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執行就是有結果的行動 (2)(2 / 3)

“二”即二維,也就是與人交往時采取的兩種不同的溝通方式,朋友溝通要學會外圓內方,講究圓滑;商業的溝通講究直來直去。

“三”即三維,一個人在一生中所擁有的資源財富是其胸懷的寬度(x)、思維的高度(y)、眼界的長度(z)三者相乘的結果,即一個人一生所擁有的資源財富=x×y×z。所以,人應當在工作、學習中開闊眼界、提高認識、放大胸懷。

“四”即成功交往的四個要素:明主、賢妻、良師、益友,尤其交友應多交“益友”,避開“損友”,有句俗話:“與窮人同行你即為窮人,與富人同行你即為富人。”世間萬事萬物雖不可絕對一概而論,但也確有一定道理,這裏的窮與富不應隻是以物質財富作為標準,更重要的是精神財富上的交流。

“五”即五行,作為一種人生境界,應努力去做一個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他人的人。

全麵理解和掌握這五點,你會找到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四感:安全感、使命感、成功感、歸屬感。

把工作生活化,把生活藝術化,始終保持工作的興趣和生活的樂趣,這樣你就能夠永遠擁有健康快樂的心態,你展現給世人的就會是一個完美的自己。

“無借口月”改掉找借口的習慣

在西點軍校,凡是遇到軍官問話,隻能有四種回答:“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不知道。”“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在這四句話中,每一句都有它深刻的含義。在回答問題時,西點要求每個學員隻能用這種要麼肯定、要麼否定的方式回答,它實際上告訴學員:你要為你的回答負責,為你所做的一切負責。

“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是不推卸責任的一種基本要求。但是,“沒有借口”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落實起來卻很難。事實上,很多人在落實責任的時候都喜歡找借口。

一個被下屬的“借口”搞得不勝其煩的經理在辦公室裏貼上了這樣的標語:“這裏是‘無借口區’。”

他宣布,9月是“無借口月”,並告訴所有人:“在本月,任何人在工作時隻解決問題,堅決不找借口。”

這時,一個顧客打來電話抱怨該送的貨遲到了,物流經理說:“的確如此,貨遲了。下次再也不會發生了。”

隨後他安撫顧客,並承諾補償。掛斷電話後,他說自己本來準備向顧客解釋遲到的原因,但想到9月是“無借口月”,也就沒有找理由。

後來這位顧客向公司總裁寫了一封信,評價了在解決問題時他得到的出色服務。

他說,沒有聽到千篇一律的托詞令他感到意外和新鮮,他讚賞公司的“無借口”運動是一個偉大的運動。

找借口的習慣塑造了一批平庸的人。如果讓他們承擔責任,那麼他們就隻限於那些容易控製的因素和事情,比如接受命令、填充表格或者按照書本操作,被動負責而不是主動負責,這樣又怎麼能把自己的責任落實到位呢?

借口、悲觀主義和無助感總是相伴而行。找借口也許是一種症狀,悲觀和無助則是潛在的習慣和感覺。無論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何,這些要素總是會一起出現,它們是個人責任感的敵人,也是落實責任的敵人。

“不找借口”就是要敢於落實責任。在工作中,我們的上司通常會布置給我們一些任務,有時候這些任務並不明確,這就需要我們把它們搞清楚,不要等到該交任務的時候,說:“老板,你的任務布置得不清楚,所以很抱歉。”不找借口是無數商界精英秉承的理念和價值觀,被眾多企業奉為圭臬,它體現的是一種負責、敬業的落實精神,一種務實、主動的落實態度,一種完美、積極的落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