的明星推銷員。因此他不斷通過讀勵誌書籍和雜誌來培養自我激勵的心態。有一次,他陷入了困境,這是對他平時進行積極心態訓練的一次考驗。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艾倫在威斯康星州一個城市裏的某個街區推銷保險單,但一個也沒推銷出去。他自己覺得很不滿意,但當時他這種不滿是積極心態下的不滿。他想起了過去讀過的一些保持自我激勵的法則。第二天,他在出發之前對同事講了自己昨天的失敗,並且對他們說:“你們等著瞧吧,今天我會再次拜訪那些顧客,我會售出比你們售出的總和還多的保險單。”基於這種心態,艾倫回到那個街區,又訪問了前一天同他談過話的每個人,結果售出了66張新的事故保險單。
這確實是個了不起的成績,而這個成績的取得是他自我激勵的結果。《致加西亞的信》的作者哈伯德強調說:“我欣賞的是那些能夠自我管理、自我激勵的人,他們不管老板是不是在辦公室,都能一如既往地勤奮工作,因而他們永遠都不可能被解雇。”
隻有那些永不滿足,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懂得自我激勵和激勵別人的人,才能最早收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