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的科技裝備
▓中國海關科技工作的發展概況
先進的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鄧小平一九七八年在全國科學大會的講話中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曆來的觀點”。海關工作要實現現代化,同樣需要廣泛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五十年代初期,中國海關的科技工作處於底子很薄、基礎極差的落後狀態,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已經發展成為實現海關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麵。從海關科技工作發展的過程看,經曆了4個階段。
一、起步階段
(一)五十年代初期,各地海關的技術設施很少,隻有少數幾個海關有一些化驗儀器,幾套固定電台,海關現場檢查主要依靠手工作業和小工具。
(二)一九五三年,九龍海關為了加強查私,首先組織技術人員自己動手,試製簡易探測儀器,用來檢查和發現藏匿的走私物品,取得了一定成效。從此,中國海關在檢查工作中,開始使用技術手段。這是中國海關進行科技研究應用的萌芽。
(三)一九五六年六月,全國海關查私工作座談會討論了檢查技術設備的改進問題。同年十二月,海關總署發出通知,對各地海關購置使用檢查技術設備作了具體安排。
(四)一九五八年,在全國掀起技術革新高潮的形勢下,全國海關關長會議作出了《關於開展技術革新運動的決議》。在技術革新中,廣州、九龍、汕頭、上海等海關積極發動群眾,研製改進了不少現場檢查工具。一九五九年,各地海關又進一步創製、改進了檢查、征稅等技術工具設備157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電子技術在部分海關得到了應用。與簡易的探測儀器相比,電子技術的采用,是海關技術檢查應用上的一個重要發展。
(五)一九六三年十月,為了提高檢查技術,在廣州舉辦了全國海關技術人員訓練班。
二、停滯階段
一九六六年以後到一九七四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嚴重破壞,海關科技工作被視為搞“神秘化”,使用技術檢查設備被視為“唯武器論”。海關的不少技術設備儀器被迫停用或變賣,許多技術人員轉業流散,使剛剛起步的海關技術工作陷於癱瘓。
三、恢複階段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國務院領導人對海關工作作了“能夠機械化否?”的批示以後,海關管理局及時采取一係列措施,著手對海關科技工作進行恢複和整頓。
(一)培訓科技人員。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在廣州舉辦了全國海關技術設備應用訓練班,學員近百人。這次訓練班交流了在海關工作中應用科技的經驗,培訓了技術操作維修人員,為恢複和開展海關技術工作作了思想和組織準備。
(二)製定發展規劃。一九七五年三月,海關管理局召集廣州、九龍、拱北、汕頭、江門、上海、北京、天津、大連等9個海關和廣東省外貿局海關處共16名從事過海關技術工作的人員,在上海開了技術工作座談會。會議討論提出了全國海關技術發展五年(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九年)規劃,研究了電子計算機、技術檢查、電子計稅器、流動技術檢查車、探測儀器和化驗鑒別設備等15個重點科研項目的開發應用。
(三)建立工作製度。一九七五年五月,海關管理局向各地海關發出了關於加強海關技術檢查工作的10條意見的通知和海關技術檢查使用守則,對海關技術檢查工作的各個方麵提出了具體要求。
(四)報批科技經費。經聯係財政部申請“五五”計劃期間海關購置技術檢查設備費用,該部一次撥給海關人民幣2000萬元,作為這一期間海關購置技術檢查設備的專項經費。
(五)開展內外協作。組織有關海關與國內科研、生產等單位掛鉤協作,明確分工任務和工作進度,進行研製、引進和試用。其中,一九七六年開始研製的九龍海關計算機應用係統,於一九七八年完成並投入使用,為海關推廣應用計算機提供了寶貴經驗。
四、發展階段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十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領導人的關懷下,全國海關逐步提高了對科技工作的認識,加強了領導,使海關科技工作進入了一個有計劃、有步驟的全麵發展的新階段。
(一)在此期間,海關總署召開的曆次全國海關關長會議,都研究討論了海關科技工作,並作出了相應的決議。
(二)為了適應海關科技工作發展的需要,加強對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海關總署於一九七九年十月成立了科技處。一九八五年三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了科技裝備司,加強了管理全國海關科技工作的職能機構。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在推動省內各個海關科技發展中,也做了大量組織工作。與此相適應,各地海關陸續建立了技術機構或配備專職技術幹部,管理本關的科技工作。在進行技術機構建設的同時,還逐步充實了海關技術隊伍。
