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遺址(1 / 3)

周口店遺址

所在省市:北京

景點簡介:這是一處古人類文化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約48公裏處的房山周口店龍骨山,是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的發現地。山上有8個古人類文化遺址和哺乳動物化石地點。從1929年起,已編到第25地點,大多數地點在周口店附近。1929年,我國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這裏發現了第一個猿人頭蓋骨轟動了世界。從此以後,周口店就以中國"猿人之家"聞名全球。1949年以來,前去參觀考察的中外人士一天天增多,現在已成為遊覽勝地了,其中以"北京人"遺址和"山頂洞人"遺址最有代表性。在周口店村的西部,有兩座東西並列的山丘,東邊的一座有一個大山洞,俗稱猿人洞,1929年後,叫周口店第一地點,東西長約140米,中部最寬處約20米。"北京人"在周口店居住的時間,大約從距今60多萬年開始,一直到距今20多萬年;"北京人"文化早期從距今60多萬年到距今40多萬年前,中期為距今40-30萬年,晚期為距今30到20多萬年前。這裏發現了第一個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當時震驚了世界。隨後的考古過程中,陸續挖掘出"北京人"化石,"山頂洞人"化石,石製品和用火遺跡。有力的證實了生活在25-60萬年前的早期人類已可以製造石器,用火取暖、煮食,為研究人類的進化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周口店猿人遺址是世界上發現直立人化石、用火遺跡和原始人化石遺存最豐富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人"選擇周口店地區定居,是因為石灰岩易於被水溶解,形成許多洞穴和裂隙,提供了良好的居住條件。現在,周口店西邊的龍骨山北坡,就有北京人居住過的山洞。在山洞裏發現的"北京人"遺骨,有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麵骨、下頜骨、牙齒、殘破的大腿骨、殘脛骨、上臂骨、鎖骨和腕骨等等。

朱家角鎮

所在省市:上海

景點簡介:朱家角鎮西濱澱山湖。宋元時形成集市,商業日盛,明萬曆年間,成為大鎮。民初商業鼎盛,“長街三裏,店鋪千家”,為著名商市。1991年被國務院命名為“文化名鎮”。鎮內小橋流水,古意盎然。建於明代的放生橋,五孔聯拱,全長72米,高7.4米,寬5米,構造精巧,形製美觀,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大石拱橋。橋上龍門石,鐫有盤龍8條,繞明珠其間。橋頂四角有石獅4隻,橋東建有碑亭。此橋素有“井帶長虹”之稱,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鎮上名園課植園,國內亭台樓閣,曲徑回廊,並留有明代書畫家文徵明的小楷、祝枝山的草書和唐寅、周天球的手跡等。朱家角鎮人曆來愛好藏書,至今約50%以上的家庭都有藏書習慣,可謂滿鎮書香。

罨畫池

所在省市:四川

景點簡介:罨畫池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四川崇州,素有川西名園之稱。罨畫,意為彩色的畫。此園始建於唐代,成勝景於宋代,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煙柳為勝。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在蜀州任官時,留下不少吟詠罨畫池美景的詩篇。公園占地近50畝,其中池麵22畝。池周樓橋亭閣古樸典雅,山石牆曲徑通幽,名貴花木千姿百態,盆景藝術享譽川西;池中遊船往來,風荷左右,倒影如畫,五彩繽紛。罨畫池與另兩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陸遊祠、崇州文廟毗鄰,三位一體,相得益彰。

燕子磯

所在省市:江蘇

景點簡介:位於南京郊外的直瀆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麵臨空,遠望若燕子展翅欲飛而得名。直瀆山南連江岸,另三麵均被江水圍繞,地勢十分險要,雄踞於山上的燕子磯是觀賞江景的最佳去處。登臨磯頭,看滾滾長江,浩浩蕩蕩,一瀉千裏,蔚為壯觀。西麵長江大橋如彩虹橫跨江上,尤其是月夜,皓月當空,江麵波光粼粼,江帆點點。磯頂現有禦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麵刻著清乾隆帝所書”燕子磯”三個大字,背麵刻著這位萬歲爺所題的一首七絕:“當年聞說繞江瀾,撼地洪濤足下看。卻喜漲沙成綠野,煙林相鑿久相安。”燕子磯周圍景致優美,其中主要的有頭台洞、觀音洞、二台洞和三台洞。頭台洞距燕子磯約1公裏,洞內鍾乳石奇形怪狀,觀音洞與之毗鄰。其他諸洞景觀亦大同小異。

