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執行就是有結果的行動 (2)(1 / 3)

2.工作的時候全力以赴。一個小孩使盡了所有力氣去搬動路邊的一塊石頭,他無論是呐喊,還是咬著牙,向著石頭一次又一次地發起進攻都不能動之一下,於是這個小孩大哭。這時過來一個大人問他:“孩子,你盡全力了嗎?”小孩說:“我用盡了自己所有的力氣。”“不,你並沒有用上你所有的力量,因為你還沒有請求我的幫助啊!”這個大人說著彎下腰抱起石頭扔在了一邊。其實,我們也常犯這個小孩那樣的錯誤,應該時常檢討自己“用盡全力了嗎”。

3.心態上做好調整,淨化心靈,充滿激情。汙水中捕捉的一條魚應把它放在清水裏吐汙納新後再吃,這樣做無毒害並有營養。人的大腦充滿了雜亂東西,應先“虛其心”才能學到新的知識,即易其心。工作中有時會遇到讓我們悶悶不樂的事情,想積極起來總是做不到,這就需要我們樹立充滿活力、積極、有激情的人生態度,不斷確立有思想、有追求、有理想、有道德觀的工作目標。那些成功者及其成功的思想、理念、方法就是我們的活力之源。

4.價值觀上和公司保持一致。  “人”為本,如一棵樹的“幹”,“道”為根,即這棵樹的根,“天”為時,即天時、天理,“根”有多深,“幹”就有多茂盛,即得天時則自然發達也。和那些“把戲”、“術”相比,“道”才是真正的永恒。所謂“道”就是讓部屬與領導者的價值觀相一致,這樣部屬就會與領導者同生死,不會畏懼什麼困難和危險,表現出崇高的獻身精神。如木桶原理中盛水的多少固然取決於最短的木板,但鐵箍對構成這個木桶的所有木板形成凝聚力的大小決定了它是否是一隻“漏水桶”。

5.勇於承擔,善於溝通。要做一名優秀的部屬應當是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一味地阿諛奉承,為得其一時的蠅頭小利而無遠慮。古人雲:“明察成敗,早防而救之,塞其間,絕其源,轉禍以為福,君終無憂,如此者,智臣也。”這句話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勇敢往往與任務相關,高度的責任心產生高度的勇敢;二是勇於負責的目的在於做一個優秀的自己,這樣才能嚴格地進行自我管理。

6.培養自己隨時學習的意識,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許多單位向員工們發出了“不換腦袋就換人”的警告,於是,“換腦袋、求生存”成了人們麵臨的嚴峻現實。

7.完事之前耐得住寂寞。古往今來,凡成就大事者身上無不閃爍著一個“靜”字,因為炫耀和湊熱鬧是人的另一種必然天性,正是這種天性的任意發揮阻礙了許多人不能成就功業,而落得個老大徒傷悲的結局。

隻要有心,敞開改變的大門,培養良好的責任落實習慣,學習不同的行為模式,不論你的現狀如何,沒有改變不了的習慣。雖然這需要長時間下工夫,但是必定會有鼓舞人心的直接收益。誠如美國政治思想家佩因所說:“得之太易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價,萬物始有價值。上帝知道該如何為他的產品製定合適的價格。”

如何從程序上保證一個人的執行是有效的,隻要看他工作時的精神和態度即可。如果一個人工作起來充滿熱情,他就能夠做到精益求精和完美;如果一個人做起事來總是感到受了束縛,感到工作勞碌辛苦,沒有任何趣味可言,那他絕不會把自己的責任落實到位。

要培養自己的工作樂趣和激情、有效落實責任,“零一二三四五”自我修煉法就很值得我們學習和掌握: 

“零”即每天早上將思想清零,甩掉包袱,從頭再來,鍥而不舍。

“一”即學會在實踐中抓“1”,因為“1”代表了這個事物的本質,它決定了事物的性質,抓“1”也就是抓事物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