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幹預社會生活

複刊後的晚報,社會新聞有新的突破。“文化大革命”前,有左傾思想的人,視社會新聞為低級庸俗,寫的無非是社會渣滓、三教九流之類。而隻有寫歌頌新風尚的社會新聞,如攔驚馬、救行人,拾金不昧、孤兒不孤,才有教育意義。這些人與人之間的新型社會關係當然應該報道,但是不能排斥其他社會新聞。社會新聞的範圍應當是廣泛的,它包括:1.新人新事新氣象;2.有關婚姻、家庭、流氓、詐騙、封建迷信、投機取巧、趨炎附勢,道德敗壞等;3.有關凶殺、搶劫、貪汙、腐敗等等犯罪行為。由於社會新聞題材廣泛,和社會各階層群眾的關係密切,是宣傳精神文明和進行法製教育的生動教材。社會新聞的報道是否有消極影響,決定於題材的選擇是否恰當,報道的觀點是否正確,描寫的手法能否掌握分寸。社會新聞應當注意它的社會效果,從積極方麵幹預社會生活。

晚報開辟批評性專欄,始於一九五七年創刊的《羊城晚報》的“越秀山下”。接著,《北京晚報》開辟了“古城縱橫”。後來不少晚報也都有類似的欄目。“古城縱橫”編者的體會是,運用了十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使報道多樣化。在稿件處理上,他們注意做到:1.傾注感情;2.力求生動;3.同類稿件,避免同樣寫法;4.文字精練、尖銳、風趣、幽默,因而使這個專欄活潑而沉穩,詼諧而不落俗套。例如,批評某郵局不修理門前郵筒時寫道:“德勝門外大市口郵政所門前的郵筒,已壞數月,信投進去,又從肚裏吐出來,經常丟失信件。曾多次向有關部門提出意見,可又像壞了的郵筒一樣,意見進去,又出來了”。

《武漢晚報》有膽有識,抓住典型事例,運用新聞、通訊、評論、漫畫等形式,對於不正風氣進行揭露、批評。例如,在舉辦神州歌壇歌星選舉時,有人推薦紅極一時的張行,他們則多次揭露張的醜行,直到張被逮捕法辦。當低級庸俗小說泛濫時,他們連續三年進行點名批評,外省某出版社曾提出書麵抗議,他們仍然堅持原則,毫不妥協。他們還支持記者堅持正義、敢於鬥爭的精神。某服裝門市部一個領導幹部,利用職權報複某女工,將其逼迫致死。記者乘公共汽車上班途中,聽見這消息,立即深入采訪,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排除種種阻力,終將罪犯送上審判台,記者被讚譽為“人民衛士”。

《嶽陽晚報》由於群眾對當地中共和政府機關某些官僚主義現象和不良風氣不滿,曾派出7名記者深入市府大院,采寫了《我市首腦機關辦公現場掠影》的批評性報道。刊出後,市內大嘩,有的叫好,有的指責,有的說機關報無權批評同級領導機關。而中共嶽陽市委、市府領導人卻加以支持,公開發表談話說:“《嶽陽晚報》今年以來積極大膽地開展批評報道,對各條戰線的工作促進很大,特別是這一篇報道,既代表我們也代表群眾檢查了首腦機關的工作,對領導作風起了監督和促進作用。有人說他們犯了新聞紀律,我們說這是新聞報道上的一個改革。希望晚報的同誌不要怕,要繼續抓下去”。該市市長和副市長還宣布:“我們歡迎晚報對我們市長的工作進行監督,提出批評。”

三、小言論尖銳潑辣

報紙要有聲音。晚報以小言論發出它的聲音,這是晚報的另一個特色。

當時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書記的陶鑄對《羊城晚報》的負責人說:“寫言論要放開,要有新觀點,要有文采,要有棱角,有些閃光的東西,要言之有物,要有自己的見解。”又說:“辦報有兩件事,一是會借題發揮,沒這個本事,不能辦報。你們有題不發,發而不揮,怎麼能寫好言論?萌芽狀態的東西要點出來。二是要知道群眾需要什麼,需要的你不講,講的人家不需要,報紙是永遠辦不好的。”

很多晚報都以小言論表明自己對事物的態度,旗幟鮮明,畫龍點睛,受到讀者的歡迎。

《新民晚報》每個版麵都有形式不一的小言論,為晚報界樹立了榜樣。該報社長趙超構執筆寫小言論達五十年之久,被譽為是以筆為武器,頌揚光明、抨擊黑暗,為人民立言的五十年。他以林放的筆名,在《新民晚報》上的“未晚談”、“今日論語”、“隨筆”等專欄上撰寫的小言論,顯示了特色:1.它有時效性,富時代感。2.它善於以小見大。趙超構說:“報上發的千字文,要言之有義,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味,言短意長。”3.它筆帶感情,以情動人。4.它了解讀者,聯係群眾。

《羊城晚報》小言論欄“街談巷議”,一九八○年複刊以後一直堅持著。由於它談的是群眾關心的事,說出了群眾心裏話,因而受到群眾的歡迎。這個專欄的特點之一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針對性強。它一事一議,也借題發揮,就事論理。特點之二是有棱有角,不四平八穩、麵麵俱到。它褒得有熱情,貶得有力量,尖銳潑辣。特點之三是如敘家常,既嚴肅,又親切,寓教育於談天說地之中,而不是擺出一副登台說教的架勢。特點之四是與讀者心心相印。如中共黨風不正,社會風氣敗壞,群眾有話積壓在心中,它說出了群眾想說的話。

