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陳永亮問一位總監:“你在這個崗位上有什麼障礙嗎?你的上司,你的助手,你的家庭有什麼困難嗎,說說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幫你解決。”整個談話都是在這樣一種很平和、很親切地氛圍中展開的。談完之後,他發現現場有個年輕人臉色不太好看,心裏好像有些想法。
於是,陳永亮就鼓勵他說:“小夥子,你有什麼話可以直說無妨。”這個年輕人爽口地說:“為什麼我不能當副總?我是1973出生的,現在的副總是1975年出生的,比我還要年輕,而且我的業績也不差。”陳永亮從頭聽到尾聽這個年輕人說完,一句批評的話都沒有,而是耐心地開導他:“人常說,吃虧是福。人的一生難免會有吃虧的時候,這時就需要我們學會忍耐。”
如果換作一般的領導,對於下屬的意見不是嚴厲地批評和指責,就是置若罔聞。陳永亮卻認真傾聽,真誠交流,並能根據不同的人給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陳永亮與大家交流完全是為了把團隊建設好,幫助每個年輕人成長,他是一種真正的調研、真正解決問題的態度。從此以後,這位總監覺得自己不會離開聚成,因為他覺得到哪裏也很難找到像聚成這樣具有融洽、和諧工作氛圍的企業。
聚成集團和陳永亮總裁的故事告訴我們,企業猶如一部大機器,良好的溝通就像給齒輪添加潤滑劑。主管與部屬之間如缺乏良好的溝通,輕者打擊士氣,造成部門效率低下;重者相互之間形成敵意。現代企業管理行為中一個越來越顯而易見的變化是,命令和訓斥轉而為留心和傾聽所代替。因此,管理的過程就被視為溝通的過程。如果企業內部連最必要的溝通都不具備,那麼根本無法貫徹落實力。
有一個主管發現自己的辦公室起火了,趕緊跑出來衝著剛走到門口的員工說:“快拿桶水來!”員工邊走邊想:水龍頭在哪兒?水桶在哪兒?他終於想起不遠處的食堂有水桶,他盤算著,先拿桶,然後到最近的水龍頭打水,這樣最省力。但當他回頭一看,不得了,是主管的辦公室起火了!原來,主管發現起火,情急之下便要不知情的員工馬上去拿水。主管腦子裏想的事,員工是不知道的。員工直埋怨:“早知道是救火,附近就有滅火器,何必要跑到遠處去拿水呢?”
如果主管對員工說:“著火了,你趕緊過來幫忙滅火!”這位員工腦袋裏就會想:要滅火,趕緊!但是滅火不一定非得用水呀!附近不是有滅火器嗎?這樣,幾分鍾內,大火就會被撲滅。
這是典型的溝通障礙的例子。可見,不充分、不到位的溝通是導致責任落實不到位的重要因素。對於管理者來說,與員工進行溝通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管理者要作出決策,就必須從下屬那裏得到相關的信息,而信息隻能通過與下屬之間的溝通才能獲得;同時,決策要得到實施,必須與員工進行溝通,再好的想法、再有創見的建議、再完善的計劃,離開了與員工的溝通,都是無法實現的空中樓閣。
但是,溝通是雙向的。在執行的過程中,下屬也應該主動與上司溝通,這樣才能始終保持一致性,避免執行出現偏差。
由此,在實際工作實踐中,無論上司對下屬,還是下屬對上司,在責任落實的過程中,有效溝通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為責任落實流程的關鍵因素,溝通決定責任落實的成敗。所以,無論你處在什麼樣的崗位上,都要把有效溝通看做自己的責任,並在落實中努力實踐。
互相監督,攔截責任漏洞
監督是落實的靈魂,所有善於落實的人都會注意監督組織所製訂的計劃的落實情況。
監督能夠確保一個組織按照規劃的時間進度表去實現目標。不斷監督和跟進,就能夠有效發現規劃和實際行動之間的差距和問題,並促使管理者采取相應的行動來協調和糾正,以期按時完成階段性和整體性的目標。
史玉柱奉行“說到做到,嚴己寬人”的理念,認為要提高團隊戰鬥力,就要強化執行過程,更要落實監督機製。監督是保障,是約束,也是促進,實施有效的指導監督,對於提高企業執行力來說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