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廣告業務的發展(1 / 3)

報紙廣告業務的發展

十九世紀末,中國新聞廣告處於創始時期。一八七二年《申報》在上海創刊,它的廣告業務是這一時期報刊廣告的縮影。“五四”前後到新中國成立,是中國報刊廣告初步發達的時期。當時上海《申報》、天津《大公報》的廣告篇幅已占報紙版麵的50%,《申報》一九三四年廣告收入達150萬元,占年營業額的75%(發行收入僅占25%);上海《新聞報》每年營業額200萬元以上,廣告收入為大頭,可見廣告成了企業化大報的生命線。一九二一年全國報刊821家,一九二五年達千家,一九三七年達1031家,一九四七年國民黨統治區已有報刊1781家。這些報刊大多刊登廣告,同業間競爭激烈。由於廣告業的發展,上海、北京相繼出現了一批廣告社和廣告公司。上海等地有些廣告公司重視廣告撰稿人員的選聘和畫家參與廣告的繪製,促進了中國報刊廣告的設計製作水平的提高。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和政府機關報和廣播電台都設立廣告科,承辦廣告業務,新聞媒介廣告業生機勃勃。在國民經濟恢複時期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報紙廣告配合中心工作,在促進物資交流、市場調劑、發展生產等方麵都曾發揮了積極作用。“大躍進”造成的國民經濟比例失調,使報紙廣告業出現萎縮。十年動亂打亂了國民經濟發展的正常秩序,使廣告業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

從一九七九年開始,中國的廣告事業才得到恢複和發展。至一九九一年,全國已有1400餘家報紙經營廣告業務,廣告從業人員2萬餘人,廣告營業額為9.62億元,占全國廣告營業總額35.1億元的四分之一以上。電視廣告營業額10.1億元,占總營業額的三分之一左右。

為推動中國廣告事業的健康發展,一九八二年五月,國務院頒布了《關於發布〈廣告管理暫行條例〉的通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據此又公布了有關實施細則,要求報紙廣告堅持社會主義經營方向,使廣告在促進生產、擴大流通、指導消費、活躍經濟、方便人民生活以及發展國際經濟貿易等方麵發揮積極作用,更好地為廣大消費者和刊戶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務。

一九七九年以後,報紙廣告業的發展基本上是健康的,廣告協會與報協廣告專業委員會已相繼建立,行業管理加強。廣告收入一般占報紙營業額的20—40%,多的高達70%以上,少的隻占10—15%;京、滬、穗、津以及沿海地區開放城市的廣告業較為發達,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大體上形成沿海、內陸、西部地區3個層次。但從報紙廣告的整體水平來講,仍然落後,表現在經營體製不完善,沒有合理的分工,專業公司數量不足,經營手段落後,還不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

報紙技術更新改造碩果累累

八十年代中期,中國共有報紙印刷廠413家,職工4.03萬人,約占報紙工作人員總數的43.9%。由於長期的封閉式經營,技術裝備及生產手段嚴重落後,鉛印設備占全部設備的90%以上。從中國報紙印刷裝備的總體水平講,這時仍處於“火與鉛的熱排”階段。從一九八五年起,報紙的技術改造受到重視。經國務院計劃委員會批準,《全國報紙新聞傳遞,印刷技術改造“七五”規劃》列入了國家“七五”規劃。這項規劃中規定,報紙印刷技術改造的中心是:淘汰“熱排”工藝,實現激光照相編排、高速輪轉膠印和報紙的自動分發,使中國報紙生產技術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一九九一年,“七五”規劃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北京地區的報紙都已采用了計算機激光照排技術;省級報紙照排使用率已達90%;地、市、縣的報紙約有一半進入了冷排行列。在北京印刷的報紙基本上實現了膠印;省級報紙的膠印數在70%以上,地、市、縣報紙的膠印率達50%左右。報紙圖文清晰度大為提高。

為促使照排技術的推廣使用,從國外引進並自行開發了樹脂版印刷技術。為發揮原有鉛印設備的潛力,研究推廣了用鉛印輪轉機改裝膠印機的技術,大大節約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