《新民晚報》、《羊城晚報》的小言論,都是由總編輯撰寫。第一把手撰寫言論,是中國報紙的傳統。評論是報紙的聲音,第一把手不執筆寫文章,就很難要求別人。

四、富有知識性、趣味性

晚報是否要有知識性、趣味性,這是廣義指導性與“左”的指導思想尖銳對立的內容之一。

陶鑄對《羊城晚報》說:“不要怕談趣味性,不要把趣味性和政治性對立起來。真正有思想性的東西,趣味性就強;有革命趣味性的東西,就有思想性。”鄧拓對《北京晚報》說:“報紙的知識性和指導性是並不矛盾的。二者結合得好,可以使報紙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好地加強報紙的指導性。”

複刊後的各家晚報,增加了知識性、趣味性的內容。知識,既包括社會科學的,也包括自然科學的。晚報對於科學的新發展、新成就,對於社會知識、曆史知識、語文知識、醫藥知識,以及文學、藝術、旅遊、保健、考古,等等,幾乎無不涉及。正如《貴陽晚報》編采人員所說,晚報是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雞毛蒜皮。

晚報提供有關知識性的文章,不僅擴大了人們的眼界,而且增加了人們對某些災害的防範能力。

為介紹知識,晚報運用多種形式,如設置專刊,增加專欄,開辟顧問性的專題,從多方滿足讀者需要。有的晚報根據本地讀者需要,抓住重點內容進行宣傳。如《呼和浩特晚報》為普及文學知識,開展對《安娜·卡列尼娜》的討論。自從電視台播放這部英國電視連續劇後,群眾中有人不理解,議論集中在女主角身上。罵的多,同情的少。晚報根據這種情況,集中在三個問題上開展討論:1.如何了解原著的時代背景;2.如何認識劇中三個主要人物;3.如何認識電視劇的處理和主題意義。並請專家學者撰寫文章,加以輔導,使討論收到了效果。後來,又組織了幾次其他作品的討論,效果也好。

《長沙晚報》強調加強地方性的知識內容。如圍繞長沙作了許多文章。如《湘江碼頭為什麼都在東岸?》《西漢女屍的血怎樣知道是A型的?》等,引起讀者的興趣,也推動了本地科學普及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開展。

《春城晚報》的“科學天地”在加強地方性上,開辟了新領域。如雲南是動物的“王國”、植物的“王國”、有色金屬的“王國”,他們根據這些特點,刊登有關的知識性文章。如介紹野牛、金絲猴、大靈貓;望天樹、虎跳峽、大疊水瀑布、大樹杜鵑等,不僅本省本地讀者感興趣,外地讀者也感興趣。知識性文章最易老生常談,他們便變換角度,發表一些諸如西雙版納猛虎安在、銀蒼玉洱的企盼、南滾河上探象記等文章,既介紹保護生態環境、愛護珍稀動物、合理開發資源的意義,又飽含著民族自豪的感情。這樣的知識性對讀者富於感染力量,且能激發讀者愛鄉土、愛祖國的感情。

五、為社會、為讀者服務

報紙的群眾性,重要的一點是它的服務性。報紙為讀者服務,首先體現在版麵上。通過版麵刊登讀者呼聲,表達讀者意見,答複讀者提問,這是中國報紙的傳統。複刊後的晚報,發揚了這個傳統,為社會、讀者服務的麵更廣,內容也更深入。

由《北京晚報》一九八四年度起的“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的活動,意義重大。鄧小平為這項活動題詞,愛國華僑、外籍華人、港澳同胞紛紛捐款,國內更是開展多項讚助活動,如義畫、義演、義診等。許多外國大眾傳播機構,如美聯社、埃菲社、《紐約時報》、《美洲華僑日報》等三四十家報刊、電台、通訊社和電視台,迅速轉發了消息。美國、法國、加拿大、日本、聯邦德國、丹麥、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友人也紛紛讚助,希臘船王拉第希斯也捐款百萬美元。這項活動的影響,已經超過本地區、本國,擴展到世界許多地區。《北京晚報》從一九八四年起,每年舉辦一次全市小學生專題作文比賽,引導廣大小讀者愛父母、愛老師、愛首都、愛社會主義、愛國家,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每次比賽,全市幾乎每一所小學都有學生參加。它區別於單純的教學性的作文比賽,強調內容真實,不能虛構。幾次比賽的題目是:“我的老師”、“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愛北京”、“我愛社會主義”等。有一個小學生的爸爸原是木材工人,家庭生活不寬裕。但她媽媽追求虛榮,逼著爸爸去抓錢而犯罪,結果被捕入獄。媽媽改嫁,離開了她,一個好端端的家庭拆散了。這個小學生在作文中,規勸父親改邪歸正,早日回到家裏來,題目叫《獄中的爸爸,看看我的作文吧》。文章在晚報上發表後,監獄幹部讓這個爸爸讀女兒文章,爸爸被感動了。在此同時,晚報還收到一個男子的來信,說他妻子從外地轉回北京後,一直罵他為窮鬼,昨天還為添置新家具吵鬧了一場。晚上,他妻子從晚報上看到小學生這篇文章,感動了。這個男子說這篇文章挽救了他的家庭。這兩件事聯在一起,可以看出晚報作文比賽的社會意義多麼巨大。晚報發表的優秀作文也傳到國外,產生了反響。日本的母親們有400多人來信,談自己的感想。有一位叫岡晉平老人擔任青少年輔導員,他拿著轉載有中國小學生作文的雜誌到各家去讓父母們看,使父母們深受感動。一九八六年他特地來中國看望獲獎的小學生,到《北京晚報》感謝他們組織這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