(三)根據國務院《關於改革海關管理體製的決定》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決議,解決了海關科技設備所需購置費用包括外彙資金的供給渠道。自一九八○年實行關務費提成以後,經財政部同意,海關技術設備費由海關總署統一在關務費中開支。對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所需的外彙資金,自一九八六年起,由國家計委同意海關建立國家機電儀外彙申請戶頭,從而保證了海關引進技術設備所需的外彙用款。
(四)為了學習借鑒外國海關發展與應用科技的經驗,中國海關多次派出技術考察組,考察了美國、日本、瑞士、法國、比利時、澳大利亞以及香港地區海關的技術設施情況。同時,有10多個國家的海關代表團以及海關合作理事會官員,參觀了中國海關現場的技術設施。通過考察、參觀,增進了相互了解。另外,中國海關同國際海關組織之間也開展了科技方麵的交往,多次派代表團參加海關合作理事會召開的計算機工作會議,邀請海關合作理事會派計算機專家小組來華參加在深圳舉辦的“計算機與海關研討會”,進行技術交流。
(五)一九八五年十月,海關總署召開了全國海關第一次科技工作會議,總結了改革開放以後海關科技工作的基本成就和經驗,研究部署了“七五”計劃期間的海關科技工作。會後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落實。
1.積極研究“七五”計劃期間海關技術發展規劃任務的具體實施,擬訂了全國海關計算機應用建設實施計劃,全國海關通信網絡建設實施計劃和全國海關檢查技術發展實施計劃,為開展海關重大技術工程建設,提供宏觀指導依據。
2.努力探索引進和配置業務急需的先進技術設備,經過試點,在各地海關特別是沿海開放城市和經濟特區海關大力推廣應用。
3.有計劃地組織重大技術項目,如部分海關計算機聯網、全國海關通信網絡和報關自動化管理等技術的開發應用,配合業務改革,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4.積極進行以應用效益為中心的海關技術管理改革,製定實施了海關科技設備、計劃、經費、成果、獎勵、協作等管理辦法和規定,使中國海關科技工作從製度上逐步走上健全發展的軌道。
改革開放的十年是中國海關科技工作突飛猛進的十年。在這期間,中國海關不斷加強和應用以電子計算機為主體的各項先進技術設施,提高管理水平,使海關工作較好地適應了形勢發展的需要,為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海關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針和任務
一、基本方針
中國海關的科技工作,是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方針、政策的指引下,隨著海關業務的發展而不斷取得進步和發展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領導人對海關的科技狀況十分關心,多次提出海關工作要機械化,要搞科學技術,要增添現代化技術設備。中國海關根據這些指示和不同時期海關業務發展變化的情況,逐步樹立了發展海關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
(一)一九五八年全國海關關長會議要求在海關工作中一切能夠利用科學技術設備進行檢查的地方都能夠逐步做到使用科學技術設備,並通過了《關於革新檢查技術設備和工具的決議》。同時提出這種技術革新和創造應當符合“實用、簡便、安全、省錢”的原則。
(二)一九六○年全國海關關長會議通過了《關於繼續深入開展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的決議》,要求將海關係統的技術革新推向新的高潮,爭取在兩三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在檢查工作方麵實現“五化”(手工操作機械化、半機械化、儀器化、半儀器化、藥物鑒定化學化)。
(三)一九七五年五月,海關管理局提出技術檢查要貫徹“既嚴格、又方便”和“實用、安全、節約”的原則。要求充分發揮設備效能和擴大技術使用範圍;實行檢查員、技術員和領導三結合;加強對技術檢查工作的領導和管理。
(四)一九七八年,全國科學大會的召開,對中國海關科技工作產生了積極影響。同年全國海關關長會議把加速實現海關檢查技術現代化作為整頓和加強海關的一項重要任務,要求采取提高與普及相結合的方針,對現場經常使用的小型檢查和計稅工具,盡快加以改革,以提高工作效率。
(五)一九七九年,海關總署在進一步整頓加強海關工作的意見中,強調要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加快實現海關現代化的步伐,提出“實用、高效、安全、快速、節約”5項要求和實行四結合,即引進國外新技術與國內研製相結合,新技術的采用與業務製度的改革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科技人員、檢查人員和領導幹部相結合,依靠各方力量,辦好海關科技工作。
(六)一九八○年全國海關關長會議強調要采取切實措施,努力把海關技術設施現代化搞上去。會議提出海關科技工作既要為現實業務服務,又要有長遠規劃。據此,海關總署及時組織力量,深入重點海關進行調查研究,擬訂了全國海關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技術裝備發展規劃。
(七)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三年全國海關關長會議都提出要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領導幹部要經常過問技術研製、革新、推廣和使用情況,並從政治思想和業務技術上關心科技人員的成長,提高技術才幹,為實現海關科技現代化多作貢獻。
(八)一九八五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指示海關應當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努力改變海關技術裝備的落後狀況。同年召開的全國海關關長會議提出了要加快對各地海關特別是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海關所需技術設備的裝備步伐,並提出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全國建成布局合理的技術設施,形成技術設備現代化的體係。
(九)一九八八年全國海關關長會議提出要堅持科學管理,不斷提高海關管理的現代化水平,把現代化管理科學和先進技術的應用,提高到戰略地位上來,使之成為推動海關改革與建設的重要力量,要配備一整套適應海關工作需要的先進技術設施,不斷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實現海關管理製度化、科學化,現代化。
二、基本任務
中國海關科技工作的基本任務是積極開發和利用先進的現代化技術設備,為各項海關工作服務,促進海關工作從經驗型、手工型管理向科學型管理的轉變。這項任務是通過實踐逐步明確和趨於完善的。
(一)根據一九八二年中共中央關於“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麵向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海關總署一九八四年製定實施的《海關科技工作管理暫行條例》強調,海關科技工作要加強領導,統一認識,從實際出發,積極而有計劃地采用現代化科學技術,為更好地發揮海關各項監督管理職能服務。這個要求包括4個方麵的內容:
1.闡明了海關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務。這就是要為加強海關監督管理職能服務。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推進和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海關麵臨的任務越來越繁重。海關科技工作必須努力為業務服務,使海關工作更好地發揮監督管理職能。這是海關科技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隻有這樣,海關科技工作才能長期穩定發展。
2.指明了要以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裝備海關。海關是對外開放窗口,海關工作的麵貌,體現著社會主義中國的形象。因此,在海關改革和建設中,積極發展應用現代科技,既是實現海關文明、高效地進行監督管理的需要,也是在技術上縮小同發達國家海關之間差距所必需的措施。
3.強調了要全麵實現海關科技的現代化。由於中國海關的科技工作是從研製查私技術設備起步的,在過去一段時期內,有偏重於發展檢查技術設備的傾向,必須改變這種做法,使海關科技麵向海關各項監督管理工作,包括監管、征稅、查私、統計等業務以及一切可以使用技術設備的工作,以求全麵實現海關工作的科學管理。
4.指出了要從海關實際出發,加強宏觀管理,做好海關科技工作。對重大技術設備的研製、購置、引進和使用推廣,必須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方案論證和必要的試驗,並根據需要與可能,區別輕重緩急,統籌安排。
(二)一九八五年十月,全國海關第一次科技工作會議討論通過“七五”計劃期間海關科技工作的基本任務是:“認真貫徹技術為業務服務的方針,進一步解放思想,發揚改革創新精神,爭取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在全國海關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的電子計算機網絡、通信網絡、進出口貨物化驗和監視檢查等技術設施,形成中國海關技術設備的現代化體係,盡快實現海關工作的科學管理。”
為了完成這一奮鬥目標,在部署上分兩步走。前三年,建立起海關主要技術設施的基本框架,後兩年,側重調整配套,初步建成較完整的海關設施現代化體係。圍繞這個中心任務,根據全國海關科技工作會議精神,著重抓了8個方麵的工作。
1.健全科技管理組織體係,加強技術領導班子的建設。
2.加強技術隊伍的建設,造就一支政治素質好、技術業務精、能適應海關科技發展需要的技術隊伍。
3.編製“七五”期間技術裝備發展規劃的實施計劃,提出工作任務和具體奮鬥目標。
4.開展海關應用技術開發工作,廣泛搜集適合海關業務應用的新技術、新設備的情報,提出重大技術研製課題,有計劃、有目標、有領導、有組織地開展工作。
5.健全科技管理規章製度,嚴格執行技術負責製,充分發揮技術設備的效益。
6.實行科技人員技術職稱評審和技術職務聘任製度,設立海關科技進步獎,穩定科技隊伍,鼓勵科技人員獻身海關事業。
7.積極擴大與國際海關的科技交流與合作,更多地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
8.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堅持把建設海關現代化當作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抓緊抓好。
(三)為了適應對外開放不斷發展的要求,一九八七年全國海關關長會議提出,海關工作要貫徹“促進為主”的方針,在使用技術裝備上,也要體現這一精神。這就是說,要把海關科技工作的著眼點放在更好地為加強海關監督管理和促進對外經濟貿易與交往服務。這是在新形勢下對海關技術裝備工作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