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的新發展
進入八十年代,中美關係經曆過一些曲折,通過雙方領導人的互訪和各級官員的磋商,增進了相互諒解,克服了某些困難,兩國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均有發展。中美關係總的來說比較平穩。但是,台灣問題依然是兩國關係中的主要障礙。
▓爭取中美關係穩定發展
中美建立外交關係以後,中國領導人一再表示:中國願意把中美關係推向前進,這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助於亞洲和世界局勢的穩定。但是,中美關係還存在著困難和障礙。先是美國通過了《與台灣關係法》,後來又向台灣增加出售武器,經過中美兩國的長期談判,一九八二年達成八·一七公報,才進一步確定了解決售台武器問題的原則和方向。一九八三年二月,美國國務卿舒爾茨訪華。當時,中國領導人在同舒爾茨談話中指出:一九八二年八月中美雙方達成的聯合公報,為消除障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還不能說兩國關係從此走上了坦途。為了使兩國關係在今後能夠健康地發展,無疑需要進一步做出實實在在的努力,消除障礙,驅散陰雲。可是,就在這年年末又發生了幹涉中國內政的事件。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五日,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了一個所謂“台灣前途”決議案。聲稱:“台灣前途的解決應是和平的,不受強製的;其方式應為台灣人民所能接受,並符合國會通過的法律和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達成的公報。”緊接著,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七、十八兩日,美國參眾兩院分別通過了給國際金融機構的撥款法案,其中附有一項關於亞洲開發銀行的修正案。條款中堅持以“中華民國台灣”的名義保留台灣為亞行的成員,並要美總統和國務卿“表示支持中華民國台灣”繼續留在亞行。這種明顯違背中美建交根本原則的行徑,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八日,中國第六屆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譴責美國國會製造“兩個中國”嚴重事件的決議》。決議說:“眾所周知,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實現國家統一是中國的內政,任何外國無權幹涉。美國國會一再製造‘兩個中國’的行動,是粗暴幹涉中國內政,踐踏國際關係準則,嚴重損害中美關係的霸權主義行徑。”經中國政府鄭重地交涉後,美國政府作了澄清和承諾,表示該兩案不反映裏根總統及其政府的立場。
為增進中美相互了解,穩定兩國關係,促進中美友好,維護世界和平,一九八四年一月,趙紫陽總理應美國總統裏根的邀請,訪問了美國。
趙紫陽總理訪美期間,同裏根總統及美國政府其他領導人進行了坦率、友好的會談。除就雙方感興趣的國際形勢及重大國際問題交換意見外,台灣問題是中美雙邊關係問題的會談中心。中國領導人全麵闡明了中國的原則立場和爭取和平統一的政策方針後,著重向美國指出:中美關係能否穩定持久地發展,關鍵在於台灣問題。《與台灣關係法》是兩國關係的根本障礙。中美關係的基礎是三個公報,即上海公報、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隻有嚴格執行這些公報規定的原則,中美關係才能穩定發展;在售台武器問題上,美應切實執行八·一七公報的規定,見諸於實際行動;中國力爭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如何解決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中國不能對任何外國承擔義務。中國希望美國不要為中國和平統一設置障礙。
裏根總統和美國其他領導人表示:美國將信守中美公報,執行一個中國的政策,履行八·一七公報中美方應承擔的義務。但同時又表示,美不能拋棄台灣這個“老朋友”,期待台灣問題和平解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