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瑋、家璽、家瑞兄弟三人,生當乾嘉盛世,先後“繼武供事於乾嘉兩朝工役繁興之世”,不僅參加並主持過當時主要皇家園陵的建造活動,而且還承辦其他慶賀典禮工程,如宮中年例燈彩以及西廠焰火,乾隆八十萬壽典景樓台等,頗負盛名。
到雷家璽三子雷景修一代,國運日衰,樣式雷幾代經營過的著名園林建築圓明園被焚毀。雷景修及其後代就在這樣的時世中繼續著祖先的事業。
雷景修,字先文,號白璧(一為字白璧,號先文),又號鳴遠。嘉慶八年(1803)生於北京;同治五年(1866)卒。
雷景修16歲時就隨父親在圓明園樣式房學習“世傳差務”。父親家璽突然辭世後,因他年紀較小,又差務繁重,恐辦理失當,按照遺囑,將掌案名目請夥伴郭九承辦十餘年。“雷景修墓碑”雲,於道光己酉年,即道光二十九年(1849)“正回”自辦。雷景修生逢亂世,土木興造遠不如前代,直到鹹豐八年(1858)才因“遵旨籌餉例報捐,恩賞九品職銜”。後才因營建定陵,受清室器重,在同治二年(1863)封“誥授奉政大夫之職”。去世後,因後代之功,又於光緒六年(1875)受敕贈“通奉大夫、賜之誥命,為二品封典”。鹹豐十年(1860),圓明園罹難兵火。設於其中的檔房關閉後,便移居西直門內東觀音寺。在這裏雷景修搜集承接保存了大量設計圖紙及模型。《樣式雷考》雲:“景修一生中工作最勤,家中裒集圖稿、燙樣模型甚多,築室三楹為儲藏之所,經營生理,積貲數十萬。”其中一部分今天仍可看到。
雷景修的兒孫又趕上同治朝園陵重修或擴建等工程,“樣式雷”世家又一次引起時人注目。
雷思起,字永榮,號禹門。道光六年(1826)生於北京;光緒二年(1876)卒。雷景修第三子。
雷思起同治四年以定陵工程之功,以監生賞鹽大使銜。後來眾議修複圓明園,他進呈圖樣,與其子廷昌受同治帝召見五次。具體不詳。
雷廷昌,字輔臣,又字恩綬。道光二十五年(1845)生於北京;光緒三十三年(1907)卒。
光緒朝先後有幾次較大規模的皇家園陵建築活動。光緒三年惠陵金券合攏,隆恩殿上梁,當時供職樣式房的雷廷昌有功,以候造大理壽丞列保賞加員外郎銜。隨後又參加建造普祥、普陀二陵及修築三海,籌辦萬壽山慶典工程,朝野關注,“樣式雷”世家最後一次令朝官側目。
隨著清王朝的滅亡,樣式雷世家也隨之零落。至20世紀20—30年代,因生活所迫,雷氏後代陸續將先輩的遺物出售,散於國內外。據雲有《雷氏大成族譜》傳世,但自20—30年代以後,再無人見得,而其後代的下落,經查找,也無線索。
在清代皇家宮廷、園林、陵墓的建造活動中,自康熙中葉以後近二個半世紀的時間裏,樣式雷氏世代在樣式房或楠木作主持工程的進行。在進行某項建築工程之前,按慣例要由“樣式房”聯合其他相關機構,提出完整詳細的設計方案。雷氏家族是製作紙硬樣模型及小木作裝修雕刻(楠木作設計)的世業專家。雷氏在主持樣式房、楠木作工作時,將這些技術運用於建築設計,從而在皇家建築的設計與營造以及器服典禮工程的設計方案中,表現出了高度的建築設計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