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依照“責任由集體承擔”的原則,整個小組的成員共同承擔責任,他們是如何承擔的呢?每個人扣除2~4個月的工資。如此大的損失就被集體責任化解了。
很明顯,這是一個以“集體責任”的名義,將責任悄然分解的典型案例。所以在執行中千萬不要說“這是你們所有人共同的責任”。所有人都負責,結果往往是所有人都負不起責:有了問題你指望我、我指望你,結果是誰都不去解決,出了問題則互相推諉。
所有人都有責任,實際上就是所有人都沒有責任。在工作中我們必須明確“這就是你的責任”,這樣才能做到迅速落實。“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我們都知道,這不能單純地理解為三個和尚懶惰,而是涉及責任具體落實的問題。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沒有合理的分責、有效的合作、嚴格的監督與獎懲,就容易造成相互推諉的現象,致使落實效率低下。將執行的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明確告訴執行者執行的範圍和標準,哪一點、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那麼“就是你的責任”。
可見,明了自己的執行角色是解決責任落實問題的關鍵。就像南京明城牆一樣,哪塊磚出了問題,都能查到相應的責任人,進行相應的處罰。執行者能否實現執行目標、能否在執行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落實自己的責任,首要的問題是他能否充分認知自己的崗位角色。如果有了明確執行角色作為保證,那麼責任就必然迅速落實,執行也就不再缺位。
遵守紀律,確保落實的底線
沈括曾說:“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民間還有“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的俗語。任何組織,隻要有人類生存的地方,就一定離不開規章製度,並且依照製度嚴格執行。在企業管理中也是如此,如果僅有公司製度和管理條例卻沒有人遵守,那麼,一切白紙黑字隻能貼在牆上,責任無法落實,命令無法執行。
在影片《海底總動員》中,魚爸爸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失散的兒子尼莫,它們終於又在一起了。然而好事多磨,就在即將大團圓的時候,一張大漁網無聲無息地將父子倆和一大群魚兒網住。漁船的機械臂緩緩地拉起漁網,眼看就要離開海麵,看樣子魚兒們在劫難逃了。在這個節骨眼上,小尼莫靈機一動,忽然對所有的魚兒大喊:“向下遊!”奇跡出現了!所有的魚兒齊心協力,一起向下使勁遊,巨大的合力不僅阻止了漁網的繼續上升,甚至將鋼製的機械臂都拉斷了。
相信在看到這一結果的時候,我們在內心深處都發出了一聲讚歎。當一條鯊魚衝破漁網時,我們並不會感到意外,而一群弱小的魚兒能衝破漁網則是不同尋常的。它們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嚴格遵守紀律,步調一致,然後把力氣朝同一個方向使。
紀律是執行的保證,是一個團隊生存和戰鬥的保障。沒有紀律,團隊就是一盤散沙。可以說,紀律永遠是忠誠、敬業、創造力和團隊精神的基礎。對企業而言,沒有紀律便沒有一切。
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後,一家公司決定將市場向西部拓展。為了防止貨款積壓,公司把市場目標定在那些信譽好、資金實力雄厚的大企業上。
被派往西部建立市場網絡的營銷人員在開拓市場時發現,那些大企業很難打進,他們已經形成了固有的配套體係,不想嚐試他們並不熟悉的產品。做了大量工作後,有幾家才勉強同意使用很少的一部分產品。眼看工作毫無進展,這位營銷人員不想給公司留下工作能力差的印象,自行決定開拓小企業市場。這些小企業非常歡迎使用這家公司的產品,但是貨款積壓嚴重,一些供貨廠家因此停止了供貨。這位營銷人員沒有將情況向公司報告,就開始給這些小廠家發貨,造成了大量貨款積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