揚州瘦西湖

所在省市:江蘇

景點簡介:瘦西湖位於揚州西北郊,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原來是一段自然河道,經過曆代的疏浚治理,建造園林,逐步發展而成。主要景點有長堤春柳、徐園、梅嶺春深、月觀、吹台、水雲勝概、白塔晴雲及五亭橋等景觀。瘦西湖的美主要在於蜿蜒曲折,古樸多姿,湖麵時寬時窄,兩岸林木扶疏,園林建築古樸多姿。行船其間,景色不斷變換,引人入勝。瘦西湖全長4.3公裏,遊覽麵積30多公頃,長堤在湖西岸,從公園大門到小金山,長數百米。堤邊一株楊柳一棵桃,相間得宜,是賞春的好地方。“長堤春柳”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沿長堤走到盡頭,便見一圓洞門,上書“徐園”二字。這裏過去是軍閥徐寶山的祠堂,現在是遊人休息的處所。門內是一池清水,遍植荷花,池周點綴各種形態的山石,幾株翠柳迎風飄舞,景色宜人。園內正廳叫“聽鸝館”,構造精致,陳設古雅。正麵有紅木護牆板壁,屏風式樣,每屏有清代山水瓷畫五塊,外複玻璃,工藝精美。小金山是湖中一小島,原名長春嶺,建於清代中葉。當時揚州幹紳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開挖了蓮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環水,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山頂有“風亭”一座,是全園最高點。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為一方亭,名“吹台”。相傳乾隆皇帝在這裏釣過魚,因而又叫釣魚台。釣魚台三麵臨水,各有圓門一孔。從釣魚台前右側看去,正中圓洞恰好收入“五亭橋”一景,左麵圓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儼然兩張獨幅畫麵,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欽佩。月觀是臨湖建築的廳堂,四麵皆為格扇,堂後是桂園。當8月桂花盛開之際,推窗賞月,清香四溢,天上水下兩月同收眼底,此情此景,甚為動人。五亭橋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帶。橋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橋。這座很具特色的美麗的橋,已經成為揚州風景線的一個標誌。五亭橋是清代揚州兩淮鹽運使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請能工巧匠設計建造的。橋的造型典雅秀麗,黃瓦朱柱,配以白色欄杆,亭內彩繪藻井,富麗堂皇,具有南方建築的特色。而橋下則是具有北方建築特色的厚實橋墩,和諧地把南北方建築藝術,把園林設計和橋梁工程結合起來。五亭橋有15個橋洞,十五月圓之夜,每洞各銜一月,15個圓月倒懸水中,爭相輝映,泛舟穿插洞間,別具情趣。鳧莊在五亭橋東,是一深入湖中小島,島上有一臨水建築,遠遠看去,如浮在水上的鴨子。白塔在五亭橋南,整個造型與北京北海公園白塔相似。

野象穀

所在省市:雲南

景點簡介:中國的野象,目前僅存在於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之中。而西雙版納野象穀,是野象活動最為集中、頻繁的地方。因其方便的交通和獨特的熱帶森林景觀而成為近年來西雙版納的旅遊熱點,在那裏,遊客不僅可以方便地看到野象,而且那獨具特色的熱帶雨林景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們。野象穀位於西雙版納首府景洪市北部35公裏處。從昆明乘班機或汽車直達景洪之後,野象穀旅遊車會帶您步入這片神奇而美麗的熱土。野象穀景區麵積369公頃,距景洪47公裏。野象穀為低山淺丘寬穀地貌,海拔747米~1055米。區內溝河縱橫,森林密蔽。森林類型依海拔高度變化而分為熱帶季雨林、季風常綠闊葉林和黃竹林,森林覆蓋率達96%。景區內的動物除亞洲野象外,還有野牛、巨晰、蟒蛇、綠孔雀、犀鳥、豚尾猴、獼猴、黑熊、穿山甲、大靈貓等保護動物以及大量的蝴蝶、鳥類和兩棲類動物。縱橫的溝河、茂密的森林、繁多的植物為以亞洲象為主的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由於景區處於猛養旅遊區東西兩片區的結合部,自然成為各種動物物種的通道,加之多年來的人工招引和嚴格的保護,出沒於這裏的野象更加頻繁,與人的關係更加融洽,成為西雙版納唯一可以方便觀賞到野象的地方。從1994年開始,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在主景區修建了5公裏長的遊道、300米觀象高架走廊和可住宿30人的樹上旅館。在景區外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大象馴養表演學校和人工蝴蝶養殖園及一個有0.6公頃森林麵積的網籠式百鳥園。西雙版納野象穀景區現己成為集中展示西雙版納熱帶森林神奇秘境和“植物王國”、“動物王國”形象的窗口風景區。

頤和園

所在省市:北京

景點簡介:"三山五園"中的頤和園是世界上最廣闊的皇家園林之一,總麵積約290公頃。頤和園原名清漪園,由著名宮廷建築師雷家璽設計,建於1750~1764年。占地約290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1888年慈禧太後挪用軍費500餘萬兩白銀重修,改名為頤和園。園內殿堂樓閣、遊廊水榭等建築,精巧華麗,布局嚴整,是世界上造景豐富、建築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大約有四大景區。頤和園的水麵占全園麵積的四分三,特別是南部的前湖區,煙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樓閣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6座不同形式的拱橋掩映其中;湖中3島上也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築;十七孔橋橫臥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處叫人過目不忘的景點,造型十分優美。頤和園集中了中國古典建築的精華,容納了不同地區的園林風格,堪稱園林建築博物館。頤和園中的主體建築是萬壽山上的佛香閣。佛香閣建築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閣高40米,有8個麵、3層樓、4重屋簷;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相當複雜,為古典建築精品。回廊和角亭建築是園林的常用形式。頤和園的長廊長約728米,為世界長廊之最。廊上繪有圖畫14000餘幅,均為傳統故事或花鳥魚蟲。昆明湖東岸的8角重簷廓如亭,也是中國最大的。此外,萬壽山頂的無梁殿,全用磚石砌成拱頂,沒有一根支撐物,技術水平極高。頤和園體現出的鑄造雕刻技術也是一流水平,如昆明湖東岸的巨大鎮水鐵牛,形態逼真,背上還鑄有銘文;湖北岸的巨大石舫,雕梁畫棟,精彩無比。頤和園的建築風格吸收了中國各地建築的精華。東部的宮殿區和內廷區,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風格,一個一個的封閉院落由遊廊聯通;南部的湖泊區是典型杭州西湖風格,一道"蘇堤"把湖泊一分為二,十足的江南格調;萬壽山的北麵,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廟宇風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築;北部的蘇州街,店鋪林立,水道縱通,又是典型的水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