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的新發展(2 / 3)

中國領導人在行將結束訪美時說:“我會見了裏根總統和美國政府的其他領導人。我認為會談的氣氛還是好的,使我增加了對中美關係前途的信心,但是也增加了解決問題的緊迫感。中美關係對我們,對你們,對全世界都是極其重要的。美國政府一再表示希望中美關係能持久穩定地發展,這也是中國政府的願望。我們不能讓它倒退,也不能老讓它出現摩擦。中美關係不穩定,對世界和平與穩定是不利的。”

中國領導人訪美期間,還同美國各界人士進行了廣泛接觸,先後發表了31篇講話,突出講了中國希望緩和國際緊張局勢,實現和平,堅持獨立自主,發展中美友好,實行對外開放以及解決台灣問題的原則立場和通情達理的主張等中國的內外政策。

一九八四年四月,美國總統裏根前來中國,對中國領導人訪美進行回訪。鄧小平主任在會見裏根總統時,就國際戰略形勢和重大國際問題交換了意見。鄧小平主任指出:世界局勢不穩定,不安寧,但爭取和平的前景良好。美國應從南朝鮮、台灣、以色列、南非這四個“航空母艦”的政策中走出來,更多考慮絕大多數國家,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利益和願望,否則美國將同世界上十幾億人口結成疙疸,美國不可能在全球戰略上取得主動。

關於中美雙邊關係問題,中方著重指出:中美關係近來是好的,中美關係發展的前景也是好的,但還有障礙。主要障礙是台灣問題。三個公報是兩國關係的基礎,美國應切實執行三個公報,奉行一個中國的政策。美國國內仍有人鼓吹美台關係升級、或“台灣獨立”,這種動向值得警惕。希望不要再發生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件,使兩國關係出現波折。美方表示:美將履行三個公報中承擔的義務,但仍強調美國政府唯一關注的是台灣問題應和平解決。同時表示,美國將支持中國現代化的努力,願擴大中美經貿和文化往來;至於美國對中國的歧視性立法,美政府將繼續做國會的工作,爭取逐漸解決。

一九八五年七月李先念主席訪美及同年十月美國副總統布什訪華期間,兩國領導人就雙邊關係和國際重大問題繼續交換了意見。中國領導人再次肯定,中美兩國從新中國建立後二十多年的對抗、敵對狀況轉為現在的關係,這是中美兩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兩國關係中的大事,肯定兩國關係經過波折已有明顯改善,在一些領域的合作關係又有所發展。同時,中國領導人明確指出:中美關係還存在一些問題,台灣問題依然是主要障礙。

一九八三年以後,中國一再表明,中國力求用“一國兩製”實現大陸與台灣和平統一的主張。同時也說明,中國主張采取和平統一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不會承諾不用非和平的方式解決。因為道理很簡單,要承諾,和平統一就不可能。中國要求美國不做妨礙中國大陸同台灣統一的事情,希望美國在中國統一問題上采取明智的態度,能有所作為。一九八六年九月,鄧小平主任接受美國記者華萊士采訪時指出:“美國有一種議論說,對中國的統一問題,就是台灣問題,美國采取‘不介入’的態度。這個話不真實。因為美國曆來是介入的。在五十年代,麥克阿瑟、杜勒斯就把台灣看作是美國在亞洲和太平洋的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所以台灣問題,一直是中美建交談判中最重要的問題。”鄧小平主任還具體提到:美國在中國統一問題上“可以鼓勵、勸說台灣首先跟我們搞‘三通’:通商、通航、通郵”。但是,美國仍以所謂“不介入”進行推托。很顯然,隻有消除關於台灣問題這個障礙,才能為中美關係穩定持久的發展建立起真正可靠的基礎。