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職盡責,有自檢就不需要質檢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大潮中,產品質量關係著企業的興衰與存亡。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沒有產品品質作這保障的企業經營隻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缺乏生命力。因此,幾乎每家企業都將質檢部門視為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門。雖然我們生產車間的流水線上有首檢、順檢、自檢、總檢等各項要求,有班長、組長認真執行,但依然需要質檢部門來把關監督。
我國家電巨頭海爾以重視質量而聞名業界。有一回張瑞敏的一位朋友在他那裏買台冰箱,但挑了很多都存在毛病。朋友走後,張瑞敏將庫房裏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檢查了一遍,結果發現有76台冰箱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麵對這種情況,有人提議把這些冰箱以低價處理給職工。當時,把殘次品低價格處理是很多生產廠家都采用的“老辦法”,但張瑞敏不這麼認為。他一聲令下,76台冰箱被砸成了廢鐵。當時,一台冰箱的價格是800多元,相當於一個職工兩年的工資,很多職工砸冰箱時都心疼地流下了眼淚。3年以後,海爾人捧回了我國冰箱行業的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
無獨有偶,同為家電企業的格力在質量上的決心和力度與海爾相比毫不遜色。1994年,在意大利首都羅馬,一家正在裝修、即將開業的餐廳裏,當工人們正在安裝從中國運來的格力空調時,一台正在試運行的空調發出“嘩嘩”的響聲。當時格力董事長朱江洪正好在意大利進行用戶調查。客戶盛怒之下將他奚落了一番,麵紅耳赤的朱江洪親自拆機檢查,機子打開後,大家都傻眼了——一塊海綿正在風葉上飄動。
得罪客戶的罪魁禍首居然是一塊沒有粘緊的海綿,這種恥辱讓朱江洪痛定思痛,下了一個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性決定:狠抓質量,打造精品。為了嚴把產品質量,格力下設的技術部、質檢部、企管辦、總裝分廠聯合向公司實行空調器質量承包。為了提高質量意識,朱江洪讓人在總裝分廠廠部放了一把大鐵錘,隻要有產品質量不達標,就由這四個分部的負責人當眾用這把大鐵錘砸爛,並對有關負責人進行處罰。若是質量達標了,就給予重獎。
技術出身的朱江洪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讓消費者覺得買格力的產品就是買放心、買舒心。交到消費者手裏的產品一定是百分之百放心的產品,我們絕不能把消費者當試驗品!”
無論是砸冰箱,還是在空調車間放大鐵錘的舉動,都是為了喚起每位員工的責任心。隻要每個人都提高質量意識,擔當起自己的崗位責任,企業完全可以製造出零缺陷的產品。
二戰以後,日本興起質量管理運動,提出“零缺陷”的概念。傳統的觀念認為,質量管理的目的是把錯誤減至最少,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企業應該努力的目標是第一次把事情完全做好,達到完美無缺。公司中每個人的崗位都是至關重要的,任何一個地方出了疏漏,都可能導致整個企業“沉船”,因此我們應當努力對自己的工作認真負責,不放過每一個可能在工作中出現的錯誤。
德國應該是世界上標準最多的國家,著名的國際iso標準就是參考有近百年曆史的德國工業體係標準設立的。
德國企業和員工對技術追求完美,並在技術的所有層麵保證專業技術人員的高標準,其結果就是made in germany(德國製造)在全球市場的頂尖聲譽。德國30%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是沒有競爭對手的獨家產品。
“德國製造”最推崇質量持續改進(qc),他們建立了一套很有特點的質量改進體係,注重預防、過程控製,通過改進和優化工藝,減少產生缺陷的可能性。將問題控製在生產環節,主動解決,而不是等到質檢部門來給生產線提出品質問題。
持續改進涉及全體員工、所有產品、過程、流程和服務。在改進中,大眾公司注重與配套廠商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使配套廠商也積極地參與到改進工作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