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責任關鍵在於落實,步步為營促實效 (1)(2 / 3)

不僅如此,串田董事長還下令,以後凡是原一平需要的客戶,不管多麼重要,都介紹給他。串田董事長之所以看重敢於冒犯自己的小職員,就在於非常欣賞原一平認同公司核心價值觀、認真落實的態度。

可見,隻有企業提出核心價值觀,得到員工的認同,才能造就不折不扣的落實型員工,才能把企業的價值觀發揚光大,促進企業飛速發展。企業的價值觀是不能談判的,每個人都必須圍繞這個目標來開展工作。行為方式和價值觀方麵不能與企業契合的人,業績再好也是不能被容忍的。

身為老板,我們已經深深懂得,真正讓企業長盛不衰的,是深深根植於遠大員工心中的核心價值觀,它是企業行為的道德底線,也是企業員工最基本的心理契約。它深藏著強大的、深厚的企業文化底蘊。

一個能快速發展壯大的企業,一定是核心價值觀和執行力、落實力高度統一的企業,並且從管理者到基層員工都是不折不扣的執行者、落實者。

明確執行角色,劃定責任板塊

在企業管理和經營中,確定了目標,製訂好計劃之後,執行者就成了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很多執行中出現問題都是由於執行者沒有明確自己的角色。因此,明確執行角色成了執行中的關鍵一步。即使有再明確的目標,再完美的計劃,如果執行者沒有認知自己的角色也沒有用。

南京明城牆是我國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城牆,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代磚城,這與它所用磚塊的質量不無關係。據記載,該城牆所用磚塊都是由長江中下遊附近的150多個府(州)、縣燒製的。磚的側麵刻著銘文,除時間、府縣外,還有4個人的名字,分別是監造官、燒窯匠、製磚人、提調官(運輸官)。

磚上刻人名的用意,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職責分明、責任到位。參與人員的名字都刻在磚上,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一旦出現問題,誰也賴不掉。無論監造官、提調官,還是燒窯匠、製磚人,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要被追究責任。這就使得參與人員絲毫不敢懈怠,都盡職盡責地努力工作。最後交磚時,檢驗更為嚴格,由檢驗官指使兩名士兵抱磚相擊,如鏗鏘有聲、清脆悅耳而不破碎,屬於合格;如相擊斷裂,責令重新燒製。正因為責任如此明晰,才保證了城磚質量上乘,以至南京明城牆曆經600多年的風雨,仍巍然屹立。

這段曆史故事最值得我們借鑒的不是古代燒製城磚的技術,而是明確執行角色、將責任迅速落實到個人的做法。當每個責任人的名字被刻在磚頭上的時候,他們的責任城牆便被牢牢地樹立了起來。最後,築成城牆,建造的是經得起強大考驗的責任成果。正是有了這種激發每個人責任心的做法,南京明城牆才能曆經600多年而不倒。反觀今日,如果我們也能將責任刻入每一塊磚裏、每一根鋼上,也就不會出現層出不窮的“豆腐渣”工程了!

同理,企業中也應該建立起相應的責任落實製度,將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落實到位,激發起每個人的強大責任心。相反,企業內部如果責任分配不到位,不同部門、不同員工之間便會出現互相推諉的現象,一座大廈也會因為內部結構的疏漏而麵臨轟然倒塌的危險。

有家企業準備從國外引進一條先進的生產線,生產線價格昂貴,企業領導對此十分重視。為此,企業專門為這件事成立了一個“設備引進團隊”,團隊的成員包括總經理、總工程師,以及其他一些相關的領導層。在開赴國外前,他們之間約定了一條決策的工作原則:決策依照民主集中製,責任由集體承擔。

在實際工作中,總工程師發現,這條生產線不符合企業的要求,於是提出不要引進這條生產線。誰知,其他領導都不同意他的意見,他們之間產生了嚴重分歧,最後本著“決策依照民主集中製”的原則,總工程師的意見被放在一邊,引進了生產線。

可是引進之後才發現,生產線與企業現有的機器設備不兼容。花了大價錢買來的設備最後隻能躺在企業的倉庫裏睡大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