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發達(樣式雷)(1 / 3)

雷發達(樣式雷)

樣式雷又名樣子雷、樣房雷,是清代巧匠雷氏世家的俗稱。雷氏世家先後7代,其中9人具有重要影響。建築學。

雷氏世家祖居江西,為江右巨族,子孫散居江西、江蘇等地。自明代以來,雷氏作為營造工匠,世代傳授其業。清康熙時雷發達與堂兄發宣被召募赴北京,參加皇家園林建築工程,即為雷氏北遷,形成“樣式雷”一門的開始。雷發達應當是“樣式雷”世家的始祖。

雷發達,字明所。明代南康建昌(今江西永修)人。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生;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卒於金陵(今南京)。

雷發達召募入京後,現在隻知道:康熙中葉營建三大殿,發達以南匠供役其間。具體情況不詳。據北京圖書館善本部藏同治四年初,雷金玉玄孫雷景修所立“雷金玉碑記”及有關資料證明,康熙時有關太和殿的修建及重修工程,雷發達都不可能參加。以前有關雷發達太和殿上梁的傳聞與佳話,並不可靠。後來他一直到70歲“解役”。但其活動還不清楚。

在“樣式雷”世家的形成中雷發達長子雷金玉則具有重要地位。“樣式雷”在清代聲名顯世以雷金玉為肇始,雷氏世家族譜也以雷金玉為遷京的祖先。

雷金玉,字良生。順治十六年(1659)生;雍正七年(1729)卒。

雷金玉入仕以監生考授州同。康熙二十八年(1689)雷發達“解役”,雷金玉繼承父業,任營造所長班。後投充內務府包衣旗,供役圓明園楠木作、樣式房掌案。康熙年間,在海澱修建清代第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暢春園,由包衣工匠營造。雷金玉領楠木作工程。當正殿上梁時,康熙帝親臨上梁典禮,雷金玉大顯身手,使上梁得以順利完成,受到康熙皇帝召見,賜掌內務府總理欽工處,賞七品官,食七品俸。後來他參加雍正朝圓明園的再建工程,任楠木作樣式房掌案,帶領樣式房樣子匠進行設計(畫樣)、製模(燙樣),圓滿地完成了工程的設計施工,受到雍正皇帝重視。他七十壽辰,雍正命太子書賜“古稀”二字匾。第二年去世,又蒙皇恩賞賜盤費,奉旨歸葬江蘇。

雷金玉六娶,生子五人,當雷金玉歸葬南國,其他四子隨靈南歸,出生才三日的雷氏隨母留居北京,成為“樣式雷”世家的又一位傳人。

雷氏,字藻亭。雍正七年(1729)生於北京;乾隆五十七年(1792)卒。

雷氏幼,留居北京,由母張氏撫養,但不久樣式房掌案被同僚攘奪。後張氏抱雷氏到工部泣訴,才“恩準以雷氏嗣業”。雷氏承值內廷正值乾隆中葉大興土木之際,但各類記載對雷氏一生遭遇及事跡述及甚少。

雷氏長子家瑋、次子家璽、幼子家瑞三人,重操先祖事業,並力合作,才使樣式雷世家再次繁昌。

雷家瑋,字席珍。乾隆二十三年(1758)生於北京;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雷家璽,字國賢。乾隆二十九年(1764)生於北京;道光五年(1825)元霄節猝死。雷家瑞,字征祥。乾隆三十五年(1770)生於北京;道光十年(1830)卒。

乾隆南巡,沿途各省,修建行宮。雷家瑋奉派查辦外省各路行宮及堤工等工程,以及淮內鹽務、私開官地等事。事跡不詳。乾隆五十七年(1792),雷家璽承辦萬壽山、玉泉山、香山園庭工程及熱河避暑山莊的修建。中途又赴辦昌陵工程。隨後又主持圓明園楠木作事,直到猝然去世。雷家瑞因兄家璽赴辦昌陵工程,他便接替圓明園掌案,在樣式房料理一切官事,後因內務府蘇大人添派為樣式房掌案頭目。嘉慶時營造南苑工程,家瑞又主持楠木作內硬木裝修,並赴南京采辦紫檀、紅木、檀香等名貴材料,並經手在南京雕鏤完畢。返回北京後又主持“料木歸公安攏”,竣工後辭